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世纪30年代,国内就组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军民坚持抗战14年,方才赶跑了日本侵略者,这期间的投入、付出和牺牲之大可见一斑。

不可否认,战争的爆发严重阻碍着国内经济的正常发展和增长。尤其是在抗战相持阶段,同时面临敌、伪、顽三股势力所带来的严密的经济封锁和军事进攻,中共各根据地、各部队均进入了十分艰难的时期。

地盘缩小、部队减员、供给困难成了这一时期最典型的难题。

为了尽可能解决现有的困难、为坚持长期抗战积蓄必要能量,华中根据地逐步谋求独立自主转型,创新战时经济。

这期间尤以皖中地区、皖中地区中的新四军第七师取得了最为卓著的成绩。

到了后期,新四军第七师甚至可以养活20个甲级师,每年上缴20万两黄金,得了一个“富七师,甲全军”的美名。

新四军第七师是如何取得这样的成绩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希圣和新四军第七师

提到曾希圣和蔡辉,或许很多人都感觉有些陌生。

但1941年5月之后,他们一个作为新成立的新四军第七师政委兼皖中区委书记,一个作为新四军第七师中主管财经工作的领导,携手创造了一个经济上的奇迹,这就足够让他们在中国的抗战史上彻底扬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四军第七师成立之前,1941年初,在国民党反动派的有意策划下,新四军皖南部队迎来了一场突然的袭击。

双方激战10昼夜,新四军皖南部队迎来了巨大的损失:军长叶挺被扣,副军长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等遭到叛徒杀害,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及7000余名官兵突围失败,英勇牺牲。全军只有近千名指战员奋战突围,转移到了江北和苏南地区。

这一结果立即在国内尤其在党内引发了强烈的轰动。当时曾希升第一时间接到组织命令,启程前往无为沿江收容新四军皖南部队突围过江的人员。这些人在后来就成了新四军第七师的其中一部分骨干成员。

“重建新四军”的决定是在此次事变后不久,由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作出的,新四军也自此被整编为七个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先孙仲德领导的无为游击纵队、林维先领导的挺进团,以及散布在皖南的部队和突围过江的皖南部队共计1900余人都被归入了新四军第七师的编制,由张鼎丞任师长,曾希圣任政治委员。但由于当时张鼎丞尚在延安学习,未能到职,新四军第七师实际上由曾希圣主要领导。

新四军第七师成立后,曾希圣参加了新四军召开的军政干部会议。会上,不少人认为巢无地区狭小,部队势单力薄,继续就地坚持斗争、就地开辟抗日根据地“眼见没有发展前途”,但在这件事情上,曾希圣却有完全不同的认识。

在他看来,皖江地区作为华中敌后我军的一个战略要地,处在日军在华中的心脏地带,扼制着长江下游的咽喉,在这里坚持和发展抗日斗争符合革命的需要,也符合对敌斗争的需要。也因此,哪怕巢无地区四周敌伪据点星罗棋布,密如蛛网,曾希圣最终还是带领新四军第七师继续坚持斗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四军第七师刚成立时力量较小,装备较差,根据地不大而又较为孤立,与军部及其他兄弟师互相间都夹有一大块敌占区和反共军统治区,可以说是弱小又孤立无援。

曾希圣充分考虑到了这一不利的客观条件,坚决采取隐蔽发展的方针,先谋求站稳脚跟,加强、发展党组织,积极发动群众,加紧积蓄力量,普遍建立隐蔽据点,之后又积极打通军队和各部的联系,粉碎敌伪夹攻和堵击计划,也就此改变了新四军第七师地区比较孤立的局面,争取到了对己方更有利的局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蔡辉和新四军第七师

新四军第七师1941年成立时兵力不足2000人,根据地面积不超过4000平方公里,人口不超过百万人。但不过发展了短短4年,到1945年国共和谈时,新四军第七师的兵力已经接近20万,根据地面积超过了2250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了300多万人。其发展、壮大的速度十分惊人。

