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改革家、政治家、思想家。他辅佐秦孝公推行的商鞅变法,使秦国从一个弱国快速地强大起来,为后来统一全国打下了基础。他改革了户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制定了严酷的法律,主张重农抑商。他的变法理念被后世的变法家继承。他制定的郡县制、土地私有制、以法治国、中央集权等的政治制度,成为了以后中国两千多年的基本国家制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商鞅

商鞅对秦国的强大有很大的功劳,但据《资治通鉴》记载,商鞅后来被秦王以谋反罪处以五马分尸,诛灭全家。有人认为他是受到了冤枉,实际上,商鞅的很多过分甚至残忍的做法,是他被处死的直接原因。

商鞅总结了尧舜禹以来各个贤明君王治理国家的经验。他看到周朝后期各诸侯和地方势力不断扩大,逐渐开始不再听从天子的指挥各自为政,互相攻伐争夺利益,使得礼崩乐坏、天下混乱。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5后,商鞅就开始削弱贵族和大臣的权力,使他们都能听从国君的指挥,以稳定国家。但这引起了绝大多数贵族和大臣的极力反对。由于商鞅为了增强军力实行男充军、女主耕的政策,大量百姓中的男丁被强行充军,造成无数家庭妻离子散,引起了百姓怨声载道。他还禁止议论变法的不好,把议论的百姓一律驱赶到偏僻贫穷的地方去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商鞅

商鞅为了让国家快速强大起来,轻视道德教化采用暴力手段治国。他制定了严酷甚至残酷的法律,实行轻罪重罚,以使人们绝对听从命令保持社会的秩序,有时稍有不从或懈怠就要杀头。他曾经在渭水河畔一次杀了七百多错误并不大的人,使渭河水都染成了红色。商鞅还推行连坐法,就是一人犯法,全家和亲戚朋友老师都要受惩罚,对重犯处以五马分尸。这样惨无人道的行为反映出他人品中恶的一面。

秦国太子驷的老师公子虔和公孙贾是变法反对派中的贵族首领。他们认为商鞅不敢处罚太子,就故意挑唆太子触犯新法来破坏新法。商鞅放过太子,惩罚他的老师,砍掉了公孙贾的右足。公子虔作为秦王的哥哥,再次犯法后,被削掉了鼻子,使得公子虔因羞耻再没有出过府门。他对秦王的哥哥都如此残忍,对别的贵族大臣就不用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商鞅

商鞅写的《商君书》中认为,人穷时就会想富起来,富了以后就会“饱暖思淫欲“,开始追求六虱。六虱是对“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贞廉”蔑视的污化叫法。他对这些正能量思想的蔑视,反映出他人品中恶的一面。《商君书》中还认为,国君对百姓不能太慈善,不能把百姓当良民,而应把百姓当做罪犯对待。好人不可能治理好国家,只有坏人才能把国家治好。

司马迁看了商鞅的《商君书》后,对商鞅十分鄙视,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商鞅本性刻薄,他冒着巨大的危险变法是为自己升官发财。一次,商鞅率军攻打魏国前,先骗魏国守将公子卯来结盟,却把公子卯扣押,使得魏军大乱之后趁机攻打才取胜。《史记》记载,商鞅得到很多重大利益的过程中都使用了欺骗手段。

商鞅官居高位以后,每次出行都是几十辆马车和卫士跟随,场面很是招摇,而且时常大肆吃喝享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商鞅出行的车队古画

商鞅用残忍的手段惩处反对他的贵族大臣和百姓,引起了很多人的极大仇恨,不少贵族大臣都想除之而后快。太子驷继位以后,为报以前被商鞅处罚老师的前仇,以谋反罪处商鞅五马分尸,诛灭全家。他的尸骨被很多百姓争抢一空,人们以吃他的肉来解心头之恨。

老子讲:“祸莫大于不知足”,意思是说,过于贪多会引出祸端。商鞅的结局就是因为他贪图获得巨大的功名地位,所以使用了残忍和欺骗的手段,以至于只当政了十年,就给自己制造了巨大的祸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子

春秋时期的另一个著名改革家管仲,也是通过变法使齐国强盛起来的。但他的做法没有商鞅那样的过分和残忍,所以能够执政四十年,最后因病而亡,得以善终。

所以,老子讲:“知止不殆“。就是说,如果做事不过分,能做到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失败,更不会遇到祸端。这就是商鞅和管仲的结局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