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型电力系统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储能行业快速发展,企查查平台显示,2023年,国内成立储能相关企业超7万家,超过2021年和2022年成立的储能企业数量之和。
其中有很多知名企业和上市公司跨界入局储能赛道。
数据显示,自2022年以来,超过60家公司宣布跨界进入储能行业,涉及食品、陶瓷、物流、房地产等领域的企业。然而,随着市场环境出现重大变化,近期多家跨界入局的公司计划剥离储能业务。Wind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在52家涉及储能业务的A股公司中,19家净利润同比下滑,占比近四成。部分公司第三季度业绩下滑明显,29家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占比超五成;6家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超100%。市场需求下降、行业竞争加剧成为上市公司业绩下滑的共同原因。
其中大部分入局工商业储能的公司本质上是系统集成商,他们通过采购电芯、PCS(储能变流器)、BMS(电池管理系统)、EMS(能量管理系统)以及柜体等部件,然后进行组装。这一经营模式使得市场营销和销售环节成为行业的制约因素,导致在这一领域内竞争尤为激烈。目前,工商业储能面临系统效率低下、故障率高、运行损耗高等问题,通过外采拼凑叠加的劣质储能产品很可能导致客户无法获得预期的收益。
从业人员普遍提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部分新晋、规模较小的企业通过大幅让利、降低价格的方式抢占市场,有储能产品的成交价已接近成本价,在调低市场价格预期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市场秩序。
谈及今年工商业储能发展情况,有行业人士表示,在2023年的工商业储能市场中,更多地方性企业利用其客户资源投资工商业储能领域。这些企业对储能行业的理解不深入,只看到表面性高收益测算而盲目投资,一些小投资商并不具备充分的投资能力,于是就利用设备供应商的资源,如分期付款、延迟付款等。设备安装后,若收益不符合预期或设备出现故障,投资商、供应商及最终客户各方可能产生债务纠纷。去年,工商业储能市场的基本状况是设备商、投资商、客户甚至服务商往往是分散的,并非单一实体,这种情况暗藏着巨大危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