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览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开幕。
正值中法建交60周年,作为“中法文化旅游年”的重点项目,这场展览还原了中法百年间的政治、文化和艺术交流盛况。
值得注意的是,在故宫博物院与凡尔赛宫联合举办的这场重量级展览中,卡地亚作为主要合作伙伴之一参与其中。
「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览
无论是在商业还是文化层面,今天卡地亚已成为最具标杆性的奢侈品牌之一。伴随中国近30年奢侈品市场的发展,在一系列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中,卡地亚的品牌形象愈加鲜明,独树一帜。
今天品牌越来越重视建立长期的文化影响力,而提升品牌力的核心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文化力”。但品牌“文化力”的塑造,仅仅只是源自历史底蕴或传奇故事吗?
能够与故宫博物院这样重要的文博机构延续、深化合作,卡地亚令人信服的“文化力”从何而来?为什么卡地亚能够在这场国家级大展中发挥作用?
卡地亚与故宫的交融与互通
2019年,故宫博物院与凡尔赛宫共同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览正是其中所载重要合作内容。
2024年,恰逢中法建交六十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这场展览如约而至。展览汇集故宫博物院、凡尔赛宫以及其他收藏机构的大约200件文物精品,展现了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末中法两国间的外交、文化与艺术交流。
卡地亚与故宫博物院签署合作协议
卡地亚则作为主要合作伙伴支持此次展览项目,由此也成为少数能够参与此类国家级文化交流展览的奢侈品牌。
“此次展览也让我们反观卡地亚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承担的角色——不同文化间沟通的桥梁。”卡地亚形象、风格及传承总监皮埃尔·雷诺 (Pierre Rainero)在《紫禁城杂志》的采访中说道。
卡地亚形象、风格及传承总监皮埃尔·雷诺(Pierre Rainero)
在卡地亚1997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的前一年,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就已经在北京故宫太和门前展出法国著名艺术家让·皮埃尔·雷诺的代表作《金盆》(Le Pot Doré),这是卡地亚与故宫博物院渊源的开始。
2009年,随着首个全面展示卡地亚珍品与艺术风格的回顾展览「卡地亚珍宝艺术展」于故宫午门展厅举办,卡地亚与故宫的合作打开了新的局面。
2014至2017年,通过双方长达三年的沟通往来,卡地亚与故宫博物馆联合修复了六件故宫院藏钟表文物。
卡地亚与故宫博物院工作人员合作修复文物钟表
两件铜镀金嵌玛瑙规矩音乐表,© The Palace Museum
两件铜镀金狮驮规矩表镜,© The Palace Museum
2019年,这六件经修复的文物钟表在「有界之外——卡地亚与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上展出。这场展览也将双方合作推向了新的高潮。展览深入到中法文化对话中,同时也采用了“文物修复”等多元化的交流形式,唤醒东西方文明之间更高层面的情感共鸣。
尽管卡地亚与故宫之间的联系,是通过实质性的合作才得以呈现于公众眼前,但故宫作为集中国传统艺术与应用艺术之大成的宝殿,直到今天依然启发着卡地亚。正如皮埃尔·雷诺表示:“故宫,是激发当今卡地亚灵感之地。”
4月1日「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览开幕式期间,卡地亚与法国凡尔赛宫和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一起,分别与故宫博物院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确认了未来继续推动交流与合作的意向。
能够与两所重要的法国文博机构一同与故宫签署合作协议,可见卡地亚在文化交流中的身份获得了重要认可。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卡地亚将继续在与故宫的合作中激发彼此对中西文化的领悟。
「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览,铜镀金壳开光人物像怀表,故宫博物院藏
长期以来,卡地亚与全球重要文化历史机构都保持着密切关系,以多种方式搭建艺术文化交流的桥梁。作为卡地亚促进文化交流的另一范例,4月1日,卡地亚同步与中国文物交流中心(Art Exhibitions China)延续合作协议。自2015年首次签署合作协议以来,双方在展览信息共享、人才交流及培训方面已取得了积极成果。
卡地亚在文化活动中的多重身份
以合作伙伴的身份鼎力支持一个展览,对于卡地亚而言,是较为少见的。卡地亚通常为人熟知的,是通过20世纪80年代创立的卡地亚典藏和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参与文化交流项目。
