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敏

随着A股进入“年报时刻”,上市银行2023年的业绩陆续出炉。3月28日,浙商银行也在这个“窗口期”向市场交上了一份领先同业、领跑股份行的亮眼成绩单。

报告期内,浙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637.04亿元,同比增长4.29%;实现归母净利润150.48亿元,同比增长10.50%,成为唯一一家利润双位数增长且营收利润实现双增的全国性股份行

不仅如此,浙商银行在资产质量、治理能力等方面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全行不良贷款率连续两年下降,资产质量持续向好。同时,出清问题股东,并成功引入中国太平、鲁信集团等央国企股东,有效地优化了股权结构。

在2023年银行业经营持续承压的背景下,浙商银行能够取得这些成绩实属不易。而助推其稳健增长的原因,是浙商银行围绕“夯基础、调结构、控风险、创效益”十二字经营方针,深入贯彻“垒好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压舱石”的经营策略,以智慧经营促进自身高质量发展,较为有力应对了当前行业面临的共性困境。

弱敏感资产“压舱石”效果显现

过去两年,整体规模增长放缓、净息差收窄、利润增速回落、资本约束加大等问题逐渐成为银行业新常态,如何在经济波动之下保持稳健经营成为摆在各家银行面前的共同难题。

在此背景下,浙商银行积极应对挑战,通过实行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经营策略,建立一批能够穿越经济周期的客户群体,为银行经营提供稳定、可持续的收入,以此来熨平经济周期对银行经营的影响。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浙商银行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经营策略的成效已经逐步显现。截至2023年末,该行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实现营收202.85亿元,占全部营收比重的33.02%,较年初提升4.49个百分点,逐步成为平滑周期影响的“压舱石”。

同时,在智慧经营理念的指导下,浙商银行在绿色收入、1%以下低息存款营收方面也有亮眼表现,带动整体收入结构向好,非息收入大幅改善。2023年,浙商银行非利息净收入为161.76亿元,同比增长15.35%,在营收中的占比提升至25.39%,较年初提升2.43个百分点,贡献了八成以上的营收增量,有效弥补了息差收窄带来的影响。

资产质量稳中向好

在经营质效稳步提升的同时,浙商银行将“化风险”作为全行第一大战役,深入推进风险处置专项行动,报告期内资产质量延续了向好态势。

截至2023年末,浙商银行不良率为1.44%,较2022年下降了0.03个百分点,低于同期商业银行1.59%的平均水平。整体来看,浙商银行资产质量持续趋势性向好,有效稳住了资产质量的基本盘。

从衡量资产质量的前瞻性指标来看,浙商银行的资产质量有望得到持续改善。一方面,关注类贷款余额和占比双双下降,为后续贷款质量管理减轻了压力。截至2023年末,浙商银行关注类贷款余额350.83亿元,较2022年下降了4.1%,关注类贷款占比也由2022年的2.4%下降至2.05%。另一方面,拨备覆盖率有所上升,为后续的风险抵御能力增加了筹码。截至2023年末,浙商银行拨备覆盖率为182.6%,较上年末提升了0.41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期内,浙商银行存量理财整改任务提前一年完成,理财子公司“浙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于23年年末正式获批筹建。

2024年,是浙商银行成立二十周年以及总资产迈上3万亿台阶的新发展阶段之年,立足新起点,浙商银行将持续释放智慧经营生产力,垒好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压舱石、深化实践善本金融,稳步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