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商标的设计意图:在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中国,龙是至高无上的象征,北京同仁堂数百年的制药精华与特色是:处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独特,疗效显著,因而在国内外医药市场上享有盛名。本商标采用两条飞龙,代表着源远流长的中国医药文化历史,“同仁堂”作为主要图案是药品质量的象征;整个商标图案标志着北京同仁堂是国之瑰宝,在继承传统制药特色的基础上,采用现代的科学技术,研制开发更多的新药造福人民。

从最初的同仁堂药室、同仁堂药店到北京同仁堂集团,经历了清王朝由强盛到衰弱、几次外敌入侵、军阀混战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沧桑,其所有制形式、企业性质、管理方式也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同仁堂经历数代而不衰,在海内外信誉卓著,树起了一块金字招牌,真可谓药业史上的一个奇迹。

到现在,同仁堂已经形成了在集团整体框架下发展现代制药业、零售商业和医疗服务三大板块,配套形成十大公司、二大基地、二个院、二个中心的“1032”工程,其中拥有境内、境外两家上市公司,零售门店800余家,海外合资公司(门店)28家,遍布15个国家和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仁堂中医药文化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仁堂的社会认可度、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

同仁堂的金字招牌为何可以三百年不倒。主要是因为他做到了仁行天下,精益求精。

同仁堂历经沧桑,“金字招牌”长盛不衰,在于同仁堂人注重把崇高的精神、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熔铸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并化为员工的言行,形成了具有中药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系统。的确,“质量”与“服务”是“同仁堂”金字招牌的两大支柱,坚持质量第一、一切为了患者是同仁堂长盛不衰的最根本原因。

在许多老北京人眼里,同仁堂的命脉就在这个“仁”上。同仁堂不管炮制什么药,都是该炒的必炒,该蒸的必蒸,该炙的必炙,该晒的必晒,该霜冻的必霜冻,绝不偷工减料。像虎骨酒和“再造丸”炮制后,都不是马上就卖,而是先存放,使药的燥气减少,以提高疗效。虎骨酒制成后要先放在缸里存两年,再造丸要密封好存一年。

同仁堂也被称为中国最硬老字号:

宁愿亏损600万,也绝不发国难财

说同仁堂是中国最硬老字号,是因为同仁堂的确做了很多有骨气的事。

1987年,甲肝病毒肆虐,中国30万人感染上甲肝病毒 。

春节前后,上海各医院的肝炎门诊已经被蜂拥而来的患者挤爆了。

这年过年,同仁堂制药二厂的员工都没有回家,争分夺秒赶制板蓝根,抗击甲肝,9天时间,生产出180万袋板蓝根

本来可以趁此机会大捞一笔,但同仁堂坚决不涨价,导致每卖出一包板蓝根亏损7厘钱,总共亏损17万元。在那个时候,17万并不是小数目。

不发国难财,这是同仁堂的硬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