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王娜

“实体”和“金融”的互融共进、“发展”和“安全”的有效统筹、“基础”和“动能”的双向互促。

2023年对于银行业来说,难。

LPR市场利率多次下调,尽管大行曾四轮压降存款利率,但由于“存款定期化”影响,近两年存款成本压降的成果体现微乎其微,商业银行依旧面临息差下行的压力;银行“赚钱”不再容易,一方面利息收入不理想,非息收入方面中间业务手续费表现也难言乐观,代销基金、保险、理财等收入均有下降……

然而,考验一家金融机构的最佳时期正是其面临危机挑战的时刻。只有底子厚、掌舵手坚定把握方向的船才不会迷失在湍急的洪流之中,中国工商银行(以下简称“工行”)正是如此。“挑战年年都有,应对好就是新机遇,解决好就是新突破。工行已经走过40年,40年间我们始终在直面挑战,在破解难题中不断实现自身的波浪式发展。”董事长廖林指出。

站在历史长河之上,工行已与中国经济共同历经40周年发展历程,既赶上过改革开放的迎面春风,亦不乏体验过暗流涌动的波涛汹涌。历经种种,工行现依旧是业务规模居全球首位,制造业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优势明显,科技创新、风控能力在行业保持领先的优质银行。

工行是怎么做到的?

年报中有三句话恰是这家步入“不惑之年”的成熟银行应对下行市场环境采取措施的最直观解读——“实体”和“金融”的互融共进、“发展”和“安全”的有效统筹、“基础”和“动能”的双向互促。若深思,每个内容背后的关键词都是“平衡”

在“平衡术”之下,工行去年整体经营表现不凡: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量的合理增长,险的有效防控。报告期内,工行集团资产总额44.7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2.8%。客户存款33.52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2.2%;各项贷款26.09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2.4%;净利润3651.16亿元,较上年增长0.8%。

董事长廖林介绍,接下来工行将按照“四个抓落实”的重要要求,坚决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推进“五化”转型,也就是布局现代化、风控智能化、动能数字化、结构多元化、基础生态化

与实体经济齐头并进:

服务“五大篇文章”质效凸显,各项贷款突破26万亿元

我国是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国家,银行信贷资金是影响实体经济融资可得性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大型银行资金供给占整体资金供给的一半以上。可鉴,大型银行是实现宏观金融调控的重要抓手。

作为大型银行中的“头雁”,工行董事长廖林介绍,目前工行的任务就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现代金融企业,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2023年,工行落实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政策,各项贷款26.09万亿元,较上年增长2.88万亿元,增幅12.4%;债券投资突破10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29万亿元,增长12.9%。报告期内,工行制造业贷款继续保持领先,余额超3.8万亿元,增量超8000亿元。

去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五大篇文章”,恰逢其时地为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提供清晰的发展路径。目前工行已成立了服务五篇大文章领导小组,服务水平质效显著提升。

科技金融方面,去年工行率先成立总行金融科技中心,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达到了2.7万亿元,新增近9500亿元,余额增量均居行业第一。绿色金融方面,工行2007年以来就提出打造绿色信贷,将绿色理念嵌入投融资全流程管理。截至2023年末,该行绿色信贷规模近5.4万亿元,较年初新增近1.4万亿元,余额、增量均保持市场第一。副行长段红涛介绍,经测算该行支持项目年节约标准煤超过了7200万吨,减少再投放超过了1.44亿吨。普惠金融方面,工行2023年成立数字普惠中心,去年普惠贷款余额达到2.23万亿元,有贷户147万户,均较年初增长44%。养老金融方面,工行已建立起涵盖养老金、养老服务、养老产业的综合服务体系,目前管理养老金规模超过了4.1万亿元,是市场上最大的养老金管理机构。数字金融方面,工行打造了数字金融产品服务体系、运营风控体系依托开放银行链接超过5万家企业客户,成为业内首家与国家级数据交易所实现互联互通的银行。

在服务乡村振兴领域方面,去年工行涉农贷款余额突破4.2万亿元,增幅近30%;线上线下一体化乡村金融服务触达体系持续完善,累计建成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4760家,手机银行和工银“兴农通”APP服务线上涉农客户1.6亿户。

