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难以置信的大量炮火在头上呼啸,在呼啸声中,他们前赴后继攻击这个地区的大韩民国防线。在猛烈的攻击下,前哨阵地一个接一个被打垮了。”

这是美国战史关于金城战役的记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城战役是发生在1953年抗美援朝夏季反击战第三阶段的战役,同时也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最后一场战役。

这场战役可以说是志愿军打得最出气、最富裕的一场仗,为了保证金城战役的胜利,战前,我军特意给20兵团加强了火箭炮兵、高射炮兵各一个团。

1953年7月13日的夜里,志愿军调集上千门火炮对准敌军阵地,一声令下,千炮齐发,一枚枚炮弹划过夜空,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敌军阵地挨了1900吨炮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金城战役本是一场“不该发生”的战役,如果不是李承晚集团的挑事,朝鲜战争本该提早结束的。

那么,这场战役究竟是为何引起的呢?最后的结果又是什么呢?

“边打边谈”

“边打边谈”

1951年6月,经过前后五次战役,朝鲜战场局势被我军逆转,双方在“三八线”一带形成了对峙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方面面临着两难的境地,他们在战场上得不到什么便宜,但又不好意思低下高贵的头颅与我方谈判。

不过,因为美国国内反战情绪高涨,再加之其盟友的压力,美国只好丢下脸面与中朝进行停战谈判。

双方的第一次谈判地点是在开城,但来来回回几轮谈判都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成果,因为美国根本没有拿出应有的诚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方的代表甚至狂妄地表示:

“让大炮、炸弹和机关枪去辩论吧!”

之后,美军就又把目光放在了战场上,针对中朝军队发动了“夏季攻势”、“绞杀战”、“金化攻势”等等。

正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志愿军依托着防御工事与敌军展开了战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1951年6月一直到1953年7月停战,中间这2年多的时间里基本处于“边打边谈”的状态。

一直到1953年5月份,志愿军联合朝鲜人民军针对敌军发动了“夏季反击攻势”,经过第一阶段的战斗以及我方在谈判桌上的努力,美方终于接受了我方提出的“遣返战俘”方案。

谈判桌上,中方和美方是对手,但是,李承晚集团也是有话语权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25日,美国谈判代表团接受了中朝方面建议的决定,在美国做这个决定之时,一直都没有跟李承晚集团商量,一直到这天谈判开始的前一小时才通知李承晚。

而李承晚得知后,突然开始闹事了……

李承晚集团“搞事情”

李承晚集团“搞事情”

1953年5月25日,在停战谈判开始前1个小时,时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的克拉克将“美方接受朝中方面建议的决定”告知了李承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承晚得知后颇为恼火,消息来的太突然是一方面,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李承晚向来就不希望看到停战的结果。

最后,南朝鲜的代表团退出了谈判会议,往后的谈判中再也没有出现过南朝鲜代表团的身影。

李承晚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心里还有统一朝鲜半岛的美梦,该怎么才能让李承晚看清现实、让谈判顺利进行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让南朝鲜军队感觉到“疼”。

在此之前,不管是战场上还是谈判桌上,我方一直都把美方作为主要对手,但这次要换一个思路了。

既然李承晚“不听话”,志愿军就要把目标定在南朝鲜的军队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5月27日到6月15日,志愿军集中优势兵力针对南朝鲜的阵地发起了反击。

在志愿军面前,连美军都被压着打,更别提南朝鲜军队了,半个多月的时间,58平方公里的南朝鲜阵地被拿下。

这次反击战确实把李承晚集团“打疼”了,但谁也没想到,李承晚依旧不想放弃抗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方面与李承晚的想法截然相反,美国迫于国内和国际形势的压力,迫切希望停战谈判能早日达成。

6月8日,也就是在反击战进行期间,双方在谈判桌上签订了战俘遣返问题的协议,往后的一周时间里,双方也准备好了停战协议的签署工作。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要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整个战争就可以告一段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就在签字之际,李承晚又来捣乱了。

6月17日开始,李承晚集团以“就地释放”的名义威胁被俘的2.7万余名北朝鲜人民军战士离开战俘营,接着又把这些人押到了南朝鲜军队训练中心。

李承晚的计谋很明显,就是把这些人民军战俘“驯化”成“战争机器”,编入南朝鲜军队后为李承晚集团效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换句话说,李承晚集团就是在破坏停战。

李承晚的这一无理行为遭到了全世界人民的谴责和声讨,美国一位记者表示:

“在整个世界上,李承晚的名望一落千丈,降到了最低点,世界上谴责之声四起。”

“卖国贼”、“乖戾小人”、“不负责任的人”等等成为了全世界人民对李承晚的评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联合国军”的西方国家也都强烈谴责李承晚破坏司令部权限的行为,这样一来,美国也坐不住了,开始疯狂“甩锅”,表示李承晚集团的行为与美国无关。

对此,我国要如何应对呢?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1953年6月,朝鲜停战谈判即将成功之时,李承晚集团却跳出来搞事情了,对此,毛泽东主席表示:

“我们必须在行动上有重大表示方能配合形势,给敌方以充分压力,使类似事件不敢再度发生,并便于我方掌握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这时候的战场不管是军事形势还是政治形势都偏向于我方,如果再发动一场大规模战役,也是我方更有主动权。

身在北京的彭德怀赶紧启程出发朝鲜,并在6月20日抵达了平壤中国大使馆,随后致电毛主席:

“根据目前情况,停战签字需推迟至月底似较有利,为加深敌人内部矛盾,拟再给李承晚伪军以打击,再消灭伪军一万五千人,此意已告邓华妥为布置……妥否盼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彭德怀的想法与毛主席的想法不谋而合,第二天,毛主席复电:

“停战签字必须推迟,推迟至何时为适宜,要看情况发展才能作决定。再歼伪军万余人,极为必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3年6月21日,彭德怀主持作战会议,下达了作战命令,并做出了战略部署,金城战役拉开了序幕。

志愿军5个军的兵力位于金城正面,共有1094门迫击炮以上的火炮以及20辆坦克。

金城战役对志愿军来说是一场“富裕仗”,志愿军与南朝鲜军的兵力比例为3∶1,火炮对比为1.7∶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说火炮质量可能不如敌军,但这可是头一次在数量上超过敌军。

7月13日的夜里,上千门火炮齐发,不到半小时的时间,1900吨炮弹猛地向敌军阵地“砸”去,南朝鲜军的大部分阵地直接被炸毁。

一阵狂轰滥炸后,20兵团发起冲锋,仅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就冲破了南朝鲜军的全部阵地,我军获得了整个战场的主导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承晚集团虽然惹得“联合国军”不满,但南朝鲜军遭到打击,“联合国军”也不能坐视不管。

7月16日,美军和南朝鲜军调集8个师,配合着飞机和坦克进行了反击,我军从攻势转入了防守。

对于敌军的反扑,我军也能应付自如,一直到7月27日金城战役结束,我军毙敌5.3万余名敌人,收复了160余平方公里的阵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城战役不光“打疼”了李承晚,还挫败了“联合国军”的锐气,对后续的停战谈判起到了促进作用。

战后的李承晚也明白了一个道理,他所依仗的“大哥”靠不住了,这场“闹剧”也是时候结束了。

美国方面也彻底老实了,乖乖回到了谈判桌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在1953年7月27日,双方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后来,曾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的克拉克写了一本回忆录,当中有关于朝鲜停战仪式上的描述:

“我获得了一项不值得羡慕的荣誉,就是根据我国政府的指示,成为第一个在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上签字的美国陆军司令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德怀得知此文后,笑着写下了八个字:“先例既开,来日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