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初,粟裕的身体每况愈下,不过比身体的病重更可怕的是,他还有一次几十年来都不曾解决的“心病”。

杨尚昆时任军委副主席,同时也是粟裕的老搭档,按理来说,他应该在这时候去看望粟裕的,但是迟迟不见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作人员以为是杨尚昆不知道此事,于是就善意提醒了他一下,没想到,杨尚昆给出了一个十分奇怪的回答:

“现在这样我怎么去看望?去了我该怎么说呢?”

杨尚昆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粟裕的“心病”又是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粟裕与新中国的建设

粟裕与新中国的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粟裕将军就因为过度劳累而病倒了,那个在战场上天不怕地不怕的“战神”此时已经住进了医院。

毛主席在得知此事后,对粟裕的身体情况非常关心,还亲自给他写了一封信,希望他能好好养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在粟裕的病情没什么大问题,一段时间的治疗过后,粟裕的身体基本康复,之后的他立即返回了工作岗位之中。

1951年10月,中央军委将粟裕任命为了副总参谋长,命令下达后,身在南京的他迅速赶往了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就在出发去北京的列车上,意外发生了,粟裕的右臂突然传来了钻心的疼痛,不巧的是,列车上没有医护人员和设备,粟裕只好一路上强忍着疼痛到了北京。

粟裕的右臂怎么回事呢?原来,在17年前,一颗子弹射进了粟裕的体内,之后就一直留在体内并没有被取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不忍心看着粟裕再这样受折磨,他说道:

“粟裕同志半生征战,去北京医院,一定要把那颗弹头取出来!”

在北京医院医学教授沈克非的努力下,藏在粟裕体内17年之久的子弹成功取了出来,术后没多久,他又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去到了朝鲜战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场抗美援朝让粟裕看到了中国国防力量的不足,他提出了加强空中力量、加强航空工业建设的建议,并获得了毛主席的高度认同。

1954年底,粟裕被任命为了总参谋长,一年后被授予大将军衔,毛主席每每提到粟裕时总是不吝啬夸赞:

“你们总长工作认真,是个好总长,值得学习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粟裕为新中国的建设呕心沥血,始终跟随着党的脚步,可在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上,意外还是发生了,甚至可以说在那场会议之后,粟裕的命运发生了转折。

为粟裕平反

为粟裕平反

这场军委扩大会议主要讨论了两个问题:整风和整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会议上出现了一个小插曲,有人“举报”说粟裕“反领导”、“告洋状”和“向国防部要权”等等,就这样,在那个特殊的时期,粟裕成为了被批判的对象。

后来,随着参会的人数增多,大家批判粟裕的“声调”也越来越高,甚至还把批判目光放在了军队外面的各种事情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打击深深刺痛了粟裕的心灵,但他坚持原则,顶住压力去解释这些子虚乌有的事情,但在当时的环境下,粟裕的这些举动无疑是毫无作用的。

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粟裕打算写一份检讨,根据楚青(粟裕妻子)的描述,粟裕在会后一脸憔悴,为了写出一份真诚的检讨,他甚至把自己关在家里整整7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说粟裕被乱扣了帽子,受到了不少批判,但会议中也有很多人并不认同粟裕的“帽子”,比如说叶剑英和毛主席。

叶剑英听说了粟裕被批判后,找到了一位工作人员询问道:

“我看粟裕最多是个骄傲问题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此可见,在叶剑英元帅的眼里,粟裕是远远达不到被批判的程度的。

而且,曾经与粟裕出生入死的战友也对粟裕的贡献和功劳做出了肯定的答复。

自从粟裕“出事”之后,毛主席就一直在关注着粟裕的事情,军委扩大会议后,毛主席找到了肖劲光大将,询问了关于他对粟裕的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粟裕同志为人正派,没有二心,是好人。”

这是肖劲光的回答,听完后的毛主席也是连连点头,在第二次大会之前,毛主席向大家表明了态度:

“粟裕同志战争年代打仗打得好,是为公的。到北京以后是为公还是为私?不能说都是为私吧!请大家来判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句话中就能看出来,毛主席对粟裕被批判是持有“怀疑”态度的,他其实也是在替粟裕说话。

在这里提一下,当时的陈毅元帅也是坚定地站在粟裕这一边的,在大会上替粟裕说了不少好话。

但是,即使有主席和两名元帅的支持,粟裕蒙冤的命运也是无法改变的,粟裕总参谋长的职务遭到了解除,另外,他的“错误”还被传达到了整个军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9年8月,叶剑英(时任中央副主席)和粟裕一起去到了烟台,在烟台疗养的那段时间,两人进行了多次谈话,其中,两人就曾谈到了1958年的那个问题,在叶剑英的建议下,粟裕写了一份申诉报告。

