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海淀区清河街道旧房改造工作中,被挤压在原清河镇北三街平房区的清河古墩台终于露出真容,正是由于平房的包裹,才使这一明代遗存得以保存至今。
清河墩台遗址全貌
旧时,清河古镇“处喉吭之间,司门户之寄”,是北京城通往居庸关的古道途经。坊间有“五里一小墩,十里一大墩”之说。检索文献:墩台是明清时期设立的报警台,亦作烟墩、烽火台,视其扼要处设置,以便屯兵戌守,烽堠相望。《隆庆昌平州志》记载:“自怀来筑斥堠(烟墩),直至京城德胜门外土城,遇事举火以报。”《明会典》载称:“昼夜轮流看望,遇有警急,昼则举烟,夜则举火,接递通报。”
据考,在昌平至京师一线的古道上,昌平州城的白浮村设有墩台,小地名“三铺(堡)”。西沙屯墩台在村北,距白浮4 里。小寨墩台在小寨村南,古道东侧。沙河墩台在巩华城北,朝宗桥东南。清河墩台在清河镇北,古道西侧。双泉堡墩台在村南,二里庄村北。小关墩台在德胜门外,今小关街东侧。这些古道墩台构成的京北军事防御体系,是北京古道文化、军屯文化的重要载体。
《京北畿甸清河镇》载述:“原古道西(今阳光南里小区附近)旧有墩台一座,地表有青砖分布,为圆形土丘,属于明代烟墩遗迹,与双泉堡南的二里庄墩台烽火相传,旧为清河地标建筑。20世纪90年代,曾在墩台遗基立地理高程坐标”。
清河墩台残留局部
经现场勘查,清河墩台遗址在清河街道阳光南里社区东北隅的平房区,原清河镇农贸市场西南。目测遗址高度距原始地表约七米余,整体呈圆柱形,现场可见三合土,青砖和略带砌弧形的青石,石上垒砌青砖遗存十余层。由于四围全是私建小平房,墩台被包裹其中。目前遗址东侧滑落的土石已对民房构成威胁,遇有极端天气存在安全隐患。
清河墩台遗存环境
在北京近郊这样的烽火墩台已经非常少见,能够在清河看到古墩台遗迹实属难得。现在国家正在搞文物四普调查,但愿清河古墩台有个好归宿,那才是兴哉之至。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