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不惑”,不知道古人是怎么总结出这么一条经验来。但似乎这条经验颇有神通,人一旦过了四十的年纪,在思想境界方面似乎打通了任督二脉,对世间万物的看法会有一个大的转变。也许是经历了人生的磨难,也许是厌倦了尘世的喧嚣,也或许是看透了世间的丑恶,痛定思痛、大彻大悟都极易发生在这个年龄阶段。

我们的主角曾国藩,就处在了这样一个关口。咸丰七年(1857),咸丰曾国藩“着照所请,在籍守制”,实际上是收缴了曾国藩湘军的兵权,让他在家乡老老实实待着。这对于曾国藩来说,真是要官不成,反被弃用,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令他无比愕然,自己的政治生涯只能止步于此了吗?

这就好比一个四十多岁的省部级干部,忽然接到上级命令让他退居二线,基本上也就宣判了仕途上升通道的终结。更何况历来在官场上看不惯曾国藩的一众地方官员,听闻曾国藩被免了职,开启了喷子模式,对着曾国藩就是一通嘴炮输出,说他是假道学、假忠义。

这些话传到在湖南老家守制的曾国藩耳中,就像是一根根毒刺插进了曾国藩的胸口,而且他还无法辩驳,就相当于现在的网络暴力。于是,曾国藩患上了“怔悸之症”,按现在的话说,就是“神经衰弱”,情绪特别差,而且整夜整夜的睡不着觉。

在这段时间里,曾国藩的脾气特别大,动不动就骂人。他不仅跟这些地方官员隔空开怼,而且心中的怨气也延伸到了家里,几个弟弟曾国荃、曾国华、曾国葆都逃不掉一通语言艺术的输出,甚至连弟媳妇也被殃及池鱼,语言粗俗,蛮不讲理,简直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

导致曾国藩情绪失控的主要原因,除了湖南地方官员的嘲讽背刺,还有就是对时局形势的不甘。作为湘军的创始人,自己的手下大将都在前线征战立功,自己却只能被按在家乡动弹不得。在加之在这期间,太平天国发生了“天京事变”,太平天国权力集团发生了内讧,太平军的实力被极大削弱,正是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如此良机自己却只能白白坐失,所以常常流露出意难平的心态来。

从曾国藩的日记中,有这样的描述“此次军务,如杨、彭、二李、次青辈皆系磨炼出来,即润翁、罗翁亦大有长进,几于一日千里,独余素有微抱,此次殊乏长进。”

当我们处在极为艰难处境中时,也许破茧成蝶的时刻就即将到来。每个人都有对抗情绪的方法,可以是一场酣畅淋漓的运动,也可以是一顿满足口腹之欲的大餐,甚至是一次不计成本的购物。对于曾国藩来说,他的方法就是——读书。

曾国藩拿起了老庄的著作,把自己闭关在屋子里,整日手不释卷,从圣人之言中寻找新的启示。当他把往事重新复盘的时候,渐渐地发现了自身的问题所在。看过前篇的朋友们会比较清楚,曾国藩自踏进官场仕途以来,其最主要的性格特性就是倔强和自傲,锋芒毕露。不论是对于咸丰皇帝还是官场同僚,他都是自以为居心正大心系社稷,因此办起事来不免理直气壮,不容辩驳。这导致曾国藩在大清官场上多次碰壁,遭到咸丰皇帝的冷遇和其他官员的排挤。

其实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会经常遇见这样的人,通常是本事大脾气也大,从感官上就觉得特别难以交往,还特别容易得罪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内方外方”的人,心地正直但棱角分明,通常在不经意间得罪了别人还不自知。我们回顾曾国藩的早期奏折,例如《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沥陈办事艰难仍恳终制折》,以及在统领湘军过程中写给朝廷的奏报,从文字间就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压迫感。

喜欢看武侠小说的朋友应该都清楚,一般高手都是气势外放,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我很强,不好惹;而真正的高手通常都是神光内敛,让别人感受不到他身上的气势,形如常人无异。因此真正思想境界高的人,往往是谦逊和平易近人的,其自身的修养已经可以潜移默化的感染他人,而不需要通过其他强势的手段。

曾国藩回想反思自己的行事风格和亲友的劝谏,不禁羞愧万分。三弟曾国华曾对他说过“兄之面色,每予人以难堪。”说他在面对同僚之时,常以圣贤自命,面色如铁,言语如刀。甚至对于自己的亲兄弟,也都是摆着兄长的架子,动不动就居高临下的批评教育,弄得几个弟弟经常自尊心受挫负气而走。曾国藩就像是一只浑身带刺的刺猬,或者是一点就着的炮仗,也难怪在官场上处处收到排挤。

一个人行事风格的改变是从发现和认识自身问题开始的,这也是最难的一步。在生活中,我们教育子女时通常会大声呵斥,甚至是伴随着惩罚措施。但如果孩子内心不认为自己错了,他在下次面对同样的事情时,是不会有改变的。就像诸葛亮平南蛮七擒孟获,难么?当然,这比直接杀掉一个孟获,扶植一个亲蜀的领袖要难得多。为什么还要七擒七纵呢?道理就是“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攻心效果怎样呢?那效果当然也是杠杠的,孟获统御的云南地区,一直到蜀国灭亡都没有再次背刺蜀国,并且将诸葛亮奉为神明,这就是心悦诚服的力量,也是王道。

曾国藩如何面对自身问题,我们下期再讲。稍微扩展一点,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种文化思想碰撞、淘汰、洗礼、融合,最终才形成现在的文化传承。这些文化积淀是经过历史考验的,比西方短暂历史所创造的现代文化更加的先进,比如王道与霸道之争。中国历来奉行王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人的风骨与信仰。王道的核心是儒家的“仁”,即通过自身的绝对强大,去辐射和感化天下,使天下心悦诚服。

与美国奉行的霸道不同,中国不会通过武力手段,去征服或干涉他国事务,更不会通过暴力手段,去扶植傀儡政府。王道虽难,但一旦达成,那将是长治久安,天下太平。历史可以为我们证明,虽然霸道有时会短期占据上风,但从长远看王道必将战胜霸道。

喜欢的朋友可以加关注,观看“前篇”曾国藩过往的经历!

职场小剧场:小曾被咸丰大老板解除了职务,同事们也在这时落井下石,挖苦嘲讽。小曾心中苦闷之极,他觉得自己被公司抛弃了,击败太平天国集团公司的大好时机,就被这样白白错失。于是小曾夜不能寐,情绪暴躁,四处怼人,甚至连自己的兄弟和弟媳都遭到谩骂。小曾需要发泄,他把自己关在屋中闷头读起书来。这一下,在书本中,小曾发现了自己身在职场的问题,对过去自己做过的事,说过的话羞愧不已。小曾会怎样改变自己呢?我们下回继续!

参考文献:

张宏杰《曾国藩传》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姜忠喆 《曾国藩全书》辽海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