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在网上见无数人发了一条这样几乎一模一样内容的帖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明珠哪来的800亿元去造车了?虽然这些帖子都没有提到“格力”二字,可看到的人无不会联想到格力电器。发这些帖子的博主,其中不少是头像上都加了认证标志的几十万粉丝的大V。可我认为都应该归类为网络上的水军。至于他们是自发形成的,还是受到某人或组织雇佣的发起的网络集体作战,我就不知道了。你们明白吗?但是,这些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虚假信息到处流传,毫无疑问会让不明觉厉的网民不知不觉形成了,格力电器公司将要被董明珠掏空而完蛋了的认知。乃至不仅是普通散户股民不敢买格力电器股票,即使过去曾经买过也留不住,就是不少专业投资的基金经理也不敢买或者抛弃了格力电器股票。否则,何至于格力电器股价依然这么低,今年的股价涨幅却比那些机构基金重仓的股票高呢?

现在网上一片欢呼,雷军造车成功了!可不仅我从未在路上见过一辆跑着的小米汽车,其他人谁见过?可是董明珠当初投资银隆时,虽然主要目的不是造车。可是过去的银隆,现在的格力钛造的大公交车,我好几年前就在中国的最南海南岛乘坐过。如果你有幸来到北京,或者你是北京的市民,你一定知道,或者见过长安街跑的北京大一路公交车,就是格力钛造的!不知道的人,推荐你去看一部央视的纪录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不仅是在中华大地(包括港澳地区),就是远在炎热的沙漠地带中东,也有格力钛造的大巴士在路上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述这些格力钛的事实,有网络水军会去传播,更别提炒作了?

算了,还是接着来聊昨天我在《昨天耶稣受难日有些A股也“蒙难”了》这篇文章未聊完的话题。昨天我在文章末尾说:为什么,格力电器还未披露年报,而海尔和美的都已经披露完毕,特别是美的集团披露年报分红创历史最高纪录,不仅公告当天股价表现不如某些人预期的那样好,而且昨天就又开始下跌收盘了呢,显然不能完全归咎于深股通昨天不交易,不能买卖美的集团股票这一个原因的。这个话题,明天有空再说吧。

在聊之前,先让大家看一份最新的上交所的公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一家我的故乡,南昌市的上市公司。虽然我从没有买过这家公司的股票,但是,这家公司我还是熟悉的。作为股民,我当然更知道这十来年它一直是积极分红的模范上市公司。下面是这些年该公司现金分红的记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这家公司却突然连续两年不分红,导致上交所都看不下去,直接发出了问询函。公司将如何解释,我不是很关心。我只想告诉大家,过去连续分红多的公司,持有它的股票也不是可以高枕无忧的。假如,格力电器今年,或者哪年突然大幅度减少,或者不分红了,大家一样要当心。

也许是有恒大这个前车之鉴吧,今年大家对上市的分红除了要求公司能够分更多外,还多了一份小心和警觉。谁知道那些曾经分红多的公司,是不是也像恒大那样,是通过造假虚增营收和利润,借别人的钱分红掏空了上市公司后暴雷,最后过把瘾就大家一起死呢?

有网友看了我前几天发表《股民别傻傻分不清上市公司的归母净利润与母公司净利润的奥秘》后,发表了这样的评论留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认为这样的事情很普遍也很正常。别说新股民,即便是我这样股市混了三十多年的老油条,过去也是一直只看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从不看什么母公司净利润,也不知道从哪里能够方便快捷查看上市公司的这项重要的利润指标。更别说细看分析利润取得的来源······

但是,我,或者说我们不知道,不等于没有人不知道的。只是人家知道了,不愿意像我这样心里留不住,喜欢说出来而已。当然,除我之外也还是有人说的。

比如说,我过去对说上市公司商誉多少这个指标的重要性说得比较多。而近来我又看到有人关心起了上市公司的“其他非流动资产”的异常变动来。有人通过对比发现,2022年报时,美的集团的“其他非流动资产”是400多亿元,已经远超格力电器和海尔智家这样的同类公司的金额了。没想到,美的集团最新披露的2023年报,这项资产的金额几乎又翻倍,超过800亿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拿海尔智家的年报数据做对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格力电器去年的年报还未出来,咱不妨拿去年三季报披露的数据做个参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格力电器去年三季报的“其他非流动资产”虽然比较多,有70亿元,远超海尔的去年底的20亿元。可是与美的集团的800多亿元比,那是差的太多了,不及美的集团的十分之一。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只看数据本身,不听解释。谁愿意解释谁解释去吧!

昨天又见有勤快的网民有个独特的发现。截图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另外对比了海尔智家-2023年度:这两个比例分别是:92%/95%,格力电器-2022年报:这两个比例分别是:97%/98%,洋河股份-2022年报:这两个比例甚至是:99.48%/99.99%,涪陵榨菜的营业收入和资产额纳入范围则是100%。

凭什么你美的集团纳入评价的营收和资产仅是70%难道因为美的集团收购了德国的库卡等境外公司就不需要将其纳入内部评级吗?可是,海尔智家也在境外收购了不少资产,商誉不如美的集团多,也有200多亿元啊。为什么海尔纳入内部控制评价的资产和营收的比例超过90%以上了呢?谁懂这些,欢迎你给我科普一下,谢谢!

我说过多次,对这些财务指标的分析我是外行。我秉持的一贯原则是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明显与别人不同的东西,多加一份小心总是不会错的。

也许是今年股市与我一样小心的股民或者机构投资者多了,所以尽管美的集团今年年报披露的分红金额和股息率远超海尔智家,创下了自己公司的最高纪录。可是公告当天的股价表现却远低于海尔。这其中原因难道仅仅是因为美的集团前期涨幅比海尔智家股票好吗?我认为,这与市场上股民相较于美的集团的这次高比例分红,海尔似乎更让人放心些,恐怕也是原因之一吧。因此,今年一季度收官,三大家电板块公司股票美的集团涨幅垫底,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否则,怎会机构持股比例最低的格力电器,股价涨幅却能位列第一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我不得不说,今年美的集团股价的涨幅虽然比海尔和格力少那么一点点,可依然还有17%,这是相当不错的。谁知道哪天人家美的股价又像去年年底一样,因为出现了某个“事件”来个后来居上了呢?因此,股价短期涨跌,并不能证明一切。其中原因和道理,你们懂的,我就不再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