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图由AI生成

- 本期故事关键词:诸葛亮 -

大帅哥娶了丑媳妇!这件事很快成为当地群众茶余饭后的谈资。人们纷纷嘲笑诸葛亮,还编了歌谣来传唱,诸葛亮却怡然自得。

诸葛亮到荆州的时候,是十七岁左右,相当于今天的高中生。少年诸葛亮当时已经和全国千百万老百姓一样,吃尽了乱世的苦头。这些经历也让他成熟起来。

定居荆州之后,诸葛亮姐弟总算是暂时得到了安宁。荆州在刘表的统治下,受到战火的波及相对较少。诸葛亮也就在这块土地上,度过了人生中最悠闲快活的十余年时间。他“躬耕于陇亩”,埋头种地。当然,这不是说诸葛亮跟普通农民伯伯一样,成天起早贪黑,面朝黄土背朝天,累得筋骨酸痛。诸葛亮毕竟出自一个名士家族,有地位、有学问,也比一般老百姓有钱,吃穿是不愁的。他到田间进行劳动,更像是读书之余的锻炼和调剂,借此活动一下筋骨,也体会一下民间的辛劳。

更多的时候,诸葛亮一边读书学习,一边和当地的其他名士交流。由于荆州战乱较少,当时中原的很多名士都来此地避难。诸葛亮和他们交流,既能增长知识,也可以积累人脉和名声,通俗来说就是提升自己的实力,最终来实现自己的志向。

诸葛亮不但出自琅邪诸葛氏这一名门,而且又高又帅。史书记载他身高八尺(东汉八尺大约相当于今天的一米八几),姿容甚伟。他头脑聪明,学问也相当不错,因此很快融入了荆州名士们的圈子,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当时荆州名士中有一位德高望重之人叫庞德公。他是个标准的隐士,带着妻子在今湖北襄阳郊外种地,过着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荆州牧刘表曾经亲自来请庞德公出山做官。刘表说:“您有这么大的才能,应该出来帮助天下的老百姓啊。您自己就算粗茶淡饭,总要挣点俸禄(当官的工资)留给您的子孙吧。”庞德公笑道:“只要大家各安其位,哪里需要谁来帮助呢?至于子孙,上古尧、舜两位君主都把君位传给了其他人,所以他们的后人作为老百姓平安度过一生;而大禹、商汤夺取了江山,他们的后代夏桀、商纣王却最终亡国身死。所以留俸禄给儿孙没什么好处啊。”刘表只好叹息而去。

庞德公不愿意做官,却非常喜欢和名士们往来,而且热衷于给人取外号。

另一位名士大佬叫司马徽,字德操。这个人最出名的是善于鉴别人才。不过在很多时候,别人问他什么事,他都是一句话:“很对,很好!”时间一长,他就得了个“好好先生”的外号。某一天他的妻子忍不住了,对他说:“别人有疑问才请您解答,您怎么能什么都说好呢?这样太不负责任了。”司马徽回答:“娘子说得很对,很好!”气得他妻子半死。但这种敷衍只是对普通人,司马徽对他真正看重的人,还是会给予帮助。

庞德公给司马徽取的外号是“水镜”,俗称“水镜先生”。两人关系非常好,好得跟一家人似的。有次庞德公出门办事,司马徽忽然到庞家,说有客人要来。他大摇大摆走进客厅,指挥庞德公的妻子和家人一阵忙碌准备饭菜,司马徽自己坐在堂屋里准备接待客人。过了一会儿,庞德公回来,简直搞不清这到底是谁的家了。

还有一位庞统,字士元,是庞德公的侄儿。《三国演义》说庞统相貌极为丑陋,历史上的庞统确实其貌不扬,大家都不拿他当回事,只有庞德公很欣赏这个侄子,打发他去司马徽那里蹭个评语。司马徽和庞统谈了一番后,惊呼:“庞德公真有眼力!你果然是个天才!”

