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俊生,号称“军中吕布”,在他十余年的革命生涯中,立了八次一等功,两次大功,多次荣获“英雄”称号。
1950年9月,北京召开了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出席此次会议的主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英雄、工作模范以及民兵英雄,加起来有350人,吕俊生自然也在其中。
吕俊生的身高足足有一米九还多,而且浑身都是腱子肉,高大挺拔的身形在代表团中格外显眼,毛主席也注意到了他。
毛主席向吕俊生缓缓走来,到了跟前,一把握住他的手,亲切地说道:“我知道你,你很厉害!”
能得到毛主席的高度赞扬,吕俊生都有哪些传奇经历呢?
吕俊生的年少经历
吕俊生于1907年出生于河北邢台前青峪村,和大多数村民一样,家里极度贫穷,别说吃饱饭了,一日三餐都不能保证。
因为家庭窘迫,吕俊生稍微长大一点后就背井离乡去到了武安县,在鞋店里当学徒,专门学习钉鞋。
那个年代,底层人民是没有任何尊严的,挨打挨骂是常有的事,整个人就像是机器一样,只要睡醒了就得干活。
吕俊生也是一样,每天得忙到半夜,第二天天不亮就得起床,没日没夜地劳动,而且当学徒没有工资,只有店主吃剩下的一些饭,睡觉在一个十分脏乱的环境里。
不幸的是,后来鞋店倒闭了,吕俊生失去了生活的来源,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好去给地主家打工,上山当苦力,虽然说很累,但不至于饿死。
出门在外闯荡的这几年,吕俊生算是彻底看透了地主和资本家丑恶的嘴脸,他们的眼中只有利益。
吕俊生受够了这种生活,受够了被地主和资本家的欺负和压榨,他想要反抗,要革命,要改变现状,终于在1937年,吕俊生看到了希望。
吕俊生白刃战
虽然说吕俊生经常挨饿,但是他身体发育很好,成年后个头就窜到了一米九二,也正是因为年少时期经常劳作、干苦力,使得身体得到了锻炼,身体素质格外强劲,“站似一棵松”用来形容他再合适不过了。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那年的11月,太原失守,为了能抗击华北日军,中央给出了指示,要向日军占领的城市做出包围之势,同时要积极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
我军129师和115师在刘伯承的带领下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最后成功建立了“晋冀豫抗日民主根据地”。
也就是在八路军129师东进太行山之后,吕俊生离开家乡,来到了沙河渡口镇,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参军。
从那时候开始,吕俊生成为了刘伯承带领下129师的一名八路军战士,他的人生进入了新的篇章,属于他的传奇才刚刚开始。
吕俊生不光身穿魁梧,他的性格也特别讨喜,勤劳,慷慨,忠诚,豪放,典型的河北爷们的性格。
参军后,吕俊生很快就适应了军队的生活,有什么活都抢着干,能吃苦,懂奉献,部队上上下下都很喜欢他。
让吕俊生第一次展露头脚的是1938年“夏津战役”的白刃战,那场战斗,吕俊生用一把“战刀”活生生杀死了27个日本兵。
一提到白刃战,很多了解历史的网友可能都知道,在抗战初期打的白刃战通常都是日军占便宜,这与日军的装备、体力和技巧脱不开关系。
有一句歌词这样唱道:“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在抗战之初的白刃战中,我军使用的武器一般都是大刀,有的甚至用的是菜刀。
大刀的攻击动作一般都是“挥砍”,而日军的刺刀则不同,只需要“刺”,大家可以试一试,两种动作一对比,还是“刺”顺手,出手快,而且还准。
除了装备差距外,中国人和日本人的身体差距也很大,那个时期,日本人虽然矮,但他们的身体很强壮,而且在战前还经过专业的拼刺训练。
