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坚持14年抗战的中国人民终于等来了曙光,日本天皇裕仁在广播中宣布投降。

因为事情来的太过突然,许多尚在中国的日本士兵都不敢相信,自己一直效忠的天皇陛下这么快就投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怀着这种情绪的日本侵略者不在少数,其中包括侵华日军的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战犯,一个双手沾满中国人鲜血的刽子手,一个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原谅的人。

他甚至在日本天皇宣布投降以后还大放厥词,声称侵华日军还有一百多万部队,继续战斗一定会取得战争的胜利。

这种话无疑是对南京国民政府的蔑视,一个即将要提交投降书的战犯,是谁给他的勇气大放厥词,而国民政府最终又将如何对待包括冈村宁次在内的日本战犯?

处心积虑的侵略者

1907年,统治末期的清王朝已经岌岌可危,隔壁的日本早已经对清王朝庞大的国土和广袤的资源垂涎三尺,时刻准备再次踏足这片土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借助明治维新的东风,近代日本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迅速超越了裹足不前的清政府,近代史上一次又一次的反侵略战争失败,还是没有让统治者清醒过来,清王朝始终认为是制度和经济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殊不知皇室的存在才是阻碍发展的根本原罪。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清政府开始慢慢注意到邻国日本,为什么他们能够在保存皇帝的情况下进行现代化改革,因此中日两国的交流也渐渐多了起来。

官方的拥趸自然也影响到了民间有识之士的想法,那就都去日本看看吧,包括阎锡山、孙传芳、中山先生、等一大批人前往日本,或学习他们的经济制度,或报考军校,或者学习文化。

日本政府对蜂拥而来的中国留学生们也很关注,专门为他们开设了“清国学生队”,23岁的冈村宁次就成为了清国学生队的区队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本冈村宁次只是一个传统的日本军人,认识了这帮年纪和他差不多的中国军人以后,他才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志向,此后影响了后半生的生活轨迹。

1911年4月,广州黄花岗起义爆发,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这次起义也敲响了清政府的丧钟,冈村宁次就在这一年来到中国,窥探中国的革命形势,收集情报,方便日本准备下一阶段的对华政策。

这时候的冈村宁次认识到,中国才是自己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地方,因为军国主义盛行的日本本土已经有了大批优秀的军官,自己实在是排不上号,如果能够先人一步成为中国问题的专家,那么根据日本的“大陆政策”,早晚会有自己发光的时候。

事情和冈村宁次预料的一样,因为对中国问题研究透彻,他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中国通,在北洋政府时期参加过日本和德国关于青岛问题的斗争,这个问题不用多说了,根本就是罔顾中国主权的侵略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尝到甜头的冈村宁次继续留在中国从事外交事务,其实本质是在调查和了解中国,以期进行更加深入的侵略活动。

1927年,冈村宁次作为军事指挥官第一次全权指挥部队进入青岛,开始了他长达几十年的侵华计划,中原的几次大会战都有冈村宁次的参与,到了1945年,他已经是侵华日军的最高指挥官了。

可惜这一次,他并没有看到预料中的胜利,美国人的两颗原子弹炸碎了冈村宁次的美梦,尽管他有万般无奈,也只能向中国政府投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本作为战犯,冈村宁次以为自己死定了,可这时候一个让冈村宁次非常意外的情况发生了,南京国民政府在日本投降这件事情上显得犹豫不决,这让冈村宁次觉得还有机可乘,并迅速提出了几项要求。

那南京国民政府会不会答应呢?

意图逃跑的冈村宁次

在接受日本投降这件事情上,南京国民政府明显是准备不足。

1945年由美英苏主导的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的召开,就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这也就意味着战争将会在短期内结束。

或许是因为没有参加会议的原因,蒋介石收到日本投降的消息以后并没有第一时间确定人选和受降时间,在美国驻华代表的建议之下,才确定了由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全权受降并处理相关事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冈村宁次得知国民政府的态度以后,反而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就在受降仪式之前,他向何应钦提出请求,能否将正式签署投降协定的地方由南京改为吴淞。

这是冈村宁次深思熟虑以后做出的决定,相比较南京,吴淞的航运条件更为发达,也就是说更利于冈村宁次在形势不妙的时候溜之大吉。

同时国民政府也调查到,冈村宁次已经偷偷将自己的亲人家眷送回了日本,只留下自己一个人在中国等待受降仪式的举行。

这个消息并没有直接传递给何应钦,而是先到了何应钦的参谋长冷欣的手中,他觉得冈村宁次玩的这一招很不寻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南京是中华民国的首都,自从1937年南京保卫战失利以后,国民政府就迁到重庆了,如今再次光复国都,哪有到吴淞这个小城市举行仪式的说法,从政治层面来说,不可能舍弃南京不用而去吴淞。

