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15时27分,经济观察网中发布题为《郑州银行发布2023年业绩:稳健经营 持续深化高质量发展》,文章中对外展现了郑州银行2023年业绩情况。

文章显示,2024年3月28日晚,郑州银行发布2023年度报告。截至2023年12月末,郑州银行资产总额6307.0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63%;吸收存款本金总额3609.6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89%;发放贷款及垫款本金总额3606.0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97%。

此外,2023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6.67亿元,净利润18.59亿元,净利息收益率2.08%,成本收入比27.11%,资本充足率12.38%,不良贷款率1.87%,拨备覆盖率174.87%,主要监管指标符合监管要求,持续深化高质量发展内涵。

作为一篇通稿,巧妙将增长较好的数据排布前列,而那些下滑的业绩却没有任何同比增降幅。

这种报喜不报忧的通稿风格并未在二级市场奏效,截止3月29日收盘郑州银行在A股估价跌去2.01%,以1.95元价格收盘。更能反映真是经营情况的数据,或许还需要追溯到年报中。

赵飞首份年报,经营业绩指标下滑

公开资料显示,郑州银行是一家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1996年11月成立,2015年12月在香港联交所上市,2018年9月在深交所上市,是全国首家“A+H”股上市城商行。2022年4月,郑州银行被河南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河南省政策性科创金融运营主体银行。

该行董事长为赵飞。去年7月14日,郑州银行公告,近日收到中国银保监会河南监管局下发的《河南银保监局关于核准赵飞郑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职资格的批复》,核准赵飞该行董事长的任职资格。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2年11月24日河南银保监局批准后,赵飞郑州银行正式接任行长之职。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郑州银行原董事长王天宇因“拟任职新的岗位”辞任,2023年4月21日,郑州银行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同意选举赵飞为本行第七届董事会董事长。

在获得监管部门批准前,赵飞已代为履行该行董事长职责。媳妇总要见公婆,从行长到董事长的赵飞干的怎么样?答案都写在了2023年的业绩报表中。

从年报经营业绩指标来看,郑州银行可谓是全面下滑。2023年该行营业收入136.67亿,相较2022年的151.01亿,同比下滑9.5%。而2023年136.67亿的营收,在近五年营收中排名处于倒数第二。

净利润2023年达18.59亿,相较2022年25.99亿,同比下滑幅度达28.48%

利润总额更是创下近五年新低。据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该行利润总额为17.39亿,相较2022年的28.07亿,同比下滑38.03%。纵观近五年利润总额表现,郑州银行可谓是一年不如一年。

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同样创下近五年新低。据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该行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为18.50亿,相较2022年24.22亿的数据,下滑达到23.62%。该项数据在2019年为32.82亿,下滑达45%

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在出街的新闻稿件中,那些增长的数据都有同比增长率,而那些负增长的数据纷纷甩开同比增长率,毕竟不好看。

其他业绩指标方面有好有坏。先说好的点在于规模指标大多良性。如资产总额同比增幅达6.63%,发放贷款及垫款本金总额(不含应计利息)同比增幅达8.7,发放贷款及垫款减值准备同比增幅为14.58%,吸收存款本金总额(不含应计利息)增幅达6.89%……

也有一些指标出现轻微滑落,如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9%,同比下滑0.39%;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13%,同比下滑0.50%;资本充足率为12.38,同比下滑0.34%。值得一提的是,不良率1.87%,较去年压降0.01个百分点。

虽然只降了0.01个百分点,但仍有媒体提出压降不良率手法。据悉,裁判文书网2024年1月发布了文书《某美某公司与某某、某美某公司2等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某美尔公司”自辩称:

该公司与郑州银行签订借款合同约定授信7亿元,实际发放5.6亿元,其中8017万元名义上是贷款、实际上是该公司按照郑州银行的要求购买指定不良资产所支付的资金,不应认定为借款。

郑州银行发放贷款前,会提前与“某美尔公司”沟通确认受让不良债权的主体和金额,美尔健康收到贷款后,按照郑州银行的要求通过公司关联主体受让不良债权,债权转让款经过2-3个公司的账户后、又回流至郑州银行资产保全部的账户。

这种压降不良的方式如果属实,那么确实值得商榷。

此外,根据郑州银行年报表述,2023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人民币417.3万亿元,同比增长9.9%;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人民币3.95万亿元,较年初增加人民币1,495亿元,不良贷款率1.62%,拨备覆盖率205.1%;资本充足率15.1%。