早在20世纪70年代,卡地亚就开始收集品牌早年创作的珠宝、钟表和珍贵器物,1983年正式创立卡地亚典藏,迄今已收藏了19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初3500多件作品。
在1989年于巴黎小皇宫博物馆举办首次展览后,卡地亚典藏开启了与全球知名文博机构的广泛合作,邀请博物馆及其策展人共同基于科学的方式,以他们的视角对藏品进行解读。
2004年,卡地亚典藏展览中国首站来到上海博物馆。历经北京、沈阳、四川、台北到去年的香港故宫,其旅程的足迹在过往二十年与中国有着深切的联系。当中,2019年举办的「有界之外——卡地亚与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是广受关注的一场展览。
「有界之外——卡地亚与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2019年)
卡地亚典藏还以借展方式支持博物馆机构的艺术活动,比如卡地亚典藏曾为2021年上海博物馆与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共同打造的“东西融汇-中欧陶瓷与文化交流特展”提供了三件重要藏品。
“东西融汇-中欧陶瓷与文化交流特展”, 卡地亚典藏的珊瑚红釉水盂改装墨水瓶(1927年)
中国景德镇窑瓷器,清雍正(1723–1735)
高 9.15 厘米,口径 6.3 厘米
卡地亚典藏
回溯历史我们有理由相信,文化是每一个时代与历史的浓缩,对文化与艺术的支持,也是对社会文明进程的支持。
卡地亚典藏和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凭借前瞻性的理念与形式在纯粹的文化艺术交流中形成了重要影响力,也体现了卡地亚在文化艺术活动中参与的深度和角色的广度。这一次,卡地亚品牌直接作为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 「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览,无疑意味着卡地亚对文化艺术交流的支持形式更加多元化。
卡地亚领先于行业的文化力从何而来?
——风格典范的创造者
珠宝文化及其被赋予的寓意与人类的价值取向息息相关。与时装、建筑相比,珠宝同样跨越了地缘和时空的限制,与不同文化交流儒染,激发出人们的深层共鸣。
如果我们翻看卡地亚170多年的历史,卡地亚在风格、美学与文化上的引领性,从品牌曾经历过的多个关键时期中可以获得论证。
皮埃尔·雷诺在《紫禁城杂志》的采访中强调,凡尔赛宫对于卡地亚早期独特风格塑造和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将凡尔赛宫与卡地亚关联起来的关键,正是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
对于凡尔赛宫来说,以新古典主义为代表的艺术风格,造就了这座雄伟的宫殿建筑,这一风格也是卡地亚创作历史初期的灵感来源之一。
20世纪10年代,卡地亚第三代掌门人路易· 卡地亚以新古典主义艺术的美学为灵感,将铂金首次引入珠宝创作,开创了“花环风格” (Garland Style)。
路易· 卡地亚(Louis Cartier), 约1904年
Archives Cartier Paris, Emile Friant © Cartier
卡地亚百合三角胸衣胸针(1906年,卡地亚巴黎特别定制),卡地亚卷轴式冠冕(1910年,卡地亚巴黎)
路易·卡地亚的审美领先于潮流,在“花环风格”仍风行之时,他又先人一步,摈弃繁复饰边,利用简洁线条和几何图案开创全新美学风格,这便是日后被称作“装饰艺术风格”的先声。
20世纪20年代,“装饰艺术”的发展达到巅峰,在这个“咆哮的二十年代”,女性开始赢得全新的社会地位,东西方文化碰撞……这些时代的印记都成为卡地亚的灵感来源,体现在设计中。
卡地亚古董珍藏系列几何蝴蝶结胸针(1928年,卡地亚巴黎),卡地亚几何风格手镯(1933年,卡地亚伦敦)
由此也就不难理解,卡地亚是一位风格典范的创造者,也是一位时代美学的参与者,在文化交融的影响下徐徐前进。
——与艺术对话的新路径
如上文所说,自上世纪80年代成立卡地亚典藏和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以来,卡地亚更加积极地投身到全球艺术与文化的交流活动中。
1984年,卡地亚成立“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开创了企业支持艺术项目的先河。在此之后,欧洲多家品牌纷纷设立艺术基金会,以期输出影响更长远的价值观。
如果说卡地亚典藏为时代美学的演进提供了历史佐证,那么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则以独特的艺术赞助方式,启发了全球当代艺术的交流,开辟出与艺术对话的新路径。
贝恩咨询提出,奢侈品牌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经历四种角色变化:前三阶段的角色分别是提供消费愿望、陪伴消费者、帮助消费者定义自己。到第四阶段,能够帮助消费者成为更好的自己,甚至推动世界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毫无疑问,通过推出卡地亚典藏和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品牌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来到了第四阶段。
卡地亚如何在中国持续、长期地开展文化交流?
