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新编·非攻》

《故事新编·非攻》

故事新编·非攻》是《故事新编》的重要篇章之一,完成于1934年8月,1936年1月被收入鲁迅的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此前未另行发表过。

《非攻》故事并不复杂,取材也相对集中。具体来看,小说《非攻》之名来自《墨子·非攻》,主要故事情节则是来自《墨子·公输》小说中的具体细节和其他人物也是皆有源自。当然,《非攻》并非机械照搬《墨子》,而是在“言必有据”的基础上进行了灵活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说以“阻楚伐宋”为中心事件,加入了墨子与子夏之徒公孙高有关“兼爱”的论战,既写出了他“兼爱”主张,也表现了“墨儒”的对立。

同时,作品还通过其敝旧衣服、粗糙饮食及简单用具,表现了他“节用”“非乐”的主张与作风;前往楚国的辛苦与不易,表现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与笃诚力行的品质;与公孙高的辩论,表现出了他的敏锐与睿智;守城时的运筹帷幄,对阵时的进退有度,表现出了他优良的军事才干与过硬的实战能力;只身前往楚国的游说,写出了他置生死于度外的无畏与勇敢;与公输班关于钩拒和飞鹊的论辩,凸显了他兼爱互利、尚实重用的主张;遭遇宋国巡兵的搜刮与救国队的强募,则表现了他“治于神者”的博大情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鲁迅改写墨子的故事到底要表达什么?应该主旨在小说的最后,墨子说服了楚王取消攻宋的计划,结果反而遭到本国人的搜刮和驱逐,这是对英雄事业的一种反讽式消解。英雄应该受人尊敬,英雄的事迹应该被人民所歌颂,英雄的精神应该被人民传承,但是庸俗、愚昧的群众反而把他当成笑料。

这的确发人深思!墨子心系国家、实干救国、自我牺牲,他牺牲掉了自己休息和整顿的时间,衣衫褴褛,居室简陋,没有通过推销思想为自己获利,以求生活舒适。尽管他不辞辛苦,勇于进谏,使宋国百姓重获安宁的生活,成为救国大英雄,但墨子在回归宋国的途中,却要忍饥挨饿,被搜检,被抢去包袱,避雨也被巡兵驱赶,最终淋得一湿,鼻塞十多天他默默无闻的牺牲和奉献,因为无人知晓,只能陷入“救众生者难救自己”的失望的凄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跟鲁迅早年的《药》有着相同的主旨,所以说鲁迅在《故事新编·非攻》中还是在阐释他一贯的思想主旨,那就是先驱者、觉醒者、革命者为民众抛头颅、洒热血,但民众根本不理解他们,甚至认为他们的鲜血可以做成“人血馒头”来治病。实在可笑至极!庸众的愚昧,麻木无知让鲁迅痛心疾首。

专制社会中,麻木无知的民众

专制社会中,麻木无知的民众

鲁迅曾在《最先与最后》中说:

“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 战具比我们精利的欧美人,战具未必比我们精利的匈奴蒙古满洲人,都如入无人之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人从来都是胆小谨慎的,他们一方面言战,大言不惭的动不动就要开战。但一方面又色厉内荏,战争来了,则是逃跑第一,惧怕战争,对于战争是不闻不问,冷漠无知的对待。

墨子走进宋国国界时,草鞋带已经断了好几回,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却仍在匆忙地赶路,真是风尘仆仆。到了都城,却看到一些人在护城沟边钓鱼,清闲之极。他们对于战争,自认是活该受攻的,不觉得有什么特别。对生命和战争的态度又是何其消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都浑浑噩噩,盲目听从,没有独立清醒的自我判断意识民众的麻木、盲目使得他们推崇说空话的人,对真正诚恳帮助自己的人予以忽视,人们继续“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

而这种国民性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的专制,在一个专制的社会中,权力高度的垄断,呈现出了明显的垄断性、排他性、封闭性和等级性。君主或者军阀垄断权力,通过自上而下层层任命的方式完成权力的确定和行使。权力不来源于人民,只来源于上级,使得社会统治充满了武断、任性、粗放、野蛮、暴力,敲骨吸髓的压榨,剥削、压迫和奴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政治上高压,经济上的剥削,社会治理上的野蛮、任性、武断和暴力以及意识形态的控制。民众表现出了极高的驯服,顺从、服从和奴性。变得越来越麻木、冷漠无情,成为看客,顺从,毫无思考,成为任人摆布的机器。

专制导致社会也变得荒诞,原来合理的东西变得不合理,不合理的东西却被合法化。在这个病态、荒诞的社会里,人们普遍存在的困惑和无所适从,受到社会的压迫,人性极度的扭曲。

本文参考文献:

鲁迅.《故事新编·非攻》

龙永干、郑国友.抗战语境中墨家文化的亲和与“故事新编”的微调:也论《非攻》

罗丽.鲁迅《非攻》:墨侠之孤独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