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就是你呀!当年就是你把孩子交给我抚养的呀!”说话的人是一个乡村的农妇。

在她的对面,有一位身穿军装的女人,听了农妇的话后激动不已,连忙站起来,握着农妇的手,说:“我真没想到,本想歇歇脚,就能碰见养育我女儿的好心人”

农妇突然变得支支吾吾说:“孩子不在我这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哭泣的女人,就是洪学智将军的夫人,张文同志。

两个人是一对令人羡慕的革命夫妻,感情数十年如一日地好,曾经在抗战时期,由于形势的严峻,两人必须轻装上阵,所以就将大女儿送给了老百姓收养。

1951年,张文踏上了寻女之路,她最后找到女儿了吗?张文和丈夫洪学智又是怎样的感情呢?

张文的入党故事

张文的入党故事

1919年,张文出生在四川的一个贫苦家庭,好在父母商量老师,家中兄弟姐妹团结友爱,张文的童年也不至于太煎熬。

到了张文9岁的时候,父母没有钱能够供她上学。

不仅是张文,家中的每个兄弟姐妹,到了9岁左右,就都要找活儿干,补贴家用,张文则是找到了一位地主家干活儿。

旧时代的地主,就是普通老百姓心中最大的恶霸,动辄打骂,没什么事也要挨上两句骂,几乎就是把人不当人地对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地主的剥削压迫,让小张文害怕极了,生怕自己做错了什么,就会受到惩罚。

直到1932年,红四方面军来到了张文的家乡,军队以来,地主就一溜烟跑走了,所以年龄尚小的张文,就对我党产生了无限的好感,认为我党的军人都是正义之士。

更巧合的是,红军的一个团部就设立在张文的家中,团长一旦有时间,就会同张文一家进行思想教育,讲革命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来二去,张文被团长说动,坚定了参加革命的心思,也想要为老百姓,赢得一片安稳的生活。

这个想法,与张文的二哥张熙汉不谋而合,两人一商量,就偷偷地报名参加了红军。

刚参加军队的张文,被分配在被服厂工作,专门为红军战士们分子合适的军装。

虽然,不能前线奋勇杀敌,但是,张文依旧很高兴能够为红军战斗出一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一次汇报会议上,张文第一次见到了洪学智,当时的洪学智正在认真地进行报告,报告中那深刻的思想见解,让张文对这个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行军的路上,张文又一次碰见了洪学智,见他部队有伤病员,于是就主动将自己的马,让给了伤病员。

这样一个想法先进,又十分善良的洪学智,让张文十分欣赏,时不时想起洪学智,就会感到十分开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张文在被服厂的工作表现,十分优秀,没过多久,就被领导看重,升任成为了女兵班班长。

1936年,张文正式成为了光荣的共产党党员。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张文已经从一个小小的被服厂女工,变成了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女兵班班长。

同年五月,部队召开了运动会,让各路军队在紧张作战的同时,放松放松心情,以更好地应对敌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运动会的闭幕仪式,主持人临时邀请了女兵班,给大家伙儿唱歌作为结束。

张文身为女兵班班长,没有丝毫胆怯,大大方方地带领全班为大家带来了《打骑兵歌》和《捉活牛歌》

也正是这次的表演,让洪学智深深地记住了这个女孩,并产生了好感。

然而,洪学智会通过什么方式追求张文呢?

洪学智夫妻的革命爱情

洪学智夫妻的革命爱情

洪学智是带兵打仗的大将军,并不懂什么温柔婉转。

洪学智把自己的想法,直接告诉了朋友谢政委等人,几位朋友都十分支持洪学智与张文在一起。

于是,谢政委和几个朋友,就叫人,把张文带过来问话。

在办公室内,张文虽然是一个女兵班班长,但是面对高她好多等级的领导们,心里也不禁打怵,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竟然要这么多大领导训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文站在办公室中间低着头,手足无措的样子十分可爱。

军长的爱人冯明英,见张文这样紧张,于是便将她拉过来坐下说话,温柔地同她讲话:“你们今天唱的歌真好听。”

张文依旧十分紧张,连忙说:“不好,不好。”随后领导们又问了许多问题,张恩依旧十分紧张。

谢政委见这样不行,就直接开门见山地说了,他们叫张文来谈话的目的,是为洪学智说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突如其来的转变,让张文十分吃惊。

因为在张文的心中,一直以来,都把洪学智当作偶像一样的存在,并且,自己也不认为,繁忙的大将军会认识她。

张文听着谢政委不断地说着,洪学智的优点和洪学智过去的故事,张文的心里就像开了花一样,欣喜又害羞,但同时又十分纠结。

张文早就知道洪学智是一个多么好的人了,可是张文心里还是有一些打鼓,众人也不知道她在犹豫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谢政委看出了张文的犹豫,便安慰张文,可以先考虑考虑,回去问问自己的二哥,再给出答复。

谢政委明白张文的想法,在过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现在突然让张文自己做决定,还真是一艰难的事情。

