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估值是并购双方讨论的核心问题之一,对于出让方其代表了自身价值体现,对于收购方需要多方衡量投入产出。本篇文章从多个角度分析了衡量公司估值的标准。
一、净资产角度
净资产是评价一家企业估值的最基础指标,也对应着资产评估常用方法中的“资产基础法”。净资产是指所有者权益或者权益资本,企业的净资产是指企业的资产总额减去负债以后的净额,它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企业开办当初投入的资本,包括溢价部分,另一部分是企业在经营之中创造的,包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也包括接受捐赠的资产。
由国务院国资委考核分配局编制的《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2023》中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等核心指标,均与企业净资产直接相关。2023年,国资委进一步优化中央企业经营指标体系为“一利五率”,其中同样包含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负债率。各大央企集团内部投资管理办法中,对于收并购类项目禁限要求,一般也会对标的公司的净资产、资产负债率等指标提出要求。
在实际操作中,基本所有企业都可以应用净资产资指标进行评估,并且具有明确的可比性。但受限于该指标无法体现企业收入支出等成长性、波动性因素,通常作为评估的价值的一种基准值。或者对于部分极为成熟稳定的行业,例如水厂、供暖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领域。或者对于一些成立时间极短、成立后未进行或极少量经营性行为的壳公司等,可以应用净资产指标进行企业估值衡量。
二、PE/PS等盈利类指标角度
PE(市盈率)、PS(市销率)等盈利类指标通常也是衡量公司估值的重要标准,其指标核心就是净利润和营业收入。例如根据2023年8月修订的最新《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规则》中对于拟上市企业财务指标5套标准中,有4套对于净利润或营业收入指标进行了要求
可以看到除第五套标准外,其他四套标准要求逐步提升,从统计数据来看,采用第一、第二套标准过会的企业占比超过80%。
对于PE/PS类指标进行企业估值对比衡量时,除了一定是需要同行业、主营业务基本相同之外,同样对于企业情况具有分类适应性。例如PS类主要针对初创企业,处于未盈利期的企业。PE则应用处相对成熟,已具备盈利能力的企业进行评估。
三、收益额、折现率、收益期限等预期类指标
企业估值中收益法是指通过估测被评估资产未来预期收益的现值,来估算资产价值的各种评估技术方法的总称。该评估技术思路认为,任何一个理智的投资者在购置或投资某一资产时,所愿意支付或投资的货币数额不会高于所购置或投资的资产在未来能给其带来的回报,即收益额。
而从收益法的适用范围进行推到,可以看到核心的三个指标就是:
1、被评估资产的未来预期收益可以被预测并可以衡量——预期未来收益额。
2、资产拥有者获得预期收益所承担的风险可以被预测并可以衡量——权益资本成本Re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定价模型(WACC)——折现率。
3、被评估资产预期获利年限可以被预测——收益期限。
以上三个指标的合理选取、测算是整个收益法企业估值评估的重要基础。
四、企业估值的综合评判
对于企业估值来说,一般是对上述三种方法以及其所对应的三类指标的综合应用,并最终进行判定。通常来说至少选择两种方法,以资产基础法对应的净资产作为基础,综合使用收益法或市场法两种进行对比,最终得出较为合理的公司估值。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