这期间当然少不了曾希圣等军政干部在军事行动上的正确决策,却也绝对不能忽略如蔡辉等主管财政、经济的干部和人员的努力。

新四军第七师成立初期,部队靠没收汉奸财产和收税等方法勉强维持运转,但发展到了后来,新四军第七师却成了中共武装力量中津贴最充裕、伙食标准最高、军装最齐、武装最新的主力部队。这不得不说是新四军第七师上上下下齐心协力创造出来的一个奇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四军第七师津贴最充裕、伙食标准最高、军装最齐、武装最新体现在战士们每月可以得到10元津贴,平日里有大米作为主食,另发零用钱,牙膏一支和香烟三条,经军部特批使用进口龙头细布、全日式武器。在当时是军中人人艳羡的待遇。

而这其中就有财经工作的领导者蔡辉的很大的功劳。

新四军第七师成立初期,其面临的经济困难丝毫不小于其他的主力部队。频繁的战事导致新四军第七师财政来源锐减,而部队的迅速扩张,给后勤供给军事物资带来了更多的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艰难的时候,战士们每天5分钱的菜钱都拿不出来,部队缺盐,缺布匹,缺农产品,缺工业品,自然很难完成支援军部款、物的任务。重重压力压在了蔡辉的肩上,他决定在部队中实施7条紧急措施,以谋求改变如此艰难的现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蔡辉

1、蔡辉提出调重兵沿江、沿湖、沿路实行粮食封锁,进行粮食贸易的垄断经营,谋求切断日伪的粮源。

2、蔡辉主张进行盐业贸易公营,统一组织供销。

3、蔡辉提议以皖中金库名义发行债券,紧急回笼法币100余万元。

4、蔡辉鼓励民间非货管物资自由贸易,对不管来自敌伪顽区还是根据地的商人都一视同仁,并抽调部队人员确保过往商旅人身和财产安全,在要道上全面设卡收税。

5、蔡辉建议发展公营经济、发展壮大公私合营合作社,带动民营商贸和手工业发展。

6、蔡辉主张“以出养进”,建立汤家沟自由贸易区,以长江航运为载体,向粮价奇高的上海出口少量粮食,再从工业品价格较低的上海大批量进口所需军用物资和民用工业品。

7、蔡辉提议抽调一批有文化、有能力、有才干、品德又过关的县区级领导干部充实财经队伍,着手推动战时经济的快速发展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蔡辉将这一系列主张层层上报给了当时的皖中区委和行署,得到其批准后正式开始了实施。

皖中实行粮食贸易管制和垄断经营之后,芜湖、南京、上海等地粮价暴涨,我方原先积蓄的大量粮油便可用于出口,仅用了短短2、3个月,大江南北的商人、各类商行和易货进口的工业品就都蜂拥而至,各类手工业作坊应运而生,整个皖中地区迎来了全新的面貌。

当时几公里长的集市上就开张了200多家商铺,其中粮行就超过了10家,当地经济迎来快速发展,常住人员也就越来越多,从原先的200多人增长到了3000余人。而类似的情况同时在其他街道、其他集市出现。

蔡辉抓住时机,作为新成立的皖江贸易管理总局的总经理,通过运作以盐、粮为突破口,进口军需和特种物资,以及拓展特种贸易这三大手段,到年底就彻底粉碎了敌伪的经济封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商养军哺民”

在蔡辉等财经领导的努力下,到1944年的秋天,皖中根据地的财政收入较1942年净增长了两倍以上,增长不少于6000万元。

这些财政收入除满足新四军第七师自身的需要之外,还在1944年1月至10月分三次交军部,实现了“以商养军”的目的。

由新四军第七师上缴军部的钱款达到了1400万元,后军部扣留部分用于支援其他师部,另将450万元大洋上缴中央。新四军第七师在战时经济的发展上“有奇招”的消息也就传遍了全国。

新四军第七师在之后的数年也在持续发动,继续支援着其他兄弟师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3年至1945年,由新四军第七师支持军部及通过军部上缴中央的现款就达到了5300万元,折算成黄金为26.5万两。按照国民党军供给标准,这些钱可以养活20个甲级师一年。

值得提到的是,此前国民政府在1937年至1940年发给新四军的军饷不足220万元,新四军第七师给到的数额远在这些军饷的20倍以上。

除此之外,新四军第七师每年还向军部、中央上交大量军需用品、通信器材,还在资金上支持了二师和五师。

当地民众也因新四军第七师推行的战时经济措施而受益。在当时物价10元就可以买到三担大米的情况下,皖中根据地年财政可支配收入超过了1.5亿元,对当地商人和百姓也多有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