“1958年对我的批判,虽未形成正式决定,但曾经传达到团一级,我还看到一个中央文件上 把我作为军内的坏人点了名,影响及于全党全军。而且那些不符事实的发言、简报,我的违心检讨等等,均已作为历史文件存档。二十多年来,它已成为压在我身上的沉重负担,使我内心深为痛苦……我恳切恳求中央能对彭德怀同志对我制造的冤案予以甄别,撤销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对我的错误批判请求中央受理我的申诉,使我在今后有限的余年终于能放下这个沉重的包袱,更好地为革命贡献全部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月份,粟裕将报告送了上去,叶剑英也很快做出了批示,希望军委能够妥善处理此事,另外,叶剑英还将报告批送给了邓小平、华国锋、李先念等人审阅。

本来以为这份报告提交上去后能引起中央的重视,但粟裕等了很久,依旧没有等来结果,期间,粟裕前后两次询问韦国清(总政治部主任)情况,但得到的回答都是模糊的。

1980年春节期间,粟裕找到了聂荣臻和徐向前,两人都表示“这件事应该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话是这样说,申诉报告交上去都已经5个多月了,依旧是杳无音信,粟裕等不及了,1980年3月份,他给叶剑英和陈云写了一封信,再一次表达了内心的想法:

“……我恳请您在不影响健康的情况下予以批示,促使我的冤案能早日得到解决,使我放下压在身上二十多年的沉重包袱,在有生之年能够心情舒畅地贡献出全部精力,为国防现代化作出微薄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久之后,粟裕因为腰椎错位再次住进了医院,这次的情况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糟,他甚至都下不来病床,那段日子里,报告的进展都是妻子楚青讲给他听的,但妻子也只敢讲一些顺利的事情,因为她害怕粟裕会因此受到刺激。

其实,在粟裕入院后不久,总政那边就有了消息,不过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总政党委讨论后认为,这件事涉及对军委扩大会议的评价问题,要等中央讨论后再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消息让粟裕的平反问题再次陷入了“僵局”。

1981年2月,粟裕突发脑溢血,身体情况差到了极致,楚青明白,1958年的事情始终是粟裕心里的痛,为了粟裕,楚青走上了一条替夫申诉路。

后来,楚青尝试给陈丕显(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写信,并提交了一份申诉材料,陈又将材料转给了杨尚昆和胡耀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陈丕显的帮助下,楚青终于有机会与杨尚昆见面了,杨发现1958年的会议确实有点蹊跷,他答应楚青:

“你可以同粟裕同志说说。可以说你有这样的设想,也可以说是我的设想,听听他的意见,不算是最后定下来,他有什么意见我们还可以考虑。过了年我再找你来,你把他的意见告诉我,然后我来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粟裕得知后一脸平静地说道:

“好!这件事了了,我也就没有什么放不下的事了。”

1983年4月份,粟裕的病情逐渐严重,杨尚昆得知后赶到医院看望他,另外也想谈一谈平反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当时的粟裕已经被疾病折磨地非常痛苦,杨尚昆为了照顾粟裕的情绪,并没有选择提及此事。

1984年2月5日,粟裕大将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不过,他在临走前是带着遗憾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在楚青没有放弃,下定决心继续为粟裕申诉,并且杨尚昆也表示:

“粟裕同志有个疙瘩,这件事我还没有给他办好。要在这次讣告中来解决。我同爱萍同志商量了。打算从正面讲,把一些流言蜚语,不实之词推倒。”

虽然两人都有相同的目标,但最后的讣告却没有出现1958年的事情,这让楚青很是失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楚青又有了新的方向,自己编辑关于粟裕的文集,可她在大百科全书军事卷中收集粟裕的资料时,发现1958年的事情只字未提。

为此,楚青再次找到了杨尚昆,在大家的努力下,1987年,大百科全书军事卷上终于有了关于粟裕的“1958年在所谓反教条主义中受到错误的批评”这一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往后的那段时间,楚青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编辑粟裕的文集上,最后在1994年底,刘华清、张震署名的《追忆粟裕同志》文章在报纸上发表了出来,文章中明确指出:

“1958年,粟裕同志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受到错误的批判,并因此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这 是历史上的一个失误。这个看法,也是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此,历史上有关粟裕的错误终于得到了平反,楚青的双手紧握着报纸,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我想,如果粟裕能看到这个结果,或许他今生就没有遗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