中国人那时候穷,吃不上饭,很多人都营养不良,身体素质就差了一截,而且大多数人都没有战斗经验,战场上自然占不到什么便宜。
不过,抗战史上也有白刃战中我军获胜的例子,比如说1933年的喜峰口战役,第29军的“大刀队”就在白刃战中击杀了数百名日军。
另外,吕俊生“一人连斩27日寇”也称得上是一个“奇迹”。
那是在1938年的7月份,我军与日军在山东夏津展开了一场遭遇战,双方战斗到最后一刻,子弹都打光了。
“发扬红军光荣传统!”吕俊生大喊一声,带头向敌人阵营冲了过去,双方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
吕俊生身材高大,胳膊长腿长,平时训练也很是认真,在战场上的他就像是“铁血战士”一般,挥舞着刺刀左冲右突,拦路的日寇全都被“斩于马下”。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战斗中的日军全都是精锐,拼刺技术也属上等,但我军的吕俊生人高马大,任凭日军有多精妙的技术,也根本没办法近吕俊生的身。
这场战斗,吕俊生一口气斩杀了27名日寇,身上只受了3处轻伤。
吕俊生创造了抗战史的白刃战记录,战斗,他被评为了一等战斗功臣,英勇事迹传遍了整个纵队,大家都称呼他是“军中吕布”。
吕俊生的白刃战高光时刻不止这一个,在不久后的一场战斗中,他又斩杀了17名日伪军,敌人见了他恨不得绕道走。
1938年底,吕俊生因为表现优异,组织决定重点培养,把他安排进了129师随营学校学习,学成后,他担任了冀南军区青年总队通讯连连长。
在随营学校里,吕俊生学到了很多专业的军事理论知识,如果说以前的仗他都是空凭身体优势的话,后面的作战中他可以说是有勇有谋。
吕俊生破碉堡
1940年,由彭德怀领导的百团大战打响了,吕俊生跟随部队参与到了作战中,在高邑县一战中,吕俊生接到了正面主攻任务。
身为连长的吕俊生以最快的速度了解到了该地的地形和敌人的火力部署,随后,他带领着5名战士来到了前沿阵地。
不远处有敌人的一个碉堡,架设有重火力机枪,这个碉堡的位置十分重要,如果不拔掉,将会影响后续的进攻。
在前沿阵地上,吕俊生先是往前投掷了10多枚手榴弹,直接将敌人的防御工事炸毁,不过这也暴露了吕俊生一行人的位置,碉堡里的机枪拼命地朝着他们扫射过来。
吕俊生做了个手势,几名战士往前投掷了手榴弹,手榴弹爆炸产生了短暂的烟雾和灰尘,吕俊生就趁着这个空档纵深跑到了碉堡旁边。
吕俊生趁敌人不注意,双手抓住碉堡里露出来的机枪枪身,铆足了劲硬生生把机枪给拽了出来,这一操作,媲美“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啊!
正是因为吕俊生的英勇事迹,我军最终夺得了战斗的胜利。只不过,因为机枪连续扫射的原因,枪口滚烫,吕俊生的双手也受了伤,留下了很深的伤疤。
吕俊生的战斗生涯中,还打出了1比108的战损比,那是在阎家庄的战斗,吕俊生率领着一个连的战士与日军展开了交锋,战斗最终以一人负伤,击毙敌人108名而结束。
也正是因为这场战斗,吕俊生被上级称赞为“英雄连长”,他率领的6连也被称为了“英雄连队”。
“作为一个战士,就要随时准备牺牲生命!”
这是吕俊生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吕俊生十分慷慨,也乐于助人,行军过程中,看到有战士太累了,他会主动把担子挑在自己身上,战斗中,他总是身先士卒,接受最危险、最艰巨的任务,冲在队伍的最前头。
解放战争中,吕俊生先后任职于冀南军区机械处、军区补充团等地,他可是军中名气很高的人,但他从不骄傲,对待每个战友都很客气。
建国后不久,吕俊生因为身体原因退伍,回到老家后,他把自己的军功章全都锁了起来,对外也从不提及自己的英勇事迹,过上了“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生活。
1970年11月22日,吕俊生因病离世,其骨灰安放在了石家庄华北烈士陵园,回顾他的一生,战场上奋勇杀敌,不畏牺牲,生活上勤俭节约,不图名利,这才是我们应该崇拜的人,这才是值得我们致以最崇高敬意的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