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湖南遭遇百年来罕见的蝗灾,遮天蔽日,农作物歉收,民不聊生。然而,那些表面上装得很好的官员,对皇帝说:“国泰民安,百姓富足。”时任大学士的杨德光得知此事后,当即上书皇帝,请求朝廷尽快调拨银谷,救济湖南灾民。可是皇帝对当地官员的汇报深信不疑,并没有理会杨德光的奏疏。杨德光闷闷不乐,辞去了官职,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出京之前,杨德光吩咐管事,做二十个大箱子,每个箱子上都要刻上“皇上亲赐”四个字。

没过多久,二十口箱子就做好了,一个一个地放在大厅里,上面写着“皇上亲赐”的庄严肃穆的四个字,用红色颜料涂抹,看起来威严而又庄重,仿佛真的是皇帝亲手所铸。杨德光挨个扫了一眼,神色复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夜深人静,杨德光吩咐管事,将他多年积累下来的四个箱子搬了出来,每个箱子里都有两千五百两银子,一共一万两银子。剩下的20个箱子都塞满了石块。“老爷,你怎么把这些石头都装进去了?咱们湖南的石料还不够多呢!”

杨德光正色道:“你知道个屁!你给我记住了,如果有人来问你,你就告诉他们,这箱子里有银两,千万别说是一块石头。”

万事俱备,杨德光挑了个良辰吉日出京。出发之日,他命管事买了六个装箱子的大车,上面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三代长老出京归家”。马车很大,很热闹,专门挑最热闹的地方走。围观的人纷纷感叹:“好大的手笔,皇帝陛下竟然赏了二十四箱银子!”

这件事迅速传到了宫中,满朝文武都在议论:24个箱子,那可是上百万两银子啊!杨德光定收了些贿赂,收了些不义之财。所以,他们一起上书皇帝,要把他抓起来审问。

皇帝看着众臣轮流上书,不由得大为惊奇。这个杨德光乃朝中大臣,曾经跟随太祖太宗南征北战,就连现在的皇帝都是他一手扶起来的。所以皇帝就叫杨德光为皇叔。如今群臣参议杨皇叔私吞大笔银子,乃是收了人的好处,皇帝不能不过问。他命禁卫迅速追上那辆马车队伍,将杨德光带到大殿中审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德光得到消息,心中暗笑,施施然上了大殿,向众人行礼,皇帝叫他坐下来。

皇帝说:“我听闻皇叔要回湖南,带了二十四箱银子,是不是真的?”

杨德光:“回皇上的话,箱子就在外面,怎么可能是伪造的?”

皇帝微微一笑,问道:“皇叔,你一年的俸禄是多少?”

“一千多两。”杨德光开口道。

“一千多两银子,既要养活自己,又要养活一家老小,皇叔还能剩下几个?”皇帝又问。

“老臣省吃俭用,这十年下来,也攒了一万多两。”杨德光捋捋胡须。

“这还差不多。”皇帝站了起来,来回走着:“你身上只剩下一万多两银子,二十四个箱子至少有上百万两银子,敢问皇叔,这上百万两银子是从何而来?”

杨德光一脸严肃:“那可是陛下赏给我的!”

皇帝哈哈大笑,说道:“皇叔说笑了,朕从来没有赏过臣子银子,这是怎么回事?”

杨德光老面不改色,又重复了一遍,这些银两都是皇帝赏的。皇帝满脸怒容,立即命内侍打开箱子,清点数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24个箱子被一一打开时,在场的大臣们顿时傻眼了,除了四个装满银子的箱子,其他二十个箱子里,竟然全部装满了石块。

皇帝又惊又疑,问道:“这是什么意思?”杨德光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卑职有违君命,卑职有罪。”皇帝叫人把杨德光拉起来,说道:"朕原谅皇叔的罪过,只是我想不通,皇叔为什么要把这些石子运回湖南去呢?

杨德光向皇帝道了声歉,道:“老臣是太师,辅佐三代君王,湖南的百姓都认为老臣能得陛下恩宠,赚得盆满钵满,只是老臣的余银颇少。以石换银子,虽然粗糙了些,但也能让人称赞皇帝宽宏大量、皇恩无限。现在既然已经被皇帝看穿,那我也只能实话实说了,还请陛下见谅!湖南蝗灾严重,百姓食不果腹,卖儿卖女,或易子而食,老臣上书多次,陛下却始终没有回复,老臣只能以这种方式,告知皇上蝗灾的严重!请皇上到湖南巡查,看看老臣说的是否夸大其词!”

皇帝一听,不由得心中大惊,又感念杨德光告老还乡还惦记着百姓,不觉心中感慨。当即命人将箱子中的石块取了出来,换了银子,这才将杨德光打发走。

第二天天不亮,皇帝换了常服,偷偷离开皇宫,来到湖南,果然尸横遍野,甚至有流民暴乱,随即雷霆大怒,下令抓捕牵连此事的一干人等,又从河北火速调拨二十万石粮食,才解决了危机。

杨德光用六辆马车,载着二十四个箱子,直奔江淮和荆襄,用银子购买了大量的粮草,送到了湖南,救济难民!”

皇帝一听密探来报,只恨自己没有早日听从杨德光的劝告,险些酿成大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