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录自《立足新时代,创作“新家谱”》,原载安徽日报出版集团《安徽新闻网》,作者房江传:安徽润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安徽省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家谱研究中心主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家谱的主体是家族,家族从某种程度上是农业社会的产物,而中国已全面跨入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家族存在发展的社会土壤已发生根本变化。

(二)传统家族的特点是聚族而居,其标志是乡镇、村落,人口基本不流动。今天,大多数人口集中居住在城市,工作在企业,社区、企业、社会组织构成了新的生活场景。

(三)传统社会流动性差,而今,随着飞机、高铁、高速公路的普及,人口流动频繁快捷。更者,互联网的出现,消除了时空限制,社会形态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四)商品社会注重利益,利益代替亲情,在利益面前,亲情变得脆弱,甚至被边缘化。

(五)教育的普及,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互鉴,人们的法律意识、契约意识、人权意识大为增强,对强调长幼有序的传统观念形成巨大冲击。

这种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不可阻挡的社会潮流,作为脱胎于传统社会,带有传统文化深深印记的“家谱”,其根源已面临巨大的危机与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我们这个时代需要怎样的家谱呢?

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顺应社会发展的变化,中华家谱在指导思想、内容体例、方法手段上,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让中华家谱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旗帜鲜明的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作为“新家谱”的指导思想。

(二)充实新的伦理观念,例如,人伦关系不特指血缘,也可以是经法律认可的“领养”“认养”关系。

(三)家文化不等于祖宗文化,兄长文化,也应重视婚姻文化,亲子文化,在尊老尊长的同时,也要重视人的平等,提倡男女平等。

(四)传统孝道,讲究顺从,甚至盲从,今天在强调尊老爱老的同时,亦应注重“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更要上升到人的基本情感寄托,人性感恩,人性关怀的高度。

(五)建立家谱数据库,利用大数据,让当下编纂的家谱,动态更新,常态化编谱;在世家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建立世家数据库。

(六)制定家谱编排规范,从而提升家谱编排的质量。

(七)编写小家谱,由家族聚焦自然家庭,在保留家谱元素的同时,重点对家族人物、故事重点摹画,增加创业、大事记、活动等新的板块。

(八)将中华家谱蕴藏的内涵,在新的语境下进行演绎,开发出为广大青少年所喜闻乐见的新家谱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