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十年代,身在台湾的蒋介石通过秘密渠道向中央政府提出和谈的请求,同时还授意国民党元老陈立夫邀请毛主席到台湾访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世纪七十年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年代,世界的格局再一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中国在国际世界上的地位进一步提高,盘踞台湾的蒋介石集团在国际上进一步走了下坡路。

给予蒋介石最大打击的是一直在背后支持蒋介石的美国,美国在七十年代主动扩展了和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关系逐渐向好发展。

东亚、南亚、东南亚各国基本上都和中国保持了睦邻友好的合作关系,孤悬海外的蒋介石集团进一步在国际上被孤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年事已高,蒋介石感觉自己时日无多,于是就想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再谈一谈这个“和平”的问题,于是才有了这次秘密的接触。

那么蒋介石的心愿是否实现呢?毛主席是否接受了他的邀请前往台湾呢?事情最终的方向又是如何发展的呢?

蒋介石为什么退守台湾

蒋介石为什么退守台湾

要想解决台湾问题,就首先要弄明白,蒋介石为什么会退守台湾,或者说他是在一种什么样的心态下退守台湾的。

蒋介石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纵观他的成长历程,不难分析出蒋介石为什么会在一个又一个的关键时刻行差踏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早年在日本留学,回国以后投身在民国著名人物陈其美的名下,陈其美死后蒋介石还曾经到过上海做生意,也正是因此和上海滩几位所谓的“青帮大佬”关系密切。

陈炯明叛乱之后,孙中山先生在军舰上避难,这个时候蒋介石不远千里赶到中山先生身边服侍,白天协助中山先生工作,晚上偷偷上岸寻找补给,也因此得到了中山先生的赏识。

随后就是筹办黄埔军校、领军北伐、发动反革命政变、中原大战,最终成为国民党的领导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的上升之路就是依靠着兄弟、学生、义气和利益一步步走上去的,所以他尤其看重这些,也尤其倚重这些。

因为亲眼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多次政变,蒋介石本身也发动过政变,所以他更加明白,要将军队的指挥权牢牢的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其次就是目光太窄,容易斤斤计较,总是犯因小失大的毛病,这一点直接影响到了他在大事上的决策,最终影响了整个解放战局。

就以淮海战役的进程为例,就足以分析出蒋介石的人物性格和统帅风格。

淮海战役初期,为了驻扎在海州的一个国民党44军,竟然让黄百韬一个将近十万人的兵团在运河边等了好几天,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黄百韬被全军围困的局面,这就是因小失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理,淮海战役进行到后期,杜聿明率领徐州残部两个兵团近三十万人从徐州突围,可蒋介石非要命令杜聿明率兵去救援早已被华野重重包围的黄维兵团,最终又一次的捡了西瓜丢了芝麻。

如今在网上经常流传着一个笑话,说蒋介石在指挥作战的时候,能直接把命令下发到基层作战班,甚至命令机枪手的阵地向左移动五米。

功德林中的国军将领们也都在回忆录中提及过蒋介石的直接干预指挥,这一点也让他们非常头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只倚重自己的黄埔嫡系,但是又不是完全相信他们,作战指挥和部署必须步步请示,要知道战场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靠着请示来作战,前线将领怎么能够打好仗。

最为严重的就是直接干预指挥的问题,作为宏观视角上的军队统帅,只需要做好军事部署就可以了,至于下边怎么打那是领军将领们该研究的事情。

可每次到了关键时候,蒋介石总是会空投作战手令,直接干预一线部队的作战,决心也总是一变再变,最终导致了国民党军队的全线溃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台湾问题的解决上,蒋介石的决心也是一变再变,也让两岸关系的问题变得错综复杂。

两岸关系的几个时期

两岸关系的几个时期

蒋介石占据台湾以后,并不是一味的抗拒解决台湾问题,同样他也面对着一些来自内部的压力。

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频频插手台湾问题,抗美援朝期间更是直接命令美军的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直接威胁中国沿海城市的安全。

国民党和美国人表面上摆出了一副联手合作的架势,其实背地里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希望借助美军舰队的力量帮助自己守住海防线,美国人则是想把蒋介石赶下台,另外扶持一个亲美的总统,方便美国开展后续的活动。

蒋介石一下子就被推到了政治的风口浪尖上,他并不打算搞什么民主选举,也不打算放弃自己的权力,但是他现在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支持。

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支持蒋介石的力量,竟然来自于新中国。

对蒋介石当选总统表示支持的就是毛主席,毛主席也明白,美国人先推选胡适后推选陈诚,不就是想把国民党完全变成一个傀儡政权嘛!

