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0版)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录

第1篇 导 言

第1章 宏观经济学科学

第2章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第2篇 古典理论:长期中的经济

第3章 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

第4章 货币系统:它是什么?如何起作用?

第5章 通货膨胀:起因、影响和社会成本

第6章 开放的经济

第7章 失 业

第3篇 增长理论:超长期中的经济

第8章 经济增长Ⅰ:资本积累与人口增长

第9章 经济增长Ⅱ:技术、经验和政策

第4篇 经济周期理论:短期中的经济

第10章 经济波动导论

第11章 总需求Ⅰ:建立IS-LM模型

第12章 总需求Ⅱ:应用IS-LM模型

第13章 重访开放经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与汇率制度

第14章 总供给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

第5篇 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专题

第15章 一个经济波动的动态模型

第16章 关于稳定化政策的不同观点

第17章 政府债务和预算赤字

第18章 金融系统:机会与危险

第19章 消费和投资的微观基础

附录 指定曼昆《宏观经济学》教材为考研参考书目的院校列表

内容简介

曼昆所著的《宏观经济学》是我国众多高校采用的经济学优秀教材,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经济类”专业考研参考书目之一(详细介绍参见本书书后附录)。

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曼昆所著的《宏观经济学》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提高专业课成绩,我们从指定曼昆所著的《宏观经济学》为考研参考书目的名校(包括科研机构)历年考研真题中挑选有代表性的考研真题,并对所选考研真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作为该教材的学习辅导书,本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针对性强,紧密结合考研真题。本书所选考研真题来自指定曼昆所著的《宏观经济学》为考研参考书目的名校(包括科研机构)历年考研真题,使本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参考性。

2.全面系统,秉承“三贴近原则”,即贴近教材、贴近考研真题、贴近命题方向。为了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掌握,本书所选历年考研真题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员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也对一些重难点部分(包括教材中未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详细阐释,以使考生全方位备考。

3.解答详尽,条理清晰。本书所选部分考研真题有相当的难度,对每道题(包括名词解释)都尽可能给出详细的参考答案,条理分明,便于记忆,便于引导考生养成良好的应试技巧和作答思路。

本书提供电子书及纸质书,方便对照复习。

内容试看

第1篇 导 言

第1章 宏观经济学科学

一、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东南大学2005年研]

答:宏观经济学又称总量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的对称,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和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为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和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对宏观经济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历史十分悠久,但现代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学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得以形成和发展起来。宏观经济学诞生的标志是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宏观经济学在20世纪30年代奠定基础,二战后逐步走向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60年代后的“滞胀”问题使凯恩斯主义的统治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并形成了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对立争论的局面,20世纪90年代新凯恩斯主义的形成又使国家干预思想占据主流。宏观经济学是当代发展最为迅猛,应用最为广泛,因而也是最为重要的经济学学科。

二、简答题

宏观经济学常用的分析方法是什么?[西安交通大学2004年研]

答: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宏观经济学是一种现代的经济分析方法。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和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为总量经济学。具体而言,宏观经济学主要采用以下分析方法:

(1)实证分析方法

实证分析方法的实质就是揭示经济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分为经验实证和逻辑实证两种方法。作为理论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主要采用逻辑实证的研究方法。逻辑实证的方法也被称为演绎的方法,或抽象分析的方法。逻辑实证对因果联系的把握是从建立假设开始的,排除一切无关和次要的因素,保留少数有关的重要因素,从而能够在一种“纯粹”的环境中观察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逻辑实证的第二步是在建立假设的基础上,利用数学等手段合乎逻辑地推导出有关结论以描述宏观经济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2)均衡分析方法

现代经济学对经济现象的研究着重刻画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均衡概念是经济学从自然科学中借用来的。在力学中,均衡指在大小相同方向相反两个力的作用下,物体的位置保持不变。在经济学中,均衡的这层意思基本上保留下来了。对均衡状态的研究实际上就是对经济现象运动趋势的研究。这种研究对于揭示经济现象发生的前因后果是很有益的。

(3)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方法

现代经济学对经济均衡的研究有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这三个角度。静态分析方法是一种初步的、比较简单的分析方法。它着重刻画均衡状态的特征以及形成均衡状态的条件,假设经济变量从非均衡到均衡的调整是在一瞬间完成的;比较静态分析是从静态分析发展而来的。它着重研究两个均衡状态之间的联系,揭示一个均衡状态必定沿着哪个方向过渡到另一个均衡状态;动态分析把经济变量的调整放到时间这一维度中考察。在宏观经济学中,对通货膨胀、经济周期、经济增长等经济现象的研究都是按动态的视角展开的。随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动态的方法显得越来越重要,现代高级宏观经济学几乎完全建立在动态分析的基础之上。

(4)总量分析与结构分析

总量分析是宏观经济学特有的分析方法。总量分析就是研究一国总需求、总产出、价格总水平等经济总量水平的决定及其变化规律。显然,宏观经济学采用总量分析方法,是与宏观经济学对市场经济运行的认识的基本倾向分不开的。这些总量分析能够较好地解释经济萧条、通货膨胀等一类宏观经济现象。宏观经济学中的结构分析又称为部门分析或总量分解,这种方法把国民经济总量分解为具有不同特点的部门来进行分析。这些部门相对于单个经济主体来说是总量,相对于整个国民经济来说又不是总量。结构分析常常被用来分析各类市场、产业和地区经济。

(5)需求分析与供给分析

研究宏观经济离不开需求分析和供给分析。需要注意的是,宏观经济学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并列地使用这两种方法的。例如对总产出的研究,在萧条经济场合,侧重于需求分析;在通货膨胀经济场合,侧重于供给分析。在短期,侧重于需求分析;在长期,侧重于供给分析。

(6)存量分析与流量分析

存量和流量是对经济变量的一种区分。在一定时点上取值的经济变量称为存量,在一定时期内取值的经济变量称为流量。宏观经济学侧重于流量分析。例如,宏观经济学不去研究一国总财富的决定,而着重研究一国一年新增财富即国民收入的决定。宏观经济学在研究上的这种侧重是由其基本的理论观点决定的。

摘抄自“鑫易成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