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清明节,这是中国唯一以节气命名的节日,

每年的日期固定在4月4日至6日之间,正值春分后的第15天,也是是冬至后的第106天。

现在的清明节融合了古时寒食节与上巳节的传统,寒食节有祭祖扫墓的习俗。

而上巳节则有踏青游春的活动,因此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的双重内涵,祭祖与踏青成为节日的两大主题。

每逢清明节,无数在外漂泊的游子纷纷归乡祭祖,这不仅是对先人的缅怀,更是孝道的传承,提醒后人不忘初心。

2024年恰逢无春年(农历全年未遇立春,立春在正月之前),同时又是闰年(2月有29天)。

近期流传“无春闰年不宜祭扫,否则将招致祸患”的说法。

古人认为无立春之年不吉利,民间甚至有“寡妇年”之称,不宜举行婚礼,也不适宜迁居、建房、立碑等活动。

如此,便有了“无春不祭祖”的说法。然而,今年是否适宜祭扫?答案是肯定的。

清明节作为传统的祭祖日,与无春年、闰年并无直接关联,换言之,每年的清明节都是适宜祭扫的。

此外,清明节祭祖并不局限于节日当天,许多地区有“节前十天不嫌早,节后十天不嫌迟”的说法。

意味着清明节前后十天内均为祭扫的适宜时期,只要有孝心,祭扫的时间并不重要,可以根据个人的时间安排进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在祭祖过程中,有许多讲究。

俗话说“上坟不过未时”,意指午后3点后不宜前往祭扫,这是出于安全考虑,墓地通常位于偏僻之地,若祭扫时间过晚,归途可能天色已晚,容易发生意外。

此外,祭扫时应怀有敬畏与感恩之心,不可冒犯祖先,也不宜随地大小便,更不可偷食祭品。

还有一点至关重要,在祭祖过程中,除了要供奉祭品,还应修整坟墓。

若坟墓周围杂草丛生,应进行清理,以防坟墓被树枝掩盖,若坟墓被杂草杂树覆盖,形同荒坟,在外人看来便是不孝之举。

同时,若发现坟墓有孔洞或塌陷迹象,应进行必要的培土工作,因此祭祖时不要忘记携带镰刀、锄头等工具。

今年清明节之所以特殊,原因在于其日期的罕见。

根据太阳黄经的变化而定,每年的清明节均在公历4月4日或5日。

当太阳到达黄经15度时,清明节便悄然来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太阳恰好在4月4日凌晨到达黄经15度,因此清明节定于4月4日。

这样的清明节实属罕见。据史书记载,上一次清明节恰逢4月4日是在1964年,距今已有六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