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首词是高中语文的必修课,所以这首词和作者大家都应该很熟悉,只不过我读书的时候很傻很天真,教科书说这首词描述的是作者和友人告别时的情景,虽然当时我也觉得怪怪的,但我还是信了。长大后才明白这首词描写的是作者和情人告别时的情景,怪不得会写得这么走心~这首词不但是柳永的代表作,也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作,对宋词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下面我们一起来温习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开篇三句,便以凄凉的秋景为整个词篇奠定了基调。寒蝉的哀鸣,长亭的孤寂,还有那刚停的骤雨,都似乎在诉说着离别的愁闷。这样的场景,让古人的那句“自古多情伤离别”,在这一刻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词人在此处描绘了离别的具体场景。那无绪的帐饮,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类锐。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二句。寥寥十一字,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如在眼前。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阔。”这句词描绘了一个广阔而苍茫的画面。词人想象着自己即将离去,面对的是千里迢迢的烟波浩渺,傍晚的雾气笼罩在天空没有边际,更加显得深邃而无尽。这里的“念去去”表达了词人对于即将来临的离别的深深忧虑和不舍,而“千里烟波”和“暮霭沉沉”则增强了这种离别氛围的沉重。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节!”词人直抒胸臆,道出了离别之痛。尤其是在这清冷的秋天,离别之情更是难以言表。词人用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将这种痛苦表达得淋漓尽致。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两句词,是词人想象着酒醒后的情景,那杨柳岸边的晓风残月,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凄美。

“此去经年”四句,改用情语。他们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总感到欢娱;可是别后非止一日,年复一年,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赏的兴致,只能徒增枨触而已。“此去”二字,遥应上片“念去去”:“经年”二字,近应“今宵”,时间与思绪上均是环环相扣,步步推进。“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以问句归纳全词,犹如奔马收缰,有住而不住之势;又如众流归海,有尽而未尽之致。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是因为它在艺术上成就甚高。早在宋代当时,就有记载说,以此词的缠绵悱恻、深沉婉约,“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词人善于把传统的以情写景的手法运用到作品中,把离情别绪的感受,通过具有画面性的方式表现出来,构成一种意美的境界,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全词虽为直写,但叙事清楚,写景工致,以具体鲜明而又能触动离愁的自然风景画面来渲染主题,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末尾二句画龙点睛,为全词生色,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首词情景交融,将离别的哀愁表达得淋漓尽致。柳永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细腻的情感,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读来让人感同身受,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离别的场景中,与词人一同感受着那深深的哀伤和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