从个人方面来说,冷欣也注意到了吴淞四通八达的航运条件,他在分析报告中提醒何应钦,要注意到冈村宁次的逃跑问题。

这份报告送到何应钦的面前,何应钦马上就拒绝了冈村宁次的要求,并以国民政府的名义要求冈村宁次和他司令部内的人员不得随意外出,这才彻底破坏了冈村宁次的计划。

1945年9月9日,投降签字仪式正式进行,日本陆军总司令向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递交投降书,并留下了一张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正式标志着中国14年抗战的结束,抗日先烈们英灵不远,也当为受降这一天欢庆。

受降仪式结束以后,冈村宁次陷入到了深深的恐惧之中,他知道自己作为战犯是不可能逃脱审判的,因此想尽办法要保住自己的性命。

通过观察南京国民政府的态度,冈村宁次觉得自己还有机会。

南京国民政府究竟是哪些方面做得不到位,让冈村宁次最终逃过一劫呢?其中是否另有隐情?

金蝉脱壳无罪释放

1945年9月9日冈村宁次正式签署投降书后,何应钦下达了解除日本军队武装的命令,但这条命令并没有被执行下去,反而给了日本人很大的活动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投降仪式结束以后,冈村宁次的司令部仍旧是禁卫森严,冈村宁次手下的日本兵依旧是我行我素,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社会混乱和民众愤慨。

这时候的冈村宁次向何应钦提出了一个想法,他也认识到国民政府接受日本人的投降以后抗日战争就结束了,下一阶段一定是针对中国共产党的作战,而侵华日军和八路军数次交手,能够在剿共这一方面为中央军助拳。

兹事体大,何应钦不敢自己做主,随即将事情上报给南京的蒋介石决断,国民政府内部的意见并不统一,何应钦一派是主张采纳冈村宁次建议的,但是蒋介石深思熟虑以后拒绝了。

利用残害中国人民十几年的日本人去打中国共产党的军队,这要是传出去,蒋介石还怎么在国民党内立足,蒋介石代表的中华民国又如何在国际上立足?这是万万不可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蒋介石否定了冈村宁次提出的这个建议,那么接下来是不是要对冈村宁次处以极刑了呢?

现实并不是这样!

蒋介石虽然对冈村宁次的提议表示了拒绝,但他对冈村宁次这个人产生了兴趣,在他的授意下,冈村宁次留在了南京被秘密保护起来。

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法西斯战争中的亚洲战犯进行审判,而蒋介石等人早已通过暗箱操作将冈村宁次的名字从名单中抹除,企图掩盖真相。

此后,南京政府更是对冈村宁次多般袒护和照顾,协助他逃脱远东国际法庭的几次审判,最终保住了他的性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冈村宁次知道日本在中国的大势已去,也知道蒋介石如此处心积虑保护自己的目的,于是就将自己多年来写成的四十多份关于中国问题的秘密报告交给蒋介石。

蒋介石知道后大为兴奋,随即借助何应钦求助于冈村宁次,希望他能够对中国军队目前的状况进行指导,冈村宁次遂下手,写成了一份关于中国军队改革调整问题的研究报告。

这份报告一式三份,冈村宁次手中留下一份,剩余全部交给何应钦带给蒋介石审阅,至今这封报告未曾被披露出来,不知蒋介石看到以后作何感想,但是却把冈村宁次自己吓得不轻。

为了一时讨好蒋介石,这份调查报告写的太过深入,想到自己的战犯身份,一股巨大的恐惧涌上了冈村宁次的心头,他急急忙忙将自己手中的那一份烧掉毁灭证据,随后开始寻找机会逃回日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9年1月,冈村宁次回到日本,逃脱了战争审判的他一直活到1966年才去世,可以说是对南京政府莫大的讽刺了。

结语

作为侵华日军的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对中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可就在即将接受审判的时候,是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虚与委蛇,随随便便的就将冈村宁次的罪行抹除干净,甚至帮助他回到日本。

南京国民政府这种反动的行为,最终也为他们的灭亡埋下了伏笔,一个不为人民谋福利的政府是不可能长久的。

与之相反的中国共产党,在14年抗战期间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都坚守抗日救国的底线,最终才能带领中国的劳苦大众翻身解放,建立一个全新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