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夏,炎热的一天,中午,几位干部打扮的人来到了马从云的家中。
当时,马从云正在吃午饭,家里突然来了人,弄得他不知该如何是好。
不过,眼前的这几人举止有些奇怪,他们一个劲盯着马从云的脸看,这让他感觉到很不好意思。
突然,其中一个人说道:“找到了,终于找到了杨靖宇的后代!”
马从云有些懵,他听说过东北有个抗日英雄名叫杨靖宇,但是跟自己应该没什么关系,毕竟一个姓马,一个姓杨。
转念一想,马从云这些年确实也一直在寻找父亲的下落,虽然毫无收获,但一直都没有放弃,只不过,他觉得这几位干部应该是找错人了,毕竟连姓都对不上。
干部看出了马从云心里的疑惑,便马上给出了解释:“你父亲本名姓马,但他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名字叫杨靖宇!”
马从云真的是杨靖宇的儿子吗?这篇文章就来讲一讲杨靖宇的“身后事”。
杨靖宇牺牲
杨靖宇,抗日民族英雄,是东北抗日联军的重要领导人,提起他的名字,肯定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为了纪念这位英雄,吉林省蒙江县(杨靖宇将军殉难地)还专门将县名改成了靖宇县。
如果有人说出了“马尚德”这个名字,可能不少网友都会感觉到陌生,其实,马尚德是杨靖宇将军的本名,因为革命斗争的需要,也出于保护家人的目的,马尚德才选择了改名。
而且,不仅是网友不熟悉此名,在杨靖宇牺牲多年后,中共黑龙江省委筹备建设东北烈士纪念馆,在寻找杨靖宇的相关资料时,工作人员也没搞清楚他的具体信息,甚至连出生地都不知道。
杨靖宇在离家后,先是秘密从事了一段时间的地下工作,1929年被组织安排到了东北,1932年,杨靖宇带领着抗日游击队在吉林和辽宁一带与日军展开斗争。
杨靖宇的“拿手绝活”就是游击战,跟日军进行了上百场战斗,基本没有吃过亏,导致日伪军一听到杨靖宇的大名,都吓得浑身哆嗦。
1934年,杨靖宇担任了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手里有4000兵力,同年,他还被选为了中央政府执行委员。
1938年,日军为了巩固东北战略后方,扩大了关东军的兵力,并跟伪满军联合起来对我方的山林武装进行“围剿”。
山林武装条件本身就很艰苦,再加上敌军的破坏,很多战士经受不住考验选择了逃离或叛变。
杨靖宇与战士们在长白山地区建立了秘密营地,始终坚持战斗,多次粉碎了日军的进攻。
不甘心的日军在1939年再次集结兵力,封锁山区,“围剿”杨靖宇部。
当时正值寒冬,大雪弥漫,杨靖宇部已被敌人发现,无奈之下,杨靖宇只好带着剩余的60多名战士先行撤离。
只不过,部队中出现了叛徒,杨靖宇的一举一动都被敌人“尽收眼底”,敌人一路尾随,并趁机偷袭。
战斗到最后,杨靖宇身边只剩下了2名战士,他们躲进了一处密林里,暂时躲过了日军的追击。
1940年2月23日,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被日军包围在了吉林濛江县的一个山林里,前几天,他身边的两名战士在下山买粮时牺牲,现在只剩下了他一人。
当时的杨靖宇双脚被冻伤,还患上了严重的感冒,整整5天没吃一口饭,身边只剩下了三支手枪。
不远处,日军头目跟杨靖宇展开了交谈:
“现在这个地方,要逃脱是不可能的了,何必急着去死呢?考虑一下归顺可好?”
日军知道杨靖宇的实力,从这句话中也可以看出来,如果杨靖宇这时候选择投降,肯定可以得到重用。
只不过,日军低估了杨靖宇抗日的决心和对我党的忠诚,杨靖宇直截了当地回答道:
“我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不可能如你所愿。很多部下都牺牲了,我如今只剩了自己一个人。虽临难,但我的同志们在各地转战,帝国主义灭亡之日必将到来。我将抵抗到底,无须多说,开枪吧。”
话罢,杨靖宇率先举起手枪,朝着敌人开火,敌人眼见劝降无用,随即开枪射击,一颗子弹穿透了他的胸膛,杨靖宇牺牲了。
日军为了报复杨靖宇,竟然惨无人道地割下了杨靖宇将军的头颅,然后将遗体掩埋。
杨靖宇“身后事”
杨靖宇牺牲后,其传奇故事传遍了全国,大家纷纷对这位英雄竖起了大拇指,只不过,他的妻子和孩子并不知情,因为她们并不知道杨靖宇是马尚德。
杨靖宇离家是在1928年,临走之前,他还嘱咐妻子说:“明天我就要出趟远门,也许几年也不能回来,这个家就交给你了!”