那时候,被名气大的人一点评,就跟现在微博、公众号被明星大 V转发一样,人气噌蹭往上蹿。于是庞统声名鹊起,他也开始评点其他士人。《三国演义》里的庞统脾气倔强,说话刻薄,但历史上的庞统正好相反。他学习“好好先生”司马德操的风格,评点别人时总是满口好听的,夸大对方的才德,有五分说十分。有人质疑,你这不是瞎说吗?庞统认真地回答:“我把人说得好一些,至少可以让被夸的人有自信,让其他人仰慕他,这样也可以鼓励他进步,引人向善嘛。”庞德公给庞统取的外号是“凤雏”,也就是小凤凰。

至于诸葛亮,他的年龄比司马徽和庞统都小,当时名气和地位也不如他们。庞德公给诸葛亮取的外号是“卧龙”(又叫“伏龙”)。趴在地上的龙,看上去软软的不起眼,一旦腾飞起来,那可了不得。

诸葛亮还有一班朋友,比如崔钧(崔州平)、石韬(石广元)、孟建(孟公威)和徐庶(徐元直)等人。年轻的诸葛亮从他们那里学到了不少东西。

河北人崔州平是太尉崔烈的儿子,出身豪门,还曾参加过讨伐董卓的战争,他家学丰厚,本人经历也很丰富。他曾多次指出诸葛亮的不足,后来诸葛亮还对其念念不忘。河南人徐庶曾经当过“剑侠”,后来弃武从文,身上有股子江湖人士的沧桑感。从他身上,诸葛亮自认也学到了很多东西。诸葛亮行事一贯谨慎,而徐庶作为剑侠,身上的那种果断的气质,大概是诸葛亮较为缺乏的吧。

就在和这些名士的交往中,诸葛亮长到了二十多岁,该娶媳妇了。大帅哥诸葛亮又会娶一个什么样的女子呢?

当时,荆州地区最大的领导者是荆州牧刘表。当地还有几家豪门,其中以蔡氏、蒯氏家族最为强大。当初刘表接受朝廷任命,单枪匹马到荆州上任,就是在蔡瑁、蒯越、蒯良这些人的帮助下镇压了不肯服从的豪强,一举拿下荆州的。用现在的话说,蔡氏、蒯氏是和刘表一同扛过枪的战友。蔡氏的当家人蔡瑁,小时候和曹操是哥们,他的姑姑嫁给了太尉张温,后来刘表的妻子死了,蔡瑁又把妹妹嫁给刘表当继妻,自己成了荆州牧的大舅子。后来,蔡瑁的侄女又嫁给了刘表的次子刘琮,蔡瑁还和刘表的外甥张允往来密切。蔡瑁俨然成为荆州地区的“二大王”。蒯氏的当家人蒯越,据说祖上是韩信的谋士蒯通。蒯氏的地位不如蔡氏,但在荆州也是名权颇重。

诸葛亮他们姐弟几人到荆州,当然要和当地的势力搞好关系。古代搞好关系最直接的法子就是双方家族缔结婚姻。诸葛亮的大姐嫁给了荆州当地实权派蒯越的侄儿蒯祺,诸葛亮的二姐嫁给了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

这时候,诸葛亮自己也到了该谈婚论嫁的年龄。名士圈子里的一位长者黄承彦,直截了当地对诸葛亮说:“听说你准备结婚了。我有个女儿,黑脸膛,黄头发,样子很丑,但是学问很好,跟你正般配,不知你意下如何?”诸葛亮一口答应,把这位丑媳妇娶回了家。黄夫人的名字史书没有记载,民间通常叫她黄月英。

大帅哥娶了丑媳妇!这件事很快成为当地群众茶余饭后的谈资。人们纷纷嘲笑诸葛亮,还编了歌谣来传唱,诸葛亮却怡然自得。

诸葛亮明明是个大帅哥,为啥偏要娶丑媳妇呢?后世大致有两个说法。

一说诸葛亮娶丑女,主要是为了攀高枝。因为黄承彦的妻子、黄月英的母亲是蔡瑁和蔡夫人的姐妹。换言之,刘表是黄月英的姨父。诸葛亮娶了丑女,就和蔡瑁、刘表搭上了亲戚关系,大有好处。

