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与年是闽西地区最早的党员之一,他在大革命早期就加入了我党,大革命失败后,项与年继续在我党的带领下从事革命斗争,期间,他还加入了中央特科,在政治保卫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项与年担任了辽宁省监察厅副厅长等职务,官至副厅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是项与年的儿子,他的名字叫项南,在父亲的影响下,年纪轻轻的项南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后,项南担任了福建省委书记等职务,成就很高。那么,项南的身上都有什么故事呢?

项南出生于1918年,福建省连城县人,出生于一个革命家庭。11岁的时候,项南就成为家乡少先队的队长,主要为红军站岗、放哨、传递情报,做力所能及的工作。1930年,项南跟随父亲前往南京、上海等地,他半工半读,广泛接触社会,并开始探索拯救国家与民族的道路。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项南回到福建,前往长乐一带组织抗日宣传队伍,次年,项南正式加入了我党。入党之后,项南前往闽清、桂林等地,主要从事青年工作,期间他积极动员有志青年参军入伍,壮大了抗日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1年,皖南事变后,项南到达新四军盐城军部,此后他被分配到苏北一带工作,那段时期,项南致力于根据地的建设,他广泛发动群众,领导群众开展减租减息,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坚持与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巩固与发展了苏北抗日根据地,促进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放战争时期,项南主要在皖北一带从事青年工作,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项南先是在安徽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又被调到共青团。在共青团工作期间,项南曾提出改进团工作方法与作风的《十点建议》,然而,1958年,他的建议却受到错误批评,幸亏邓公出面保护,项南得以保留党籍。

1961年,项南被调到八机部,主要从事农业机械有关的工作。1966年,“十年特殊时期”开始后,项南也受到冲击与迫害,并被暂停了工作,直到1970年才重新复出。粉碎“四人帮”后,年轻有为的项南迅速受到重用,1980年,项南被调到福建省工作,担任了福建省委常务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不久后,项南又担任了福建省委第一书记(相当于今天的福建省委书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项南刚到福建省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福建省也大力推进包产到户,不过,一些基层干部对此并不理解,有一次,项南召开全省地市委书记会议,有一位地委书记问项南:“过去第一书记说不能搞包产到户,现在又说要大力推广包产到户,我们到底是听第一书记的,还是听常务书记的?”

项南对他说:“你们既不要听第一书记的,也不要听常务书记的,要听中央的。”由此可见,项南到福建后是严格贯彻中央政策的。另外,那段时期,项南也充分利用福建的沿海优势以及侨资优势,大力支持乡镇企业的发展。

在福建省乡镇企业发展过程中,项南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1981年,全国经济调整之际,乡镇企业饱受质疑,甚至出现了要打压乡镇企业的观点。但项南得态度非常坚决,他拒绝打压乡镇企业,并鼓励乡镇企业“勇敢地上,要排除一切阻力往前冲”。正是在项南的坚持下,福建省的乡镇企业才有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当地改革开放的强劲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6年,项南卸任福建省委书记,此后他依然关心福建的建设与发展,并为此做力所能及的工作。晚年的项南过着平淡的生活,于1997年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7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