只不过,谁也没想到,那次的分离竟是永别,他离家时,儿子仅有1岁,女儿才刚刚出生5天。
杨靖宇参加革命之后,国民党反动派一直在尝试对他进行抓捕,但一直都没有找到机会。
于是,国民党反动派又把目光瞄向了他的家人,多次抄家,抢夺东西,甚至还放火将其房屋烧掉。
一家人只好躲起来,日子过得非常艰苦,其母亲因为思念儿子,整日痛哭,最后将双眼哭瞎,敌人也没有放过其母亲,多次逼问杨靖宇的下落,母亲不肯回答,最后就会换来一顿毒打。
杨母去世后,妻子独自一人挑起了照顾孩子的重任,她总是会随身携带着丈夫的照片,这张照片是杨靖宇在开封读书时所照,后来,相关部门也是凭借这张照片断定的马尚德就是杨靖宇。
1944年,日军再次找到杨靖宇妻子逼问下落,其妻补充,最后又惨无人道了惨无人道的毒打,这次,妻子伤势过于严重,不久后去世。
临终前,她喊来儿子马从云和女儿马锦云等人,嘱咐道:
“好好藏着你爹的照片,等红军打回来了,拿着这张照片找你爹去。记住,你爹叫马尚德……”
只不过一家不知道的是,此时的杨靖宇已经牺牲了。
1949年,淮海战役进行中,解放军的部队会在杨靖宇的老家河南确山县一带活动,马从云和妹妹就带着父亲的那张照片四处询问,但是,从来没有人知道父亲的下落。
1950年,东北烈士纪念馆进入筹备阶段,中共黑龙江省委打算将杨靖宇的事迹加入纪念馆中。
可是,工作人员碰到了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既然要陈列杨靖宇将军的事迹,必须得有杨靖宇将军的简历,但是,战争时期,很多档案没能完整保存下来,只有一张泛黄的履历表上写着:
“马尚德,到东北后曾用名杨靖宇……”
一直到1952年,在杨靖宇生前的战友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杨靖宇将军的子女,也正是到了那时候,他的孩子们才知道,杨靖宇其实就是他们的父亲马尚德。
1953年,马从云和妻子方秀云受邀去到了哈尔滨的东北烈士纪念馆,杨靖宇的头颅装在了一个玻璃瓶里,看到这一幕的马从云失声痛哭了出来。
在哈尔滨,马从云和父亲当年的很多战友见面了,有人表示可以给他安排一个工作,但是,马从云拒绝了,他不想给国家添麻烦。
后来,马从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信阳铁路学校,那时候还是包分配,毕业后的他被安排到了郑州铁路局。
马从云对待工作勤勤恳恳,有时候身体不适时也不愿休息,夜以继日的工作给他的身体增添了负担,1964年,马从云在出差途中肝癌病发,因病离世。
在马从云接受治疗的那段时间,妻子方秀云寸步不离,临终前,马从云对妻子说道:“咱是烈属,是抗日英雄的后代,咱家孩子可不能丢脸,可不能出孬种。”
马从云和妻子共育有5个孩子,单凭妻子一个人,要养活5个孩子,难度可想而知,所以,身边就有人劝说,可以凭借杨靖宇烈士后人的身份,找政府解决困难。
但是,方秀云拒绝了,她说道:
“就因为我这样的身份,更不能给政府添麻烦。比起我公爹、公婆当年的困难,眼下这点困难算什么。”
方秀云努力克服生活的困难,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孩子们最好的生活,同时,她也特别重视对孩子们品格的教育。
在20世纪50年代,方秀云跟着丈夫参加了杨靖宇公祭大会,一位抗联的老战士送给他们一张桦树皮,因为当年没粮食的时候,杨靖宇就靠吃桦树皮补充体力。
这块桦树皮一直被方秀云珍藏着,每逢过年,她就会把桦树皮从柜子里拿出来,告诉孩子们:
“你们是抗日英雄的后代,时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给爷爷抹黑。爷爷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还坚持与日寇战斗,你们在生活中遇到一点挫折又算得了什么,你们要像爷爷一样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作为杨靖宇将军的后代,他们始终保持着勤劳刻苦的习惯,在孩子们上学时,每听到有关于杨靖宇将军的故事时,心里都感到无比自豪。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