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个用户研究新人,未来想在这个领域继续发展,创出自己的一番天地,不妨读一读这篇文章,作者将结合其自身经历与经验为你提供一些建议。

如果你是一个入行不久,3年以内的用户研究新人,想要在这个赛道长期深耕,在用户研究领域持续精进,那么这篇文章你一定要看,我会结合我自身的职业经历以及带学员的经验,给你一些实用建议。

一、打好专业基础,比什么都重要

做研究的最怕专业基础不扎实,专业基础不扎实越往上走越没底气、越不自信。在用户研究领域永远只能是个半吊子,在职业的道路上根本走不长远。

而且我以过来人的经验来说,与其后面不断修修补补,不如一入行就扎扎实实打好基础,这反而是职业成长最高效的办法。

打哪些专业基础?

做用户研究核心是定量研究,定量研究就涉及统计和数据分析,所以你必须要掌握统计及数据分析的基础知识,例如描述性统计(集中趋势、离散趋势、分布)、推理型统计、假设检验、回归、聚类等。

除此外,你还要掌握数据处理分析相关的工具使用。最好系统学习下比如《SPSS实战与统计思维》这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书籍,从问卷数据的下载到导出、清洗、编码、加权、出表、分析,都要熟练和精通。

做用户研究要掌握研究方法,无论是定量研究方法还是定性研究方法,都需要不仅会实操还要掌握理论。这里你最好要掌握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基础知识,因为用户研究的方法来源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我建议你系统学习社会学专业相关的书籍、课程,《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会研究方法教程》(袁方,北京大学出版社)等都可以找来仔细研读。

除此外,你可以学学心理学,对你洞察用户有帮助;持续学习商业知识、思维,对你的用户研究落地产出有帮助。

如何高效打专业基础?

从职业路径选择的角度,甲方大厂和乙方头部市场研究公司是你打基础的最好平台,前者有系统的新人培训体系,后者有丰富的项目实战机会+成熟的解决方案+几十上百年的知识沉淀。

如果没有这个条件,你最应该考虑的是尽快请外援,找师傅带你打基础,比自己在那里摸索强十倍百倍。毕竟职业生涯黄金期就十年,这个投资绝对值得。

二、工作中聚焦三个点:项目执行、数据处理分析、报告产出

总体上,初阶研究人员在前三年的时间里,只有一个核心目标,那就是学会成为一个很好的执行者:又快又好地辅助完成项目。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初阶研究人员需要了解并熟悉项目流程,承担起研究执行的具体工作,并学会处理数据、协助报告撰写。

其中,项目流程比较容易上手和掌握,基本上一个新人跟完一个项目对项目流程和细节就掌握得七七八八了。

研究执行、数据处理、报告撰写涉及到诸多研究方法、工具的掌握,是学习和积累的关键。

研究执行。即通过整合内外部资源,获取市场与用户信息的手段、方法,研究方法很多,需要根据需要灵活选择使用,想要完整、透彻掌握某种研究方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用户研究方法/按3个维度分类)

所谓完整、透彻掌握某种研究方法,意味着需要对这种研究方法的理论来源、历史、方法迭代演变、应用场景、操作细节、优缺点等有清晰的认知和亲自操练,就拿最常见、基础的可用性测试来说,不少从业多年的人员也可能是一知半解,只知道大概怎么操作。

如果不抱着深挖到底、格物致知的精神,很可能出现一种情况就是:有一天被业务方追问某个方法上的细节问题时无法回答。这就导致专业性受到质疑。

例如:

  1. 为什么6-8个用户样本就可以反映出大多数可用性问题?
  2. 在进行用户访谈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有哪些访谈技巧?
  3. 什么情况下适用焦点小组座谈会?与深度访谈的区别是什么?
  4. 怎样的问卷,算一份优秀的问卷?
  5. 如何证明数据差异不是受抽样误差影响?

如何衡量自己是否已经透彻掌握了某种研究方法?有一个办法就是问自己是否可以把该研究方法写成培训材料然后给人去做培训分享,又或者结合项目写成一篇案例分享文章。

数据处理。在数据回收之后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剔除不合格样本,然后通过数据分析工具来进行分析。这就要求对Excel和SPSS软件比较熟练精通。有的公司研究团队甚至要求掌握SQL、python等计算机编程语言用来自行提取大数据分析,不过随着大数据的看板化,与数据分析师的分工协作更加紧密,可不做强制要求。

这类偏实践操作的技能最好还是通过培训班或训练营来习得。让资深有经验的老师手把手教你,不然自己摸索比较费时间不说,可能还是错的。

报告撰写。要求能够根据原先的设计呈现数据结果,撰写数据报告,并协助PPT图表化(charting)呈现。可以不要求对数据的解读和洞察(需要有基本的看图说话的能力),但要对数据的细节非常清楚,能按照要求迅速调取并呈现相应的数据结果。

三、能力进阶建议

初阶用户研究人员,从职位来说,一般包括助理用户研究员(E1)、用户研究专员(E2)、高级/资深用户研究员(E3)这三个级别。

助理用户研究员、用户研究专员更看重通用能力的培养、专业知识或技能的学习掌握,在团队里服从指挥做好执行就行;高级/资深用户研究员则开始要求能应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要能打输出,但还不要求能领导项目。

