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冲前八,又要保区龙头既要区内好学校,又想找外区同等级做保底志愿全填,序号却不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准备进入4月,中考时间又近了些,4月也是体育中考以及重要的一模考试进行的月份。体育的70分一定要把握好,这无关学习能力,拼的就是日常的练习和自己的意志力。

而后各区一模考试后,相信家长们会进入密锣紧鼓的志愿规划当中,但家长和孩子在规划志愿的过程中,很容易陷入一种既要又要还要的思维,既想冲高,又想要好学校保底,还想不滑档。

以上的想法当然是人之常情,不过中考招录有别于高考,先报后考的模式注定了中考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成绩的不确定,分数线的不确定,学校梯度的不确定,分段人数的变化。尽管各大媒体都会宣称自己有一套预估模型(汤圆也一样有),但最终成绩出来前,很难保证有什么意外发生,就像22年那般人数激增同时,各个区龙头扎堆冲入第一梯度,造成大量的高分滑档。那么填报志愿中那些既要又要的行为有哪些,今天来闲谈下——

这种情况放在23年来说,大部分是没问题的,毕竟前八都在第一梯度,大部分区龙都在第二梯度,利用梯度保护进行保底没问题,唯独是海珠区的五中,要是你想冲前八,又拿五中作为第二志愿保底,这种既要又要就出问题了。

汤圆特别提醒那些关注7中的家长考生,万一今年7中踏上第一梯度,想用来保底就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估分可能徘徊在第一梯度线上下的同学,万一失手,不仅前八没冲到,区龙也丢了,甚至竞争激烈的老三区,天河,黄埔,番禺,直接掉到中段学校,那还不如不冲。

有不少家长经常会跨区比较两所差不多水平的学校(黄埔区和番禺区的家长可能存在的多点),如果你是老三区,你去横比越秀海珠荔湾区内学校是能理解,毕竟老三区视为同区招生,没有外区15%的招生计划数和分数线的束缚,但你在荔湾区去考虑白云区,番禺区就让人很不解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像荔湾区想去四中,外区再报个65中,大同啥的,且不说四中在区内分数线更低,作为外区生去65中和大同可是要比正常户籍生要高的,老三区有一众层次差不多的不选,跑去外区只会让录取的风险大大增加。所以对是否选择外区升学,汤圆个人认为:若分数没有把握考到梯度优先,是不会考虑过多去外区的。

这种情况是比较典型的,也是比较多家长容易犯错的,不管是第二批还是第三批,总想着要多填一个志愿,就多一个机会!但这想法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你的志愿序号必须合理。

一如上面所说,你没有梯度保护的情况下,你把区龙头安排在第二志愿是不可取的事情。因为大多数区龙头在第一志愿就录满了,紧接着你把几所同梯度的学校,按喜好,或者心理衡量的水平各排3456志愿,你可以这样填,但录取时志愿号的规则可不允许你这样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拿23年白云区的学校录取情况举个例子,第一志愿培英,第二志愿65江高,第三志愿广外实验,第四志愿大同中学,第五志愿65同德,第六志愿白云中学。

若中考失手,没冲上培英,还是掉到了第三梯度(635-675区间),那么按上述志愿填报将会——

  • 第二志愿65江高(665分),志愿号为1,录取失败;
  • 第三志愿广外实验(635分),志愿号为2,录取失败;
  • 第四志愿大同中学(635分),志愿号为2,录取失败;
  • 第五志愿65同德(635分),志愿号为3,录取失败;
  • 第六志愿白云中学(635分),志愿号为5,录取失败;

最后造成的结果是滑档,等待补录计划。

所以志愿序号是评估是否合理的重要参考,当然这个志愿号是否24年依旧如此不能确定,但参考目的是增加对学校热度的认知,并预留更高的保底空间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