发展与安全有效统一:

净利润3651亿元,不良率压降至1.36%

实体经济是根基,金融是血脉。对于银行来说,必须坚守初心本源,不断提升金融服务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银行才能真正行稳致远。然而,在此基础上,实现自身利益与国家利益的统一,亦是银行都在苦练的“生意经”。

去年,工行有力支持经济回升向好的同时,又支撑自身资产和利息收入的稳定增长去年该行实现净利润增至3651亿元,保持合理增长;营业收入8431亿元,保持市场前列;平均总资产回报率(ROA)和加权平均权益回报率(ROE)分别为0.87%和10.66%。保持市场较优水平;净利息收益率为1.61%,在加大向实体经济让利的同时保持在合理区间;成本收入比28.28%,保持同业较优。

众所周知,信贷既是银行的一大利润来源,也是风险的来源,防控风险是商业银行的永恒主题。而始终以稳健为底色的工行去年依旧保持让风险应对走在市场曲线前面的作风,资产质量水平稳中向好。实现了“发展”与“安全”的有效统一

从数据上看,截至2023年末工行不良率1.36%,较上年下降0.02个百分点;逾期与不良贷款的剪刀差连续15个季度保持为负。同时,该行完善“工银融安e”系列风险管理智能化系统,启动实施企业级智能化风控平台建设,不断提高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能力,打造安全稳健的银行标杆。

工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已经十分成熟,形成以“五个一本账”为抓手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即总行分行、境内境外、表内表外、线上线下、商行投行附属机构形成统一的风险管理制度。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工行不仅向同业传达了“稳健”的经营理念,同时主动向400多家中小金融机构提供风险防控技术。

固基方可谋远:

个人金融资产突破20万亿元,释放数字化转型新动能

固本强基,方可谋远。

经济护城河(EconomicMoats)是最早由沃伦·巴菲特提出的一个投资理念。而现在银行夯实自身的护城河已成主流,是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的基石。

工行的护城河是什么?对宇宙第一大行来说,答案或许就是“客户”——其拥有的庞大对公以及个人客户数量。2023年这个数字在以较快的速度刷新,报告期内工行个人客户净增近2000万户,公司客户净增超130万户。

据刚刚履新的姚明德副行长介绍,管理个人金融资产(AUM)率先突破20万亿元,比年初增长2.1万亿,余量、余额增量均为世界领先水平;个人贷款余额860万亿元,增长5.1%,个金板块营收贡献在全行占比超过50%。

而上述亮眼数据要归功于去年该行继续深化实施“第一个人金融银行”战略。做强主业的同时,宇宙行依旧在寻找新的增长势能突破点目前,工行数字化业务占比超过99%,手机银行客户达到5.52个亿,保持市场领先,月活客户超过了2.29亿户;通过构建个人金融数字服务生态+数据经营能力的双驱动,运用专家策略价值模型,生成面向全体客户的“千人千面”服务方案,实现客户与产品的精准匹配,直接推动重点产品成交近2万亿元,成交量同比翻番。

在“走出去”这件事情上,工行去年亦有不小的突破。工行最年轻副行长张伟武从五大方面介绍了工行国际化经营的进展。一是全球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沙特吉达分行开业;新获准担任巴西人民币清算行,工行境外人民币清算行拓展至11家,目前已经在49个国家地区建立了413家境外机构,在一带一路沿线的30个国家设立了259家民营机构;第二是工行全球化服务功能不断提升,目前工行在全球39个国家地区担任中资商会的会长或副会长单位;三是工行支持稳外贸、稳外资更加有力,去年工行为境内重点外贸企业发放表内外融资超过1.1万亿元,办理跨境电商支付业务超过2000亿元,同比增长48%;四是人民币服务优势持续稳固,去年办理跨境人民币业务超过9万亿元,同比增长近3%;五是服务高水平开放不断深化,与一带一路银行间合作机制的协同带动作用不断涌现。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工商银行40年后再出发的开局之年。工行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金融强国建设目标,深入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深化实施四大战略布局,切实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