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作者本名荀况,是中国战国时期的杰出哲学家与教育家,出生于赵国。荀子曾经在齐国著名的稷下学宫传道授业,之后又服务于楚国政坛。

其学说涵盖广泛,包括伦理道德、政治体制、人性本质、教育实践等诸多议题,尤以其提出的“性恶论”为核心理念,强调人性本恶,而善良品质与道德规范须通过后天教育与自我修养方能获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知者。(语见《荀子·大略》)

流动的珠子会停留在洼陷不平的地方,流言蜚语会停滞在聪慧之人那里。

谣言或虚假信息就像滚动的珠子,在遇到阻碍之前会肆意传播。智慧和知识是我们对抗流言蜚语的有力武器。聪慧的人遇事冷静,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即使不去揭穿谣言,他们也会及时制止谣言的扩散。

在网络时代,每天一睁眼就是海量信息奔涌而来,流言或虚假消息时常充斥其中。如果你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你就会深陷茧房之中;不盲目跟风的人会借助自身的知识积累和判断力,识别出流言的破绽,从而阻止或斩断谣言的进一步传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君子耳不听淫声,目不视邪色,口不出恶言。(语见《荀子·乐论》)

君子的耳朵不听世俗的音乐,眼睛不看不正当的女色,嘴巴不说可恶的话语。

这句格言源自正统的儒家思想,“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语见《论语》)强调的是君子应具备的内在的道德修养和外在的行为约束。

音乐多种多样,既有让人奋发向上、斗志昂扬的,如尧舜时的韶乐,也有让人意志消沉、不思进取的,如春秋时的郑音。"耳不听淫声"意味着君子应选择聆听那些有益身心、提升品德的声音,多多聆听正乐、雅乐,而不是沉溺于低俗无益的音乐。

美景和美色能让人心情舒畅,但是沉迷其中则会让人精力涣散。"目不视邪色"要求君子在视觉上保持纯洁,看到美色适可而止,远离不良画面和诱惑,以免心性被污染,耽误正事或政务。

为人要管牢自己的嘴巴。不合时宜的话语可能伤害个人,甚至伤害某个群体。"口不出恶言"提醒君子以和为贵,言语间要充满善意与尊重,避免言语暴力和恶意中伤他人,无意之中为自己树敌。

即使你不想成为君子,这句格言对我们的个人品格修养仍然有重要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语见《荀子·儒效》)

没有听到不如听到,听到不如见到,见到不如理解,理解了不如去实行。

企业招聘条件里往往有一个说明: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优先。这种条款对应届毕业生是相当不友好的。但是换你当老板,你也可能会这么做。

赵括是名将赵奢的儿子,自幼熟读兵书,连他的父亲有时都说不过他,但是他毫无作战经验。他取代老将廉颇与秦将白起作战。长平之战,是他的首战,也是终战。

感性认知是基础,理性认知是提高,实践是检验认知的关键。听、看、理解和实践,并反复地循环这系列过程,才能真正掌握知识。离开实践的知识都是纸上谈兵,结果可能会害人害己。

我在陆地上就学会了游泳。有人这么跟你说,你会相信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知者。

在工作中我们难免耳闻一些流言蜚语,一类是与工作无关的捕风捉影的谈资,一类是与工作相关的难以定论的言论。

解锁后精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