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1973年叶剑英给毛主席他们提出建议,要请一个人出山。

20世纪改革开放前夕,叶剑英受命于危难之中,负责中央军委日常事宜。

古稀之年的他意识到仅凭个人之力难以完成军务,因此,他必须寻找极有规划期的人来整顿军队。

在1973年,叶帅找到了毛主席、周总理他们,给他们提出了一个建议,希望请此人重新出山。

那么,叶剑英想要找的人到底是谁?为何说能够靠他来整顿军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整顿军队这件事,其实从开国开始我们就已经有所考量。

但因为当时的国际形势变化,再加上随后又开始的抗美援朝战争,这件事最终被搁置下来,一直拖到了70年代才着手进行。

要说此事究竟有多复杂?能让身经百战的叶剑英为此犯难,主要还是因为中央军委相关工作的特殊性及其复杂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0年代初,国内解放军总量一度飙升至五百万,面对如此规模的军队,若不采用非常手段进行管理,那么势必会直接影响到国家以及人民的安全。

叶剑英在1973年当选中央副主席,与此同时,还兼任中央委员会的工作,面对日益增长的国民军队,压力自不无需多言。

且不说当时军务繁杂,就单说在庞大的军队之中选拔人才进行管理这一项,就已经够让这位古稀老人头疼的。截至1973年,我国军队规模之庞大不可同日而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下辖过总计36个军队,每个军队的兵力大致在3万至5万之间。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每个军的具体情况并不完全一致。

尽管这一编制已成为历史,但它仍然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我国军队在那个时期所拥有的庞大规模。

面对这样的局面,叶剑英深感忧虑,但他始终坚守着作为共产主义忠诚战士的信念和使命。他是绝对不会退缩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不改更待何时?叶剑英心中思忖后,便认为,此事最好尽快开始。

叶帅知人善任,启用邓公这一举措不仅为当时我国军队的合理化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也为后来79年的改革开放制造了安全的、稳定的外部政治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5年年末,我国解放军陆军执行甲、乙种师方案。

与此同时,还将其细致分化成了南北方甲乙种师四种。其中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就是北方甲种师,以齐编满员和作风强悍为名的北方甲种师被划分在一线,分别在新疆及沈阳两个军区严阵以待。

彼时,不论是虎视眈眈的越南还是任何妄图引起战火的国家,只要敌军敢来侵犯,我们必将报以严厉的反击,直至75年,解放军仅陆军就累计下辖了35个军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1973年叶剑英给毛主席他们提出建议,要请一个人出山,他是谁?

叶剑英希望请邓小平出山,主持主要工作,并对军队进行改制。

而对于他的这个想法,周总理、毛主席乃至朱德他们,都是非常认同的。

那么,叶剑英为何要对军队改制如此上心?他与其他人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关注军事的朋友们经常会听到某一国家在某处进行军事演习,似乎鲜少能听到我国在某某处进行军事演习的声音。实际上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人民解放军就曾经进行了多次大规模军事演习。

1955年,叶帅就曾组织了近5万人在辽东半岛进行了抗登陆演习;1959年,在杭州湾的穿山半岛由南京军区再次发起了2万人的军事演习。

1973年,北京军区更是动用了一个坦克师、两个步兵团以及空军部队近两万人的兵力,进行了打敌集群坦克相关军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81年邓公主张的华北大演习,本次华北大演习可谓是解放军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军演,重点还是实兵演习,包括六六制编成的集团军,协同空军及保障军队,总计动用实际兵力高达11万人!

要知道,汤加的总人口数也不过10万而已,我国20世纪的一次军演规模甚至要比一个国家的总人口数还要多!

