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位置平衡法”是一个有效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技巧。
一般来说,解决问题需要问题双方同时在场,而“感知位置平衡法”则可以在另一方不在场的情况下,改变一方对另一方的看法(感知模式)。因为一个人的思想和身体由内心支配,所以,如果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感知模式改变了,当他再次面对那个人的时候,其声调、身体语言、所选用的文字和由此形成的说话与行为模式都会发生改变,这样,后续的沟通效果和关系便会从此不同。
在改善两人之间的沟通效果或关系上,感知位置平衡法是最有效的技巧之一。两人各自怀着原来形成的与对方的这份关系(感知模式),之后每次遇到对方时都会凭借这份关系(感知模式)去决定对话和行为。假若双方都没有改变各自内心的感知模式,则每次交流都只会得到同样的结果。假若其导致了双方的吵架和冲突,而双方仍不改变这种模式,情况便不会有转机。
感知位置平衡法是把内心的“感知模式”经由一把椅子实物化,凭借改变自己内心的一些信念、价值观和规条,并且经由一些语言和行为将那个感知模式改变,因而下次与同样的人见面就会产生不同的语言和行为,亦是态度上的改变,而这样的语言和行为的转变,亦会引起对方产生与之前不同的反应。如此双方互相做出更正面的反应和改变,沟通效果和关系便会改善。
这个技巧不一定只用于解决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沟通和关系问题。若双方本来关系就已经很融洽,但想有更高的提升,这个技巧也同样适用。而且,这个技巧不但可以让辅导者帮助受导者运用,受导者自己也可以自行运用。
步骤如下:
①受导者心中选定一个想与之提升沟通效果或关系的人,然后安放两把椅子,一把受导者自己坐,另一把放在受导者对面正中的一个让其感到舒服的位置。受导者想象另一个人坐在椅子上。
◇受导者把代表这个人的座椅拉近一些或拉远一些,以自己内心感到最能代表实际情况的距离(而不是内心所希望的距离)为宜。注意这个位置与自己的距离,以便稍后验证效果。
◇受导者想象并感受另一个人的面部或身体是否与其正面相对,若对方是以侧面或侧身相对,则需要调整对方的椅子,使其面部或身体慢慢地调校至与自己正身、正面相对的位置。
◇受导者想象并感受对方双眼的位置是否与自己的处于同一水平位置,若不是,需要把两人的视线调校至同一水平位置(受导者可以想象自己能任意升降对方或者自己的椅子)。
◇若受导者看到的只是黑白景象,则需要将其调校为彩色景象。
②做好以上的工作后,受导者要想象并感受对方坐的姿势和面部表情,同时注意自己内心的感受(这是第一位置)。
③让受导者平静下来,并使其与自己的内心感觉联结,然后引导他走到对方的位置(这是第二位置),模仿对方坐的姿势,想象自己已经变为对方,正望着坐在第一位置的“自己”,感受“自己”的身体姿势和面部表情,注意此刻内心的感受。
④受导者走去第三个位置(抽离位置,这个位置距离第一和第二位置都是相等的),从这个位置想象并感觉第一位置的“自己”和第二位置的“对方”的姿势、面部表情,同时体会他们各自的内心感受,然后再感觉一下:
第一位置的“自己”可以做些什么事去改善与对方的关系,例如说某些话或者做某些行为。
第二位置的“对方”可以做些什么事以改善两者之间的关系?若要使对方提早或加快做这些事,第一位置的“自己”又可以做些什么?
⑤受导者返回第一位置,坐下想象自己看着对方,在心中说出刚才在第三位置想到的改善两者关系的话并做出行动。完成后,感受对方的表情有什么变化。
⑥受导者走去对方的位置,模仿他的姿势坐下,想象自己已经变成了他,然后望着对面的“自己”,听、看、感受一遍刚才“自己”所说的话和所做的行为,注意内心的感受有怎样的改变。若有想说的话或回应的行为,就向对面的“自己”说和做一遍。
⑦受导者走回第一位置,重新变为自己,看着对方,回想一下刚才自己对他说的话和做出的行为,然后留心听、看、感受一遍对方刚刚所说、所做的回应。注意一下内心感受的改变。若有想说的话或回应行为,向对方说和做一遍。
⑧重复步骤⑥与⑦,直到出现满意的效果。若未能达到满意效果便已经没有了新的改变动力,则让受导者再走去第三位置(抽离位置),重复步骤④至⑦。
注意事项:
A跟着上述的步骤去做,做到步骤③之后,便没有严格规定“下一个步骤应该是哪一个”,而是应该随着情况发展的需要和受导者内心的感觉而进行。
B若某人的某些行为使受导者无法接受,因而不能顺利运用这个技巧,则可尝试先找出那个人的那些行为的正面动机,即运用“意义换框法”或“一分为二法”把受导者不能接受的行为和信念、价值观等剥离出来形成第二个“他”,然后把第二个“他”往受导者的左边拉远,而只和剩下的受导者可以接受的第一个“他”继续运用这个技巧。
文:公众号“简快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