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文扬

江南无锡,惠山第一古祠是何祠?

惠山第一古祠,是否应是:公元前238年前的无锡历山祠?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期间的战国无锡历山祠?距今至少2253年的战国无锡历山神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以为证?敬请读者研判下文 :

一、从历史典籍记载而论 ,

是春申君“祀”,而非“祀”春申君

1、《汉书·地理志》:“无锡,有历山,春申君岁祠以牛。”—— 无锡,有历山,春申君每年岁祀的时候用牛作牺牲的隆重典礼来祭祀它。

《越绝书·吴地传》:“无锡历山,春申君时盛祠为牛,立无锡塘,去吴百二十里。”—— 无锡历山,春申君在的时候,用牛作牺牲的盛大典礼来祭祀它。并开辟了一条叫无锡塘的水道,距吴县一百二十里。

上文《汉书·地理志》中的“春申君”,应是“岁祠以牛”的主语,“祠”作动祠“祀”解,“以牛”作“用牛”解,明白无误,与古汉语的语义和语法相合。所以,《汉书》的主要版本《廿四史》百衲本(影印景祐本)、中华书局点校本、王先谦《汉书补注》本,及注释《汉书·地理志》的古代专著14部,除了对“无锡”有注明为当时“无锡”、“历山”有注明为“惠山古称”外,对“岁祀以牛”都没有注释。

上文《越绝书·吴地传》中的“春申君时”,也印证了“岁祠以牛”的时间。也就是说,春申君在时不可能自己“祀”自己,只可能是春申君“岁祠以牛”、“盛祠以牛”。

上文两书之述,系东汉初年之述,距春申君时仅二百几十年,应是较可靠之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清周有壬《锡金考乘·卷二祠庙考》称:“余案《汲古阁校正汉书》本‘无锡有历山,春申君岁祠以牛。’是春申君以牛祠历山,非汉时以牛祠春申君也。”

孔祥军《汉唐地理志考》称:“《汉志》原意当为‘春申君岁祭历山祠以牛’,非谓有‘春申君祠’也。”

童业书《春申君的封邑》称:“非历山有春申君祠,而是春申君祠历山。”

上述三条,可以作为前述“1”解释的旁证,也可以说明古人和今人在这一点上都进行过辨正。

3、周代,祭祀制度十分严格,从时间上分:“是以古者王日祭、月享、时类、岁祀。”(《国语·楚语下》)从等级上分:“天子举以太牢,祀以会;诸侯举以特牛,祀以太牢;卿举以少牢,祀以特牛;大夫举以特牲,祀以少牢;士食鱼炙,祀以特牲;庶人食菜,祀以鱼。上下有序,则民不慢。”(《国语·楚语下》)—— 天子平时的盛馔用牛、羊、猪齐全的太牢,祭祀时要供上三份太牢;诸侯平时的盛馔用一头牛,祭祀时要供上太牢;卿平时的盛馔用一羊一猪的少牢,祭祀时用一头牛;大夫平时的盛馔时用一头猪,祭祀时要供上一羊、一猪的少牢;士平时的盛馔用鱼肉,祭祀时要供上一头猪;百姓平时吃蔬菜,祭祀时要供上烤鱼。尊卑上下有等级秩序,那么百姓就不敢轻慢。

也就是说,“岁祠以牛”、“盛祠以牛”,不是一般人可以进行的,必须是天子、诸侯、卿相三类人才有资格。战国楚地无锡,谁有资格“岁祠以牛”,“盛祠以牛”?也只有春申君这样的卿相了,他所进行的应是卿相“少牢”祭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从楚国文化的风俗而论 ,

是春申君立“历山祠”,而非后人立“春申君祠”

4、李零《中国方术考》:“春申君立历山祠,在无锡(今江苏无锡)。”

宋公文等《楚国风俗志·巫祀活动》:“楚祠有庐江天柱山祠、会稽郡历山祠、临淮郡江海会祠等。”

安徽考古学会楚文化研究小组《楚史参考资料·楚杂记》:前列“历山祠”,后引《越绝书》有关文为证。

高介华等《楚国的城市与建筑》一书,在“坛、祠、警鼓台、舞台”一节中,列祠为“东皇太一祠”、“东君祠”、“云中君祠”、“大司命祠”、“少司命祠”、“湘君祠”、“河伯祠”、“沈马祠”后,列“历山祠”,并说“此祠为春申君建,故址在无锡历山”。

请注意:这是楚文化学者之语,明确战国楚地无锡有“历山祠”。如此多位学者,竟然众口一词!

5、《汉书·地理志》:楚人“信巫鬼,重淫祀。”

《汉书·郊祀志》:“(楚怀王)隆祭祀、事鬼神,欲以获福助,却秦师。”

东汉王逸《楚辞章句·九歌序》:“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

由此可见:楚国神鬼之祠盛行,而无锡历山祠正是楚文化的产物。

6、管维良《巴楚巫文化》:“《越绝书·外传记·吴地传》记:‘无锡历山,春申(君)时盛祠以牛,立无锡塘,去吴百二十里。’,这说明,战国末年,楚人在本土祭祀本国之山已渐成定制。”

由此可见:楚国大地弥漫着“万物有灵”的气息,巫音缭绕,神影飘忽,境界奇异,色彩缤纷。春申君在封地无锡立历山祠,不正是楚文化背景下立楚国神鬼之祠的应有之义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从春申君在锡活动而论,:

是春申君“祀”历山神,而非时人“祀”春申君

7、春申君封君江东十二年,其活动遍布江南,上海、昆山、苏州、无锡、江阴、常州遗迹众多,仅无锡一地,就有无锡湖、黄城、龙尾陵道、历山、黄公涧、黄埠墩、白水荡等。

无锡湖 —— 《越绝书·吴地传》:“无锡湖者,春申君治以为陂,凿语昭渎以东到大田。田名胥卑,凿胥卑以南注太