这也就意味着郑州银行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资本充足率均低于平均指标。

其实,这种业绩表现从去年三季报也能管窥一二。从2023年三季报的数据来看,无论是营收、利润的增速表现,还是净资产、不良贷款率等资产质量方面的表现,在17家A股城商行中均属倒数,今年名次到底几何?我们等A股城商行业绩排名到时再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高管薪酬方面郑州银行也不算高。董事长、执行董事报告期内从该行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仅为46.2万,另外行长身份获取税前报酬总额为57万。四名副行长薪酬出奇的一致,均为153.3万;而四名行长助理薪酬仅次于福展航144.7万。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8月30日,郑州银行发布了行长辞任的公告。该行原行长赵飞因升任董事长而辞去行长职务,并由该行副行长孙海刚代为履行行长职责。

自去年9月开始算起,至今已6个月过去,副行长孙海刚并未在代为履行行长职责任上迎来“更进一步”,反而面临“代为履职不能超过半年”的监管红线。

董事会建议今年不进行现金分红

当然业绩只是一方面,郑州银行在其他层面也有发力。如在高质量金融供给服务高质量发展方面。郑州银行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聚焦落实省市扩大消费若干政策,打造自营拳头产品,不断丰富和升级综合金融服务。

围绕普惠小微客群,优化产品服务,积极落实惠企各项政策,持续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政策性科创金融运营持续优化,围绕打造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培育链条,量身定制10余款科创金融产品。

政策性科创金融贷款年末余额人民币334.0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8.83%,累计帮扶各类科创企业3,803家;“专精特新贷”“科技贷”“郑科贷”等产品贷款余额人民币46.6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0.46%,被河南省科技厅评为“科技贷”业务优秀合作银行。

在2023年更是荣获界面新闻举办的2023【ESG先锋60】荣膺年度ESG绿色金融奖、“科技金融,融合发展——2023卓越竞争力金融峰会”论坛荣获“卓越竞争力普惠金融银行”奖、亚洲金融合作联盟“凝聚贡献奖”;金融时报社“2022年度最佳社会责任银行”;大众证券报“2023年度社会责任‘星’公司”等殊荣。

虽然荣誉很多,但看到这样的成绩单投资者难免心里有些失落,股价是一方面,而分红更是很多人心里难言的痛。

A股上市五年,郑州银行已有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2022年、2020年,郑州银行的利润分配方案为,向普通股股东每10股股份转增1股股份,不进行现金分红,不送红股。

2021年,郑州银行董事会决定“本行不进行现金分红,不送红股,不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份”。

净利虽下滑但规模仍在数十亿,连续三年不分红的决定令郑州银行投资者们颇为不满。在郑州银行2022年度业绩网上说明会上,提出这一质疑的投资者不在少数。

对此,郑州银行副董事长、董事会秘书夏华回复投资者称:

一是面对近年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本行积极践行地方金融机构社会责任,加大对中小企业帮扶力度,持续让利实体经济,盈利能力受到一定影响。

二是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风险持续暴露,本行不断加强风险的前瞻管控,加快推进不良资产处置速度,制定风险化解处置方案,加大拨备计提力度,顺应监管引导留存未分配利润将有利于本行进一步增强风险抵御能力,为本行保持经营稳定提供保障。

三是商业银行资本监管政策要求日益趋严,内源性的资本补充是中小银行保证资本充足、特别是核心一级资本充足水平的重要途径,留存的未分配利润将用作本行核心一级资本的补充,有利于提升本行资本充足水平,以支持本行的战略转型及长期可持续发展,维护投资者的长远利益。

到了今年分红依然难搞定。根据郑州银行利润分配方案,董事会建议2023年度不进行现金分红,不送红股,不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份。

其实,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大家对于董事长赵飞是有期待的。尤其是,去年5月份赵飞在线上交流活动上提到的“郑州银行要打破惯性思维,主动走出‘舒适圈’”,让很多人感受到郑州银行拥抱新变化的决心。

然而,十个月后的成绩单,似乎并没有看到期待的正向变化,不禁让人怀疑这个舒适圈到底走出没有。

此外,在郑州银行董事长致辞中提到,把优化公司治理作为运营管理水平提升的坚实后盾。但不久前的一张罚单恰恰说明内控确实有漏洞。

今年3月1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显示,郑州银行新乡分行及时任副行长分别收到一张罚单。

其中,因违规向小微企业收取法人账户透支承诺费;贷款被挪用作项目资本金;违规以贷转存,滚动办理存单质押贷款,郑州银行新乡分行被罚95万元。因对违规收费的行为负有责任,该行时任副行长张连印被警告。

在今年愿景中,郑州银行提到,贯彻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要求,于激流险滩中奋楫向前,为中国式现代化河南实践、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我们也期待在赵飞的带领下,郑州银行能够实现新的发展。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