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31日上午,”守正创新“——芜湖第九届“刘开渠”雕塑展优秀方案展在芜湖市博物馆成功举行。本次展览由中国雕塑学会、上海美术学院和芜湖市人民政府主办。

出席本次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有:中国雕塑学会会长、上海美术学院院长曾成钢,芜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委书记、局长朱发沐,中国雕塑学会顾问、湖北美术馆艺术总监傅中望,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景德镇陶瓷大学副校长吕品昌,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东北师范大学公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殷晓峰,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杭州市雕塑院院长林岗,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董书兵,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于小平,展览组委会办公室顾问后其荣,中国雕塑学会副秘书长花春江,中国雕塑学会办公室主任刘梅霞,以及相关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幕式现场嘉宾合影

中国芜湖“刘开渠奖”国际雕塑大展自 2010年开始筹划,2011年正式启动,至今已经走过13载。过去的8届展览,落地了国内外艺术家创作的316件大型户外雕塑,优秀的作品见证了芜湖雕塑公园跨越时空、超越国界的艺术魅力,彰显当代价值与文化精神。

芜湖第九届“刘开渠”雕塑展自2023年8月正式启动,共收到全球24个国家和地区的 427名艺术家的737件雕塑作品方案。此次优秀作品方案展展出作品为初评会评选出的38位艺术家的37件优秀作品方案,其中国内艺术家30件,国外艺术家7件。同时,包含10件定向邀请作品以及4件特邀作品。

本次展览以“守正创新”为主题,深耕细化“芜湖模式”,展览地点将从芜湖雕塑公园走入更广阔的城市公共空间,进一步释放园区服务功能。从邻里中心到口袋公园,从科创园到城市街头,让艺术走进城市,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在公共空间激活出更加饱满的公众参与度,用艺术能量与丰富多变的艺术维度向城市生活空间输出正能量文化。

作为中国雕塑学会与芜湖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一项公益事业,通过多年的精心耕耘,芜湖雕塑公园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艺术文化交流平台。城市公共艺术实践的“芜湖模式”在业界备受赞誉,卓越的作品和持续的学术影响力使芜湖雕塑公园名列世界一流雕塑公园之林,同时也为芜湖市赢得“雕塑之城”的称号。与此同时,基于中国雕塑学会与芜湖市政府多年合作累积的信任与支持,中国雕塑学会艺术馆将落户于芜湖雕塑公园。

第九届展览将于今年秋天正式开幕。此次展览将通过雕塑艺术家们的匠心独运的创造力,展现当代雕塑艺术的创新发展与时代气象,进一步提升芜湖在城市公共艺术领域的学术影响;通过芜湖城市发展的新理念与艺术实践像结合,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 参展作品欣赏 -

(按照姓氏拼音排序)

国内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彧 《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刚 《交流·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涛 《拿桨的老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翔宇 《感知万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柯《路漫漫其修远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段森 《起源NO.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付磊磊 《祥和·八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韩枫 《秋山云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铂鑫 《蜕变系列-My Dream 03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庆彦《好声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伟 《继往开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叶子弘 《岁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景晓雷《0度空间——预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兰文斌 《汉室宗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可欢 《追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友维 《梦幻之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畅 《仙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宇航 《望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元捷《湖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路路 《驭风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孟超 《竹之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孟胡蝶 《天地人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冬 《堂吉诃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谭勋《彩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卫昆《同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智勇 《铁到芜湖自成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天 《天地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项苗 《无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源松 《飘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闫坤 《远方的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光《高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兰 《升明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峰 马文清 《天舟梦之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虞觉新 《平行时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斌 《见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瀛方 《“透”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晓辉 《生生》

国外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Alfio Mongelli(意大利)

《PAX》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Anna Teresa Rasinska (波兰)

《Transformatio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Aso Tokolo(日本)

《The Gate for Hope》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Behnam Akharbin Moghanlou(伊朗)

《The Sunrise》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Billy Lee(美国)

《BEYOND》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Caroline Ramersdorfer(奥地利)

《Inner View_ Connectivity Point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Fabrizio Dieci(意大利)

《Breath from Renaissance》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Gianpiero Moioli (意大利)

《Gravitational Field》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Giorgie Cpajak(塞尔维亚)

《Flowers for you》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Javier Astorga(墨西哥)

《Feed yourself with the pulse of Nature》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Kim Gyoung Min(韩国)

《Toward home 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ee Song-joon(韩国)

《Infinity-C4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iliya Pobornikova(保加利亚)

《Infinite Harmony》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Petre PETROV(保加利亚)

《Transformation and Traditio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