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每个人都会依据自己的经验来处理,都会觉得自己做的是对的。

很多年轻夫妻刚结婚时,和家里老人的关系都还不错,可随着女人怀孕生子,原本还算融洽的婆媳关系逐渐恶化。

为什么呢?大部分都是在月子里或者带娃过程中,逐步积攒的矛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上有人做过这样一个调查:家里老人的哪些带娃行为让你难以接受?下面有很多网友的回答,在这些回答中,有5种带娃行为是年轻父母认为不能接受的。

1、把食物嚼烂再喂给孩子

有些老人认为,孩子一岁前还没有牙齿,不会咀嚼食物,于是就放在自己嘴巴里嚼烂再喂给孩子吃。

好多农村老人都是这样喂孩子的。我儿子小时候,我婆婆也这样喂过我儿子,不管是菜还是肉,婆婆都要放在自己的嘴里嚼烂,再喂给我儿子吃,当时看到后都震惊了,居然这样喂孩子。

我每次看到都会说,可是我不在时,婆婆依然那样喂,婆婆的理由是孩子牙没长全。

每次听到婆婆这样说真的很无语,大人口腔中含有各种各样的病菌,如果食物放在大人口中嚼碎再喂给孩子,大人口中的病菌会通过咀嚼过的食物传给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奶粉不按说明用量冲

我想在孩子一岁前,给孩子喂母乳,可每当我给孩子喂奶时,婆婆总是怕孙子吃不够,又要单独再给孩子冲些奶粉,而且婆婆冲奶粉从不按奶粉包装说明上的比例冲配。比如说明上说30ml水放一勺奶粉,婆婆总会偷着再多放一勺,她的理由就是,奶粉太稀了没营养,就要冲稠一点。结果时间长了,孩子的肠胃出现了问题。

其实,奶粉冲配不是自己想放多少就放多少,而是要严格按照配方说明控制好量。奶粉过浓或者过淡都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3、生怕孩子吃不饱,疯狂喂孩子

老人一般都希望并喜欢自己的孙子孙女白胖胖胖的,在老人心中,胖代表孩子长得好,每次吃饭时,老人就想尽办法让孩子多吃。吃肉,是给孩子润肠,帮助孩子排便,孩子要吃就给吃,不吃就不长,这都是老人常说的话,她们恨不得把所有吃的都喂给孩子。可是这样喂孩子,孩子越来越胖,身体负担也随之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尿不湿舍不得换

我一个朋友的婆婆,每次把孩子换下来的尿不湿还要放在太阳底下晒晒,然后挑尿的不是特别多的再给孩子用,如果晚上婆婆带孩子,婆婆一整晚都不会给孩子换尿不湿,因为在婆婆眼中一个尿不湿要两三块钱,当然要省着用。

朋友说孩子的PP经常被不换的尿不湿捂得红红的。说了很多遍,婆婆也不听。

5、太护短,年轻父母根本不能当着老人面教育孩子

隔代亲,这是真的,不管老人当年是怎么样打自己的孩子,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但到了孙子辈,年轻父母要是敢当着老人面教育一下孩子,老人就会马上护犊子。

有些年轻父母一教育孩子,老人就开始护犊子、拆台,导致孩子知道爷爷奶奶特别疼他、爱他,犯了错,只要一喊爷爷、奶奶,就像找到了靠山,父母也拿孩子没办法。

不知以上老人的五种行为,在你家有没有发生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写这篇文并不是吐槽老人带娃,也没有不尊重老人的意思,我也知道老人帮我们年轻人带孩子很辛苦,我们年轻人应该心存感激。但是,时代不同了,以前遗留下来的一些老旧、错误的育儿观念和方法确实应该摒弃。

如果双方不能好好沟通,都各执己见,那时间越长,彼此积累的矛盾就会越多,很容易影响大家的关系。

给帮助子女带娃的老人几个小建议:

1、虽然是自己的儿女,但也应该彼此保持界限,不要过多干涉儿女对下一代的教育。

2、自己曾经的经验不一定就是对的,要时刻有一颗接受新知识的包容之心,活到老,学到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认知。

3、不要总是护犊子,娇惯孩子,终将会害了孩子。

4、带孩子不是在帮助儿媳个人,而是在帮儿子分担,既然帮儿子带孩子,就不要心存抱怨,想想能在老年阶段和儿孙天天在一起,一家人欢声笑语,不也是一种幸福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给年轻父母几个小建议:

1、老人能帮我们带孩子,我们应该感激,只要不是威胁到孩子健康的事,有时候也没必要太较真。

2、在老人帮忙带孩子前,可以和老人坦诚沟通一下,约定好双方哪些是不能管,与其事后埋怨责怪,还不如提前“把丑话说在前面”。

3、能自己带孩子,就尽量自己带,毕竟如果让老人帮忙,时间长了,两代人难免在育儿、教育过程中产生分歧和矛盾。

老人和我们生活的年代不同,教育水平也不同,所以两代人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观念势必也会产生一定的矛盾,大家都认为自己的带娃方式才是科学的、正确的谁也无法说服谁。这是很多家庭矛盾产生的根源。

所以,当和老人发生意见分歧的时候,作为晚辈的我们要多交流、多沟通,多理解,一般明事理的老人都会接受正确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