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好,我是霞姐。

有这样一群人不该被遗忘。

我有一个老朋友他叫张天建,我们认识好多年,但一直没有见过面。

他是山东威海一个普通的校车司机,他是几个群的群主,群里的人全国各地都有,年纪也有长有幼,身份各异。

但大家在这里却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很听他的,每次他说啥,意见会出奇得统一。

为什么他能有这样的号召力,还得从他坚持做的事说起。

那年,他14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个人心中都会有自己独有的情结,可能要用一生才能化解。

我心里也有个情结,从十多岁起就根植于心中。

我去了三次那个地方,14岁、36岁,41岁……

每次去,心里都有一种难以言说的震撼。

如果我早几年出生,躺在那里的很可能就是我了,所以我活着,得为他们做点什么。

那个地方,就是老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是1972年生人,山东威海人。

记得大概五六岁的时候,父亲跟村里几个管事的一起去水库边打鱼,我也跟去了,还以为回来可以有鱼吃。

结果他们打了鱼后,没给我吃,而是直接拉进了我们村旁边一个营地,我平时和小伙伴们经常去那附近一起玩耍。

听管事的说,这里的战士写了血书,要去惩罚越南小霸。

那时候我就隐约知道,当兵要上战场保家卫国。

除了军营里,农村每隔几天也会在学校操场上放露天电影,从小看着电影里的战斗英雄,我耳濡目染的就也有了当兵的想法。

得知军营的战士要出发了,我甚至幼稚得想跳上军车与他们一起出发上前线。

但年纪太小,一直到1984年,报纸上、电视里还不断有老山前线的消息,我就心心念念想上前线。

到86年,有一天我瞒着家里人,偷偷拿了家里的几百块钱、身份证和一份报纸,一个人坐车到云南老山去了,想要火线参军。

那年我14岁。

我到了麻栗坡县城的一个军供站,在停车场里找到一个当兵的,说了自己是来参军的。

他说他们阵地上也有一个山东威海的老乡,我就坐他的车去了阵地上,叫626.6阵地,是个炮兵阵地,那是我去到离战场最近的地方了。

当时老山主峰正在打仗呢,上不去,我在山脚下都听到了枪炮声。

那时候像我这样来火线参军的人不少,部队的人说我还不算最远的,还有一个小伙是从东北过来的。

但我还未满16岁,部队没收下我。

我又坐着解放牌大军车回到了麻栗坡县城里,送我回来的兵让我就在县城里待着,不要去老山那边。

说正在打仗,我去了,很可能会被冷枪打死。

回来那一路,包括县城里都已经实行军事管制了,路口站岗的都不是警察,是部队的人。

不过县城里老百姓的生活倒是没什么影响,那里离老山还挺远呢,开车得一个小时。

下了军车我就在县城里胡乱走,也没什么目的地,结果被边防的民兵给一前一后架到派出所去了,那边警惕性还是很高的。

幸亏我带着威海刚发下来的第一代身份证去了,当时他们边民的身份证还是手写的,我们威海这边第一代身份证是机打的,他们还纳闷我的怎么不一样呢。

我解释了我是来当兵的,他们就把我放了,我找了个宾馆住。

从家里拿的几百块钱花得差不多了,我才打电报给家里,我父亲又给我寄了路费过来。

回到家,父母并没有骂我,那时候爱国情绪很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在麻栗坡县城住了三个月,中途去了一趟当地的烈士陵园。

老山战役是从1984年开始的,我去的时候陵园里已经葬了800多个烈士了,只有一少部分是以前剿匪牺牲的,大多是从老山战役牺牲的。

一整个山坡上全是,一个一个的墓碑,上面有他们的名字、籍贯,也有年龄。

仔细看看,真的是比我大不了多少。

我当时人小,也是很自私,只买了一盒香烟,看到了山东籍的烈士就给他点一根。

其他省份的就不管了

回威海之前,我又去了一次626.6阵地,就是想临走前再去看看。

那里有一个筑路部队的帐篷,里面有一个班的士兵,他们知道我的情况后还留我吃了顿饭。

我带着一个笔记本,一一记录下了他们的名字、是哪里人,可惜后来这个本子弄丢了,不知道以后我还能不能找到他们。

他们的帐篷就搭在路边上,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用来压帐篷的不是石头,是一个没炸开的炮弹,炮弹头都裂开了,里面还有火药,他们就拿这个当石头使。

