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顾柠 高旭

中国银行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6241.38亿元,同比增长6.42%,增速位居六大行之首。

2023年,受LPR多次下调、房地产按揭贷款利率再定价等影响,商业银行普遍面临营业收入的收窄压力。若将营收压力大小按银行类型从高到低排序,结论无疑是国有行>股份行>城农商行。

大型银行要维持营业收入正增长已然实属不易。在如火如荼的“年报季”鲜有大行将营业收入变化列在业绩概要之中。正因此,这家国有银行的表现显得格外亮眼。3月28日晚间,中国银行(以下简称“中行”)公布2023年度业绩报告,该行披露信息显示:去年中行实现营业收入6241.38亿元,同比增长6.42%。实现税后利润2463.71亿元,增长4.07%。

在面临复杂国内外经济形势的背景下,如斯业绩来之不易。

前行不辍:营收增长6.42%居六大行之首,不良贷款率仅为1.27%

在过去的一年中,中行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宏观政策,以服务国家大局为己任,持续提升市场竞争力,取得了显著的业绩。不仅在业务规模上实现了稳步增长,并且不良贷款率也得到了明显优化,在同业当中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末,中行资产、负债总额分别达到32.43万亿元、29.68万亿元,增长12.25%、12.7%;境内人民币贷款新增2.28万亿元,增速16%;境内人民币存款新增2.40万亿元,增速15.41%;境内人民币中长期贷款余额平均占比达到74.14%。

在主要经营指标方面,中行的表现明显优于同业。具体来看营业收入6241.38亿元,增长6.42%;净利润2463.71亿元,同比增加96.46亿元,增长4.0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319.04亿元,同比增加53.82亿元,增长2.38%。

中行上述指标有几大亮眼之处:一是该行去年营业收入增长超过6个百分点在六大国有行中排名第一;二是该行的营收增长超净利润增长。由于银行的经营特质,净利润指标往往有着较大的腾挪空间,而营收则是由利息净收入和非利息净收入构成的实实在在的盈利水平。

具体到关键指标,2023年中行实现利息净收入4665.45 亿元,同比增加72.79 亿元,增长1.58%。其中,利息收入10488.51亿元,同比增加1680.03 亿元,增长19.07%;利息支出5823.06 亿元,同比增加1607.24亿元,增长 38.12%。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均有增长,主要原因是规模增加、收益率上升及付息率上升所致。

在净息差方面,鉴于当前人民币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调以及存量房贷利率的调整,导致人民币贷款收益率出现下滑趋势。在此背景下,中行净息差为1.59%。在业务构成中,该行中国内地人民币中长期贷款平均余额在中国内地人民币客户贷款中的占比达到74.14%。同时该行抓住美联储加息时机,发挥本行外币业务优势,外币息差进一步改善。息差降幅相对来说较小。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23年末中行不良贷款总额2532.0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15.28亿元,不良贷款率1.27%, 比上年末下降0.05个百分点,在五大国有行中处于最优水平。另外,该行资本充足率达17.74%,提升0.22个百分点;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191.66%,比上年末上升2.93个百分点,抵御风险能力不断加强。

绘就蓝图:争当做好五篇大文章“金融主力军”,为6.8万家科技企业提供支持

在实现自身经营稳步向好的同时,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中行加大了对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

去年10月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今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由“做好”提升到“大力发展”,贯彻落实“五篇大文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蓝图已经绘就的背景下,中行马力全开紧跟国家的大战略,为服务五篇大文章贡献中行特色力量。

助力“五大文章”之首的“科技金融”方面,截至2023年末,中行共为6.8万家科技型企业提供1.47万亿元授信支持,综合化服务累计供给超6100亿元,科技金融贷款、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制造业贷款比上年末分别增长30.94%、74.35%、28.05%。为超1.5万户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授信。

绿色金融领域,中行在过去一年里,严格遵循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积极落实绿色发展战略。2023年末,该行境内绿色信贷余额突破3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增长56.34%;绿色债券投资规模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境内绿色债券承销位列银行间市场第一。

金融发展的核心目标始终是为广大民众提供优质服务。然而,在部分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中,金融资源的覆盖和服务尚显不足,中行则是这片洼地中不可或缺的“金融活水”。截至2023年末,中行普惠贷款余额突破1.7万亿元,近三年平均增速超40%,惠及超107万小微客户。同时,推动就业政策与金融政策协同联动同样取得积极成效。2023年为4.7万家客户发放稳岗扩岗专项贷款超2700亿元。

面对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中行围绕养老金金融、养老个人金融、养老产业金融、银发场景生态建设四个方面开展工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报告期内,中行企业年金个人账户数新增22.49万户,该行致力于构建完整的养老个人金融产品货架体系,丰富养老储蓄、养老理财、养老基金等产品供给,升级手机银行“银发专区”。

如果说科技金融,是通过构建全新金融服务体系来助力科技自立自强,那么数字金融则是通过加快数字化转型,将数字思维、数字元素持续注入金融服务流程,适应数字时代要求,推动金融服务提质增效。在数字金融方面,中行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以科技和数据能力提升为基础,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出“云代账”“云财务”“云直汇”“云薪资”四大子品牌;升级“中银企业 e 管家”一站式企业数字化服务平台,推出薪税管理、财务记账等“非金融+金融”一体化服务,赋能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效率提升;升级企业司库系统,助力国企司库改革;推进政府、园区、企业与银行信息互通,实现获客、批量授信及贷后全流程数字化,构建产业园区金融新生态。同时中行加强数字化赋能重点业务条线的能力,截至2023年末,该行企业网银客户数已达到819万户,较上年末增长了13.31%;在个人金融领域,截至2023年末,手机银行月活跃客户数已达到8776万户,全年手机银行交易额更是高达54.88万亿元,同比增长17.46%。这些成绩的取得,彰显了中行在金融领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

打造航标:发挥全球化经营优势,做中国金融“走出去”的扛旗手

作为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中资银行,中行在中国内地及境外64个国家和地区设有机构,肩负着国家对外开放大局的重要使命,持续深化全球经营是其显著特色。

过去一年,中行作为中国金融“走出去”的先行者和探路者,持续发挥外汇外贸专业优势,以更高质量金融服务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截至2023年末,该行境外商业银行客户存款、贷款总额分别为5521.34亿美元、4347.02亿美元,比上年末分别增长6.28%、0.88%;全年实现利润总额80.84亿美元,同比增长5.89%,对集团利润总额的贡献度为19.21%。

在共建“一带一路”方面,中行已经成为布局最广的中资银行之一。截至2023年末,中国银行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累计跟进公司授信项目超过1000个,累计授信支持逾3160亿美元。

而对于跨境贸易的企业来说,最让他们在意的,无疑是人民币国际化。境内企业在跨境贸易投资中使用人民币,相当于结算时“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可以减少汇率风险、降低汇兑成本。

随着,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的推广,中行逐渐承担起了“人民币清算行”角色,提升人民币清算行履职表现。截至2023年末,该行在全球33家人民币清算行中占15席,继续保持同业第一;持续支持扩大CIPS全球网络覆盖面,CIPS直接参与者和间接参与者数量保持同业第一。

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提升,丰富了境外主体在贸易、投融资和金融交易中的币种选择,有助于其多样化资产配置、分散风险,也可以更好分享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红利。

时节如流,前行不辍。回望2023年,中行实现了服务国家战略与自身经营质效的完美结合。未来,该行将继续发挥大行支柱作用,全面拓展自身优势,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