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发力突破新型光伏电池产业化技术瓶颈
手握核心技术,推动光伏产业向上突围
近日拍摄的英利发展的全自动生产线。英利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供图
3月10日,走进英利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利发展”)位于蠡县的智慧光伏产业园,只见两个发货平台的十几个车位停满了正在装货的大卡车。园区外,等待装货的大卡车也排起长队。公司副总裁于波说:“突破了产业化技术瓶颈,我们的最新一代产品畅销国内外,订单已排到今年10月份。”
在园区的一个智能化生产车间,自动生产线上有序运行着各种工业机器人,焊敷、层压、装框、测试、包装等光伏组件的五大生产工序全部实现智能化。低反射陷光结构技术、选择性精密掺杂技术、低阻激光图形化接触技术……车间主任刘岱一口气列举了他们应用的5项核心技术。他说:“整套生产线是目前全球最先进的,这使得我们的产品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凭借核心技术,英利发展正在实现‘王者归来’。”于波拿起一片光伏电池说,“这款电池采用了N型TOPCon(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技术,是我们2022年研发的最新一代光伏电池,拥有35项专利,包括22项发明专利和13项实用新型专利。”
据介绍,以英利为代表的保定光伏产业曾经风光无限,光伏组件出货量一度排名全球第一。2015年起,在欧美“双反”背景下,光伏产业进入沉寂期。2022年初,卸下历史包袱,重整后的英利发展手握最新一代光伏电池和组件的智能制造核心技术重新亮相。
“你知道这两款产品有啥不同吗?”于波把一款传统光伏电池和N型TOPCon光伏电池并排放在一起,记者端详了半天也没看出啥区别。
“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光电转换效率。”于波说,“N型TOPCon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效率为25%-25.5%,比传统产品提高了一点五个百分点,双面发电量增益可提高10%-30%。对于一个光伏电站来说,增发的电量相当可观。”
“这一点五个百分点,是我们坚持不懈研发的结果。”于波介绍,自从2009年研发出N型光伏电池和光伏组件后,他们一直在研究如何提高其光电转换效率。2019年3月,他们牵头承担了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联合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上海交通大学等4家科研院所和7家企业展开攻关,用时3年,突破N型TOPCon光伏电池产业化技术瓶颈,开发出整套集成工艺,建成国内首条示范生产线,实现了产品全气候、全纬度实用化。
记者在园区内的光伏技术实验室看到,随着太阳能模拟仪不断闪烁,电脑上显示出一连串的光伏组件功率检测数据。一位技术员说:“我们的N型TOPCon光伏组件正面功率625瓦,背面功率500瓦。双面检测是我们的一大技术突破。”
据介绍,过去不能在光照下同时检测光伏组件正面、背面发电功率。没有背面发电功率数据,双面发电的光伏组件只能按正面一面功率的价格销售。为此,英利发展开展技术攻关,并主持编制了双面发电光伏组件功率测试标准。目前,该标准已作为团体标准被推广,申报行业标准已经立项。实验室测试主管王永泽非常自豪地说:“这一标准填补了我国双面发电光伏组件测试空白,对促进我国光伏技术持续领先、掌握标准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光伏技术实验室的墙上挂有“光伏材料与电池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能源光伏技术重点实验室”等4个国家级创新平台的牌子。我国光伏领域唯一的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也设在这里。于波说:“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5年多时间,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光伏)主持和参与编制了156项团体、行业、国家和国际标准。这为我们今天再度崛起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撑。”
于波说,2023年,英利发展在技术、市场、品牌等各方面均取得突破性进展:N型TOPCon光伏组件产能达到15吉瓦,连续中标中电建、国电投等多家央企集采项目,光伏组件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新推出的海上光伏系列产品和行业首款超轻薄光伏组件备受瞩目。
背景链接
保定素有“中国电谷”之称,电力及新能源产业是全市两大支柱产业。2022年,该市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集群成功上榜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2023年围绕打造“中国电谷”升级版,该市制定了《支持电力及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二十条措施》,紧跟前沿技术趋势,实施绿色引领、数字赋能、创新驱动、高端服务四轮驱动,打造光电产业智慧基地、新型储能装备产业集聚区等,加快建设全国“碳中和产业之都”。保定将力争通过3至5年努力,建成电力及新能源装备领域全球重要的技术研发转化区。(河北日报记者 林凤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