回来后,我就心里梦里都是那里。

中学毕业,我参加工作,也没有忘记老山,估计魂丢那里了。

2008年,我又第二次去了趟老山,这时仗已经打完了,我终于登上了山顶。

从山脚下,一步一步爬上去,用了得有5个小时。

山上还立着很多“军事重地,雷区勿进”的牌子,都是打仗时候埋下的地雷。

山下农田地区的已经排雷排完了,山上还有,所以上老山只可以沿着主路上去,不能随便走小路。

我在老山前留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在老山前留念

这次,我又去了一趟麻栗坡烈士陵园。

里面的烈士已经从第一次的800多增加到了近1000名,两山轮战是89年结束的,最后那两年打得还是挺惨烈的。

我当时就想,如果当年我顺利入了伍,应该就会赶上最后的几场战役。

或者牺牲,或者成为英雄,谁也说不准。

遗憾的是那两年威海报名当兵,都要高中文凭才可以参军,我无缘军旅。

但老山这里成了我的一个情结。

后来2013年我又来了一次,一样的路线,登了主峰,去了烈士陵园。

当我站在一排排烈士墓碑中间的时候,那种震撼是很难表达的。

尤其那上面的年纪,他们牺牲的时候才十八九岁。

管理人员跟我说,这里很多烈士都没有亲人过来祭奠过,我心里隐隐约约就觉得,得为他们做点什么。

可还能为他们做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之前就了解到一个烈士相关的信息。

2010年国家就出台了一项异地祭扫政策,烈属有需要前往烈士的安葬地或纪念地进行祭扫的,可由当地政府部门负责组织和协调,报销车旅食宿费用。

当时是三年一次,一次去三个人。现在已经改成一年一次,一次去三个人了。

但这个政策很多烈属都不知道,很多烈属生活也都不富裕,靠个人是没有能力舟车劳顿去云南那么远的地方看一看至亲的。

我就决定去找一找这些烈士亲人,告诉他们有这么个政策,能去的都抓紧去。

回去以后我就自发成为了一名关爱烈属的志愿者,也没参加任何团队,自己一个人就开始了。

我从网上查找对越自卫还击战烈士的信息,找到一个网名叫“luck路客”的博客。

这个人很厉害,他是广西人,基本上跑遍了贵州、四川、云南、广西的烈士陵园,把每个墓碑拍下来,回去整理了,再对着中华英烈网去一个个对照。

我从他的博客里拿到很多对越自卫还击战烈士的信息,当时主要还是找我们山东籍的。

上面有详细地址,烈士是什么省、什么市、什么县、什么村的,有的我会委托当地的社会机构、志愿者去帮忙找。

有的我就自己上网查,看他们村子附近有没有什么企业,有的话,同村很有可能就有在这个厂子里上班的,我就打电话去问,让同村老乡帮忙去联系烈士亲人。

有很帮忙的,也有不帮忙的,有的我把信息给到以后就石沉大海了。

山东菏泽的志愿者团队就很给力,当时我把菏泽地区对越自卫还击战牺牲的烈士的基本信息都发给他们了,他们很快就把所有亲人都联系上了。

找到烈士亲人以后,我就挨个打电话,有微信的就加微信,把这个异地祭扫的政策告诉他们,他们去找当地政府,去还是不去,回来也会反馈给我。

到14年的时候,我就提交了一份异地祭扫的名单到政府部门,由政府组织带着烈属去了云南。

那时候政策是三年一次嘛,17年我又提交了一次,结果到了9月份政府还没组织。

那些烈士的弟弟妹妹们都五六十岁了,有的一辈子也没出过远门,转车啥的也弄不懂,没人带自己根本不敢出门。

我就想干脆我带他们去。

当时我在威海做公交车司机,因为一些原因单位也没给我这个假,我干脆就辞职了。

那年9月份,我先后带了3批烈属去广西、云南祭扫,广西的防城港,云南的金平、蒙自、屏边、马关,都去了。

到云南的时候我在昆明租了一辆车,分别把每个烈属送到对应的烈士陵园办公室,办公室里的人就负责接待他们。

这找烈属中间感人的故事太多了,像是2016年吧,我通过多方渠道联系上了对越自卫还击战烈士朱福祥的家人。

当地报纸对朱福祥的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地报纸对朱福祥的报道

朱福祥烈士21岁参军,1979年2月19日牺牲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年仅24岁。