再往上进阶到用户研究经理(E4)级别,要能开始独当一面了。能独立拥有项目,做得了客户/业务需求方关系管理。

当来到研究经理级别,意味着一般在执行层面没有太大问题了,这个阶段的核心目标是从项目执行者向项目全流程管理者转变。

所谓项目全流程管理者意味着在项目流程方面的能力覆盖要从中间的执行向两端延伸。前端包括“客户”需求对接、研究设计,后端包括数据解读和洞察、汇报落地。

需求对接。把业务方当作你服务的客户,你怎么搞定这个客户?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点:一是你要了解业务。光了解还不行,你还要对业务有较深的理解,有多深呢?答案是越接近业务方的认知水平越好,这样交流起来才能在一个频道上,所谓“同频共振”;二是在你的业务方提过来一个需求时,你能用自己的专业性对业务需求/问题给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估,也就是能承接得住,不要说人家找上门来把需求一同步,你说我还要想一想;三是哪怕是同事关系,平时“客户关系”的维护也是必要的,时不时碰个面吃个饭,周末有空一起聚聚都可以帮助需求更顺畅地传达。

研究设计。这里面的关键点包括:一是从业务需求/问题向研究命题的转化,也被称为“关键的一跃”,既考验对业务的理解,也考验对用户研究能力边界的掌握;二是通过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来获取所需要的用户信息,所谓“科学合理”既要考虑方法的可行性,又要考虑成本、效率,这需要对需求重要性等级以及企业内外部资源有清晰地判断。

报告输出。对获取到的市场与用户信息做解读,通过恰当的形式呈现(一般是PPT),并对最后的洞察结果负责。区别于研究员,研究经理需要主导报告大纲的搭建,更需要主导结论的大方向。

汇报落地。给业务一线汇报和给业务高层汇报是完全不同的:给前者汇报需要关注信息的全面性、细节、可落地;给后者汇报更需要关注核心的结论和最后导向的决策是什么,是否经得起推敲。

作为研究经理,这个阶段对能力的要求是比较综合的,你的角色不再是单一的研究员。你要在需求对接环节把自己变成一个客户代表,要懂客户;在研究设计环节把自己变成一个工程总设计师,要会“顶层设计”,也要能整合资源;在成果交付环节,要把自己变成一个产品销售,把自己的“洞察”兜售给业务方,说服他们为这次的项目投资买单。

对于研究经理来说,区别于研究员的能力分水岭其实更多体现在通用能力方面,具体包括沟通能力,公众表达能力,团队领导力等。

四、职业进阶建议

分几种情况,我们分开来看。

第一种情况,如果你是在乙方市场研究公司,但不是在头部市场研究公司。待了2-3年,我建议你尽快跳槽到头部市场研究公司“镀金”,在头部市场研究公司做到用户研究经理级,然后再图谋甲方大厂。

第二种情况,如果你是在乙方市场研究公司,而且是头部市场研究公司。待了2-3年,你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继续积累经验晋升用户研究经理,然后图谋甲方大厂;另外一个选择是尝试跳槽到甲方中厂,做个两三年,然后跳槽甲方头部大厂。

第三种情况,如果你毕业就进了甲方中小厂,那么我建议你去乙方头部市场研究公司待两年。甲方和乙方的经验与视野,能帮助你在用户研究这条职业道路上走得更远,在乙方待满两年升到用户研究经理级别你就可以考虑甲方头部大厂了。

第四种情况,如果你毕业就进了甲方头部大厂,那么我建议你一心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尽快在你的团队脱颖而出,或者绩效要保持在前20%。这样才能不被淘汰失业,能够一直拿高薪;如果在团队发展实在受阻,你也可以在甲方头部大厂里横跳,切忌不要往下跳,当然你想去乙方头部市场研究公司镀金,也是不错的。

第一、二种情况,从乙方跳槽到甲方,最大的难点在于缺乏甲方用户研究的实践经验,毕竟在乙方做用户研究和在甲方内部做用户研究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相当于半转行,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想最快转型甲方,最靠谱的办法就是找甲方内部用户研究人员咨询、辅导。

第三种情况,从甲方中小厂跳槽到甲方大厂,最大的难点在于用户研究专业能力不足。除了靠跳槽乙方头部市场研究公司进一步积累经验、获得系统性训练外,你也可以参加专业的用户研究项目实操训练营/培训课程,或者直接找资深的老师1V1陪跑服务。

第四种情况,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保证自己在团队不被淘汰出局,在10年的职业生涯黄金期里最大化吃到大厂的高薪红利。我的经验是必须靠专业能力说话。大厂就是这么一个残酷的地方,优胜劣汰、丛林法则,而专业能力提升除了来自于内部的系统性训练外,我强烈建议你给自己上校外“辅导课”。毕竟内部的训练、资源大家都是同等享有的,校外“辅导课”能真正帮助你少走弯路,最大化工作产出、提升绩效。

作者:Peron

来源:微信公众号:Peron用户研究 (ID:LongRuiGuanTong)

本文由@Peron用户研究 原创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