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南阳的一则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据当地一名家长爆料称,自家孩子因初三学习不佳,竟收到了学校发来的“自愿放弃中考”的申请。

这一消息迅速在网络上发酵,网友纷纷质疑学校此举是为了提高升学率,将成绩不佳的学生“踢”出中考队伍。

新的学期开始,河南南阳的家长们陷入了沉思。原本应该是孩子们为中考冲刺的关键时刻,却没想到有些孩子却接到了学校发出的“劝退信”。这一消息在家长群体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家长们纷纷表示无奈和不解。

据了解,这所涉事学校是南召县的一所中学。面对外界的质疑,学校方面回应称,此举是为了给成绩较差的学生多几个选择,建议他们放弃中考,转而报名职业教育。然而,这一解释并未能平息家长和网友的怒火。

网友们纷纷在社交媒体上发表看法,有的网友表示:“十多年前就这样了,这已经是当地的常规操作了。”还有网友直言:“为了升学率,好多农村乡镇县的学校都会这样。”显然,这种“劝退”现象并非个例,而是长期存在的一种教育现象。

面对学校的“劝导”,家长们感到十分无奈。他们明白孩子的成绩不佳,但这并不意味着,有人可以剥夺他们公平竞争的机会。

据了解,学校让学生签署的自愿放弃中考申请书有两种形式。一种仅是简单地声明放弃参加中考,而另一种则会明确表示申请提前报读中职院校,并承诺不反悔。

更为令人震惊的是,甚至有学校老师在中考前主动介绍学生到中职学校,并从中收取所谓的“人头费”。

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每个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无论成绩如何,学生参加中考的权利都应该是平等的。学校的升学率固然重要,但它绝对不能凌驾于学生的合法权益之上。

是否报名参加中考,应该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决定。其他机构或个人,包括学校在内,都没有权力剥夺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

更何况,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中职教育,与老师不让其参加中考,本质上是两码事。后者只会进一步加深学生和家长对中职教育的偏见,加剧分流焦虑。

那么,为什么这种“劝退”现象会屡禁不止呢?有观点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地方政府教育部门使用升学率来评价学校的办学质量。

初三班主任为了提高普通高中的升学率,就会希望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不要参加中考。此外,一些中职学校为了完成招生计划,可能与初中存在招生合作协议,通过提供推荐费等方式来吸引学生。

学生在面临中考升学之际,正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在这一关键节点,学校、老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些指导、建议和帮助,发挥“育人”作用。但这类引导只能作为学生的参考,不能剥夺学生任何正当权利。

并且,中考与“报名职校”并不冲突。中考之后,学生依然有选择的自由。分数不到高中最低录取线建议报名职业教育,也是中考之后的选择,而不应成为中考之前“劝退”考生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