朱福祥奔赴前线后,家中老母亲只收到过他的一封来信,信中说:“娘,儿子已申请上前线,娘在家勿挂念。”

没想到半年后老母亲收到的第二封信,就是儿子牺牲的消息。

朱福祥的战友回忆说,当年在攻打194高地时,敌人占据了一个小山丘,在敌军猛烈的炮火下,我军重机枪无法搬上制高点占据有利位置,是朱福祥只身一人绕小道到敌人据点,击毙敌射手,为部队开路。

在攻打215高地时,朱福祥也是冲锋在前,用手榴弹消灭了敌人的一个火力点,灭敌3名,在距高地10多米时,身负重伤仍坚持不下火线,直至光荣牺牲。

朱福祥的老母亲把儿子的最后一封信和部队寄来的事迹材料好好收藏了37年,日思夜想就想看一眼儿子的墓,可是她不知道儿子葬在哪里。

直到我联系上了朱福祥烈士的侄子,告诉他们朱福祥葬在云南屏边县水冲子烈士陵园。

我还告诉了他们有异地祭扫政策,教他们应该怎么到民政局优抚科去申请。

他们知道后也是心急如焚,当年年底,兄弟姊妹家里一共6个人就去了屏边祭扫。

朱福祥烈士的母亲年纪太大了,没法去,烈士的大哥朱福荣到达第一时间就给家里的老母亲打电话,说终于见到弟弟了,政府把弟弟照顾得很好,陵园管理很好,让老母亲放心。

大哥当时也是69岁的老人了,在弟弟墓前哭得像个孩子一样。

临走的时候他还从弟弟的坟墓上挖下一捧黑土,小心包好了带回去给老母亲。

时隔37年了,朱福祥烈士也算是用另一种方式再次陪在老母亲身边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有微信,渐渐联系上的烈属也多了,我就拉了个微信群,大家都在里边。

有什么信息也好及时通知一下。

2022年年初的时候,有群友在烈属的微信群里分享了一个视频,我一看,很感动。

视频是一个网名叫“越南春宝”的越南女孩,在祭扫中国援越抗美烈士公墓。

在20世纪60年代末,为了帮助越南抗击美国的入侵,中国先后出动了32万军队进入越南北方,几乎承担了越南战争系统所有工程的运输、供给和保障工作。

中国军人为此伤4200人,牺牲1100人,这些烈士的遗体未能运回国内安葬,都留在了越南的土地上。

在越南境内的20个省市,共有40座中国援越抗美烈士陵园,有的还不能算是陵园,只是一块墓区。

结果到70年代末,越南开始排华,中国打响了对越自卫还击战,往后十年时间两国一直在边境交战。

由于两国关系紧张了,很长时间内他们的亲人无法到越南去看一眼自己的亲人,就算是后来关系缓和,各种条件影响也不允许去看,很多烈士父母都抱着遗憾去世了。

大家也都忘记了那些还没回家的士兵。

一位援越老战士送给我的烈士名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位援越老战士送给我的烈士名册