蒋介石虽然退守台湾,但是在维护中国领土完整的底线上没有向美国人屈服,所以蒋介石还是解决台湾问题比较合适的人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的讲话被在场的外宾们传遍了世界,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在“一个中国”和“维护中国领土完整”的问题上,毛主席和蒋介石是有一定的共同认识的。

上世纪六十年代,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两岸再次开始了秘密的商讨和会谈,就台湾回归祖国的问题,毛主席提出了著名的“一纲四目”,以表示解决台湾问题的诚意。

蒋介石这边也向中央政府提出了多个条件,最终两岸达成了一个基础共识,其中包括“蒋经国就任台湾省长”、“蒋介石回到大陆居住”等决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因为局势的再一次变化,这项决议又再一次被搁置了。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大陆和台湾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了维护中国领土完整的伟大奋斗目标,但是关注台湾问题的还有美国方面。

美国人一直想在国民党内部扶持自己的势力,蒋介石对此心知肚明并时刻防备,但是他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态度又时刻被美国人的态度影响着。

这就是蒋介石最为矛盾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美国人竟然首先同新中国改善了关系。

这让蒋介石再次陷入了思考。

晚年密约

晚年密约

1975年春节前夕,病重的蒋介石叫来了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希望他能够通过香港的秘密途径和中央政府取得联系,就台湾问题再次讨论。

这时候的蒋介石年事已高,闲居在台湾日久以后,总是想起来自己在老家浙江奉化溪口的闲居生活,同时也舍不得中国的大好河山,他甚至在想,自己去世以后,能不能魂归故里埋葬在故乡的土地上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中央政府对台湾的普通居民流动也已经放开了限制,许多人走亲访友并书信往来,这些事情蒋介石都是知道的。

看着两岸的民间关系逐步向好,以及美国首先和中国开始了平等友好的交流,蒋介石决定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再努力一把。

陈立夫得到蒋介石的命令以后,马上就和中央政府取得了联系并迅速开启谈话。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病体沉重的蒋介石向毛主席发出邀请,想请毛主席访问台湾,就像当年重庆谈判的时候一样,两个人再见上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这毕竟已经几十年过去了,当年意气风发的英雄人物也垂垂老矣,毛主席也已经八十多岁高龄了,经不起旅途的颠簸和劳累了。

回望中国革命的几十年,毛主席分别领导革命力量为中华民族的未来而奋斗,但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蒋介石却率先发动了内战,最终落得个孤悬海外的下场。

如今既然蒋介石主动找上门来希望能够再谈一次,那中央也要拿出足够的诚意来对待这次谈话,思来想去以后,毛主席脑海中有了一个合适的人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人就是邓小平,毛主席决定委托邓小平前往台湾。

其实毛主席最钟意的人选是周总理。

周总理和蒋介石认识几十年了,北伐时期一同率领黄埔学生军作战,退守台湾的许多国民党将领也是周总理的学生,国民党内部的许多军政大员都和周总理相识。

再加上周总理在新中国外交领域工作多年,是处理国际问题的一把好手,是目前能够解决问题的最佳人选。

但可惜的是,这时候的周总理身体状况也已经非常不好了,所以他未能成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台湾方面得知中央政府即将派邓小平前来,也做了一番准备工作,可他们万万没想到,蒋介石的身体在这个时候出了状况。

1975年4月,蒋介石在台湾去世,这次的交流工作只能被迫停止,又错过了一次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机会。

结语

结语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蒋介石在解放战争后期退守台湾,造成了两岸隔绝的局面,这是他犯下的错误。

但是面对美国企图分裂中国的企图,蒋介石始终表示抗拒,这又是他作为中华儿女的大局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结来说,蒋介石这个人物是非常复杂的,性格上的多疑和优柔寡断总是会影响他的决策,一直到了生命的尽头才幡然悔悟,可惜为时已晚。

虽然蒋介石已经去世,但是还有无数的台湾同胞渴望回归,渴望回到祖国的怀抱,只要两岸相关人士共同努力,实现台湾回归的目标也是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