——卡地亚的中国灵感
中国激发了卡地亚无尽的灵感。
卡地亚与中国的渊源自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开启。20世纪初,东风西渐的风潮激起卡地亚探索中国艺术的热情。这一时期,也正是卡地亚在设计上大力展现“装饰艺术”的阶段,多重文化交融下,卡地亚创作了一系列具有中国风格的珠宝、座钟及珍贵器物。
路易·卡地亚本人收藏了众多极具东方美学的艺术品,一件创作于1928年的中国风格化妆盒,盒盖上的图案灵感,正是源于路易私人收藏的康熙五彩瓷盘。
创作于1926年的插屏式座钟,灵感源于中国文人书桌,钟盘是古董雕花白玉,背部有珐琅工艺的龙形装饰。
中国风格化妆盒(1928年),10.0 × 5.8 × 1.6厘米,卡地亚典藏
插屏式座钟(1926年),32.7 x 29.5 x 12.0厘米,卡地亚典藏
这些设计中,既有对中国灵感的尊崇,也反映了卡地亚对当时美学的再创作。
从商业层面看,卡地亚是中国奢侈品市场发展的亲历者与见证者。1997年,品牌在北京王府半岛酒店开设了中国首家精品店,成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西方奢侈品牌之一。
今天,卡地亚继续深入与中国这片广袤大地的文化联结。
中国已经成为卡地亚典藏举办展览次数最多的国家之一,至今已走过上海、北京、台北、沈阳、成都、香港等多座城市。今年11月,由上海博物馆主办、卡地亚支持的展览将在上海博物馆东馆启幕,此次展览同样也是“中法文化旅游年”的主要活动之一。
——向中华艺术宝库敞开大门
皮埃尔·雷诺在《紫禁城杂志》的采访中表示:“卡地亚的角色在于向博物馆策展人和专家们敞开大门,向他们展示与分享珍贵的历史档案、相关专业知识和精湛技艺。”
也就是说,在一系列的文化合作之中,卡地亚始终把自己放在幕后支持者的角色上,把策展的主导权交给了专业的文博机构。
百年历史中积淀的品牌档案本身就是重要的文化史料,卡地亚以包容开放的心态敞开大门,为文化界提供力所能及的便利,这是一个顶级品牌对文化交流传播的责任与担当。
可以说,卡地亚在文化与艺术领域的参与,早已超越商业维度,超越了品牌的自我传播。这种气度一方面源于卡地亚对文化世界的尊重,另一方面,对于文化的传承与守护,是其百年来树立品牌的立身之本,也将反过来帮助品牌联结过去、今天和未来。
结语
自1847年品牌在巴黎创立以来,卡地亚便不断拓展视野,关注法国之外的世界,从全球不同文明的造型美学中汲取灵感,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融入创新与当代审美。
卡地亚在文化艺术领域的投入,持续反哺着品牌的作品美学和艺术表达,同时也丰富着品牌资产,为品牌构筑起强大的护城河。
一系列文化艺术活动为卡地亚赋予了无与伦比的文化价值,也使品牌本身,成为当代全球艺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丨图片来源:卡地亚提供
丨责任编辑:LeZhi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