之前我一直关注的是对越自卫还击战的烈属,对援越抗美的历史也了解一些,知道有一部分烈士葬在了越南。

直到看到了越南春宝这个视频,才真的看到援越抗美烈士陵园是什么样子。

这个越南春宝很了不起,她是个越南大学生,一次出行的时候偶然间发现了一片中国烈士墓区。

春宝当时还不知道中国援助越南这段历史,她们的历史教科书也不写。

她很好奇越南为什么会有中国烈士的陵园,查了资料才了解了援越抗美的历史。

她很感动这些烈士当年的付出,知道他们在异国没有亲人祭奠,就自发地在每年清明节的时候,带着祭品和鲜花到陵园里祭扫。

她把自己祭扫的视频发到了中国的社交平台上,意在让中国的网友知道这些烈士在越南被照顾得很好,让中国网友看看烈士陵园的样子。

我看到她的视频以后立马从社交平台上联系了她,问她愿不愿意为这些烈士的亲属代为祭扫,我们可以支付她一笔费用。

如今,烈士的父母大都抱憾去世了,烈士的兄弟姐妹也都是80岁左右的人了。

他们心里都有意愿去祭扫一下的,可各种原因实在是去不了,能在视频里看看亲人的墓是什么样子,也是一种安慰。

越南春宝听后,一口就答应下来了,但她坚决不要任何报酬,她说愿意自己承担全部费用。

但最后我们和烈属商定好,烈属承担春宝去陵园的路费和祭扫用品费用,因为这也是烈属的心意。

春宝这才答应下来。

我还是跟之前一样,从路客那里拿到援越烈士的名单,一一去联系他们的亲人,问是否有这个代祭扫的意愿。

我们这项活动还得到了广西一名援越老兵的支持,老兵名叫蒙毅,是位女兵,她当年是以中央军委特批的形式火线参军进入越南的。

她从十几年前就开始组织老战友和烈属去越南扫墓了,一年都要去几次,我也从她那里得到了一些烈士的名单信息。

可惜蒙毅在2022年病逝了,我们又少了一位战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越南境内的20个省市,共有40座中国援越抗美烈士陵园,越南春宝家住在老街省。

我们找她之前,她只是到最近的沙巴援越抗美烈士公墓祭扫,那里安葬了11位中国烈士。

春宝接了代祭扫的委托以后,远一点的,其他省市的烈士陵园她也去,她说:“愿意跑遍越南40座中国援越抗美烈士陵园,为更多的烈士亲属义务代祭扫墓。”

越南的路不像国内这么平坦,那边大多都是山路、泥土路,到目前为止,春宝代祭扫的总共行程达到7000多公里。

为了给烈属们省钱,她还尽量赶在最短时间内往返,省下来的住宿费也一一计算好,返还给烈属。

原本按我们的意思,春宝只要帮委托代祭的烈属祭扫就可以了,因为她自己还有一份本职工作,祭扫是用休息时间去的,这样也快一点。

但春宝每到一个陵园,还是会坚持把这座陵园里所有的援越烈士墓都祭扫一遍,每一个墓碑都摆上两束鲜花、香烟、酒,这些都是她自己出钱买的。

春宝学过几个月中文,她到烈士墓前,有时还帮烈属念祭文。有些烈属祭文是直接录好音传给春宝,春宝也会放给烈士听。

这个事情,往大了说,是为了中越友谊,往小了说,就是圆烈属的一个心愿。

春宝有一段话说得特别感动,她说:

越南,中国,就像我的两位亲戚长辈,他们在我还没出生的时候吵过架,也是在我没出生的时候又和好了,而且两位长辈在共同努力向友好方向发展,我也是尽一点小小力量,感恩英烈们曾经的伟大牺牲,我很荣幸为烈亲们做这件事,能把这件事做好,对我来说真的非常有意义。”

春宝(左2)和她的亲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宝(左2)和她的亲友

你说,人家一个越南小女孩都有这样的觉悟,我们中国人,为自己的烈士做点事算得了什么。

其实我做这些事,妻子也不是特别支持,一个是费钱,另一个我老在外面跑也不着家。

但她是刀子嘴豆腐心,我一直在做,她也从来没拦着。

我现在在给学校当校车司机,时间比以前宽裕些了,就能更好地帮助这些烈属了。

我肯定会一直做下去,直到干不动为止。

其实跟我做的这些事情相比,我更希望能让更多人去了解这段历史。

像越南春宝,她还是大学生呢,要不是偶然发现,她也不知道这段历史,他们的课本里也没有写。

我们也一样,很多人都对这段历史不熟悉,甚至都不知道还有这样一群葬在异国土地上的烈士。

我们还能为他们做的除了找到他们的亲人,就是了解他们,记住他们,不能让他们就这么随着时间被遗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天建、春宝只是诸多志愿者中的一个代表,每次我都会被他们所感动。

他们说不出什么宏大的道理,但坚持做的事,确确实实是一件件别人特别需要的事。

在他们身上,让我感受到了,一个人的努力,也能做出很多有价值的事情。

即使他手中只有一粒沙。

一个人只是默默地坚持做着自己认可的事,哪怕笨拙,也是可以实现一种伟大的。

平凡而伟大。

张天建说,他做这些事,只是希望大家能了解烈士、记住烈士。

这和我们在坚持做的事,是一样的目的。

我们开设了【我家有烈士】专栏,就是希望更多烈属能在这里讲述烈士的故事,从而让读者真正地记住烈士,铭记历史。

这事,说大,关乎家国民族记忆,说小,只是帮烈属倾诉对亲人的思念。

不管大小,我们都会坚持做下去的,直到做不动为止。

编辑:佳汇 霞姐

关注我,看更多真实战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