经过叶帅对人事进行调整后,国内军备力量和军事化水平显著提升,这一点不容忽视。不得不让人叹一句:“姜还是老的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5年叶帅再度出任国防部长一职,回顾其一生,可谓波澜壮阔,极富传奇色彩。

早年追随孙中山,后反蒋加入共产党,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开国元勋叶帅的前半生就已经充满传奇色彩了,谁又能料到其后半生的“剧本”更加跌宕起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元的剧本反转再反转,但唯一不变的是他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和决心。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叶帅无愧于每一次党和国家对他的期望,在每一次的任命中,叶帅总能适合时宜地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正如此次启用邓公。

历史的发展向我们证明了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而除了请邓公出山之外,叶帅在此期间也受到了朱老总的帮助与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邓公的交情不一样,叶剑英在革命期间与邓小平交流并不多,但却与朱德交往很深。

历经数十年峥嵘岁月,叶帅和朱德共同经历了太多,作为一同出生入死的战友,叶帅与朱德这种难能可贵的革命情谊令人称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2年7月,朱德辞去昆明警察厅长一职,只身来到上海,找到陈独秀,带着满腔壮志提出入党申请。

而叶剑英先是追随孙中山,后反蒋加入共产党,抱着对理想的追求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1927年7月上旬,经周总理同意,中共中央批准叶剑英为中共正式党员。

加入共产党以后,二人统一战线一致对外,在多次战役中展现了绝佳的智谋与默契,在战争中尤为可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贯穿少、中、青三个时代的革命情谊已属难得,更难得的是二位开国元勋共同见证了新中国成立这一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一幕。

不论是1940年,二人共同经历的皖南事变,还是红军时期朱老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帅是军委参谋长一职的阶段;不论是八路军阶段还是解放军阶段,二人之间的情谊从没被时代的更迭所影响。

那么,朱德与叶剑英还又有着怎样的交情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1973年叶剑英给毛主席他们提出建议,要请一个人出山。

在对于特殊时期的处理方式上,朱德对于叶剑英的想法非常支持与认可。

从表面上看是英雄所见略同,是一段英雄惜英雄的佳话,实则二者的革命友谊早在建国之前就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叶剑英和朱德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情谊?

最好的友情莫过于“懂”,你无需多言,我就能心领神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群峰壁立太行头,天险黄河一望收;两岸烽烟红似火,此行当可慰同仇。”

这是叶帅的七绝《出太行》,这首诗是在1940年的5月,朱德途经洛阳之后到重庆谈判,但彼时战况吃紧,日军正在疯狂掠夺我国晋北根据地。

与此同时,日军还向我国的陕甘宁地区逼近,朱德听闻该消息以后,即刻奔赴延安,鉴于此,他写下了这首《出太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剑英此刻正在重庆,几经辗转读到这首诗以后战意达到顶峰,不由分说地写下了这首七绝作为附和:

“将军莫唱大刀头,沦陷山河寸寸收。勒马太行烟雾外,伊谁与我赋同仇。”

叶、朱二人之间的这份默契和抗战决心鼓舞着所有想要战胜敌人的同胞们,为将士们增加了极大的信心。

朱德看到叶帅这首诗以后,随即亲自执笔抄录,每每观瞻不觉会心一笑,置身烽火战乱却能临危不乱,甚至做到了“以诗会友”,格局、气魄只能说不愧是新中国的开国元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经历过战争,即便是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了,二老更是不约而同地仍旧保持着节约朴素的传统美德。

解放后朱德即便是在任中央重要职务期间,仍旧两素一荤,吃着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餐盘,甚至连早上洗脸也舍不得多用水。

他常把“要注意节约,节约每一滴水、一分钱。自来水不是自来的,不能浪费。有钱不能乱花,要支援国家建设。”诸如此类的话挂在嘴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独有偶,叶剑英也是出了名的节约,叶帅深居简出,沿袭着红军生活朴素的优良传统。

回看叶帅的房间,目之所及也不过是一套桌椅一张床,外加一个暖水壶,见识过的人无不感慨,东北军中提着灯笼都找不到这样的人,更别说竟然是元帅!

英雄所见略同,同道惺惺相惜,是知己更是革命战友,英雄相惜无疑是人生最珍贵的奖励,更是战斗中最坚实的依靠。

他们在共同的理想和目标下,携手并进,互相扶持,共同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战斗中,他们互相配合默契,如同左右手一般,一人动则另一人随。他们知道,只有在相互信任和配合的基础上,才能取得最大的胜利。

共同的共产主义信仰是他们彼此心中的光,更是每一位中国同胞心中的光,照亮脚下每一寸前行的路。

我们深知今日之和平来之不易,它背后承载着无数先烈的牺牲与努力。向每一位革命先辈致敬。

您有这种跨越几十年的“革命友谊”吗?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感谢您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