张文赶忙找到二哥,想要问问二哥的意见。

没成想,二哥直接让她自己做决定,还表示自己十分看好洪学智

最后,还是需要张文自己去下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洪学智对张文十分心动,见她迟迟没有答复,便又找人将张文带到了自己的办公室,来询问态度。

张文此时也十分紧张,她知道洪学智叫自己来,是因为什么。

洪学智在和张文的谈话中,不断询问咋还能跟是否同意。

这让本就腼腆的张文十分不好意思,只说了句:“听组织的。”

洪学智听张文这样说,心里就有底了,知道张文是同意的意思,心里也十分高兴,愉快的结束了这次的谈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6年6月,洪学智和张文的婚礼,在大雨滂沱的晚上进行,众人点着油灯,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喝了一顿疙瘩汤,一个简洁又温馨的婚礼就这样完成了。

婚后,洪学智的任务繁重,张文也有任务在身,常常是聚少离多的状态。

终于在1938年的延安重逢,洪学智夫妇也迎来了第一个孩子。

这个孩子,就是开头寻找的那个孩子,张文夫妻为什么要抛弃这个孩子?又找到了这个孩子吗?

红军的孩子叫红红

红军的孩子叫红红

1939年,洪学智夫妇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

洪学智将女儿取名为洪醒华,寓意十分简单有力,就是觉醒中华的意思。

可见洪学智夫妻二人,对这个孩子寄予了厚望。

孩子诞生的喜悦还没有被冲散,就传来了转移阵地的消息。

由于红军的工作要持续不断地转移阵地,与敌人作战,所以洪学智屡次劝说妻子,将孩子交给可靠的老百姓们养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没有一个妈妈会舍得孩子,不论是丈夫还是同志,更或者使领导,都劝过张文将孩子交给老百姓养着,张文说什么都不愿意。

其他的女同志也同样不愿意,将自己十月怀胎的孩子,交给别人收养。

众人见没办法劝动这些红军妈妈,只好再三提醒,在转移阵地时不要让孩子发出声音。

在穿越日军的封锁线时,红军们最怕被敌人发现,免不了一场恶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就在众人小心再小心的时候,张文摔了跤,怀中的孩子哇哇大哭起来。

幸好日军没有发现红军,不然孩子的哭,就会引来不小的灾难,张文似乎也意识到了问题的关键。

穿越贵后,红军队伍整顿休息,洪学智就找到了张文,义正言辞地要将孩子送到百姓家里抚养,张文这次也不反抗了,和洪学智一起找起了百姓人家。

红军的休息很快结束,洪学智夫妻,没有时间去精心挑选一户好人家,而是敲开了一户人家的门,简单交代点事情,给了那户人家5个银元,就匆匆追上队伍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临走时,洪学智夫妻二人,只是记得这儿的地理位置,东西房山,心想着等到抗战结束,要把女儿接回家。

在行军的过程中,张文简丈夫的马背上,还有一块女儿的尿布,就再也忍不住情绪,放声大哭起来。

洪学智连忙跑过来安慰她,自己的心里也十分不是滋味,保证抗战一旦结束,就马上过来找女儿。

抗战持续了十多年,张文夫妇也12年没有见过女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国后,洪学智踏上了抗美援朝的战场,而张文,则在国内的后方处理一些抗美援朝的事情,相对于抗战的时期,张文轻松了很多。

1951年,张恩踏上了寻找女儿的路。

来接待张文的,是一位年轻的小伙子,为人十分热情。

小伙子帮助张文寻找了十多天,依然没有任何线索,在寻找的途中,小伙子见张文的身体状态不是很好,便邀请张文来到自己家中歇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想到,张文在闲聊中得知,小伙子的母亲就是张文当年托付的人家。

后来,这户人家养不起孩子,于是孩子就辗转反侧,交给了隔壁村的白银翠收养。

给孩子起名为红红,家中也是穷困潦倒,但是为了抚养红红,不惜将自己的两个孩子送给别人,将红红视作亲生女儿对待。

对此,张文十分感激,一度想送点什么给白银翠,但白银翠却都拒绝了,说:“为红军抚养孩子,我很知足,也很光荣”

找到红红后,张文恢复了她从前的名字,洪醒华。

就这样,是个十二年的母女,终于再次相见。

结语

结语

洪醒华回家后,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母,是这样伟大的人,张文的母爱,也很快就融化了洪醒华的陌生。

洪醒华的兄弟姐妹都对她十分热情,远在朝鲜的爸爸也常常给她写信,感受到很多爱的洪醒华,也慢慢融入了这个家。

对于过去的养母,洪醒华也没有忘记,常常给养母写信,在工作后,给养母寄钱,心中十分惦记过去的家。

洪醒华无疑是幸运的那一个,因为在过去的危险环境中,有很多红军的孩子,一辈子都无法再与父母相见,也有的孩子也许,没过多久就会夭折。
所以,能够与父母再相见的洪醒华是幸福的,能够遇见这样负责的养母也是幸运的。

在过去,人们有很多身不由己,孩子无处安放的事情,在不断上演。

过去,3000孤儿入内蒙也是收养孤儿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你了解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