一说诸葛亮娶妻就是“娶贤不娶色”,看重的是黄夫人才德兼备的人品。他本人有远大的志向,得到黄月英这位贤内助自然大有好处。诸葛亮并不是贪慕岳父家的权势,他后来也没借助刘表、蔡瑁的亲戚关系,在荆州谋个一官半职。

其实,诸葛亮本人可能没想那么复杂。黄月英出身名门,门当户对;虽然长得丑,学问却很好,这两方面都满足了诸葛亮娶媳妇的要求,加上黄老前辈亲自提亲,那就结婚一起过日子呗,不必纠结那么多。

结婚后,诸葛亮继续在卧龙岗过他的小日子。读书,学习,走访四方,思考天下大事。

一晃,诸葛亮已经二十七岁了。这个年龄在古代其实已经不小了。东汉末年的几位著名英雄,孙坚十七岁就起兵讨叛,曹操二十岁便当上洛阳北部尉,刘备二十多岁就带兵镇压黄巾军,三十岁以前当上县令。孙策、周瑜更是在二十多岁就已率兵打下整个江东地区。而诸葛亮依然没有一官半职,以平民的身份,隐居在茅庐中。

二十余年后,诸葛亮在给刘禅的《出师表》中说,他当时“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意思是他老老实实在荆州做个隐士就成了。这未必是真心话,可能只是谦虚。毕竟诸葛亮当时才二十多岁,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要说他一开始就打定了终老林泉不问世事的念头,或许符合那时候流行的“隐逸恬淡”之风,却太消极了。

说诸葛亮不是真心想隐居,还可以从他当时自比为管仲、乐毅看出来。管仲是春秋时齐国的贤相,辅佐君主齐桓公称霸诸侯;乐毅是战国时燕国的名帅,带领五国联军,差点灭掉强大的齐国。诸葛亮自比这两位,口气还是很大的。史书记载“时人莫之许也”,大家都不信他这么有能耐。唯有他的好朋友崔州平、徐元直等把他这话当真。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说下这样的大话,旁人不相信是正常的。但诸葛亮自己既然把大话说出来了,那么他当然是不打算真的当一辈子隐士的。还有一次,诸葛亮和徐庶、石韬、孟建他们聊天,评价他们说:“你们几位老兄,当官大概可以当到州、郡(相当于省级和地市级)这个级别。”徐庶他们反问诸葛亮:“那你呢?”诸葛亮笑而不语。这说明诸葛亮心中是有长远打算的。

诸葛亮的打算是什么?那就是“兴复汉室”。

当时的中国战乱不止,民不聊生。为什么会这样凄惨?在诸葛亮看来,究其本源就是大汉朝廷本身处于混乱中,国家秩序和社会制度被破坏,各地军阀凭借武力为所欲为,老百姓也就成了任人宰割的鱼肉。要想消除这种灾难,只能 “重振朝纲,兴复汉室”,恢复中央政权的地位,重建政治、军事和社会秩序。

诸葛亮本人,曾经切身体会到乱世给民众带来的惨痛命运。因此他想要辅佐一位贤明的君主安定天下,从乱世之中再造太平。要实现这样宏伟的志向,不仅需要自身的才能和努力,还需要很多外因推动。比如,首先你得找到一位明主,对吧?

心怀壮志的诸葛亮并不着急。过去二十余年,他经历了许多波折。他不必赶着去立下功名,光宗耀祖。他只是静静地等待、积累,考察山川河流,接触民生,积累知识和拓展人脉。

他后来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在荆州的诸葛亮,确实有这样的条件。草庐攻读,垄亩躬耕,这是修身养德。而诸葛亮的满腹学问,也就在这不紧不慢的淡泊与宁静中,积淀得日渐深厚,直到遇上命中的明主。

本文节选自|《名垂宇宙:诸葛亮的故事》

作者|杨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About us

主编:鹿本期编辑:流星雨

投稿/商务合作/咨询

微信后台留言or 邮箱:wmsygsdr@163.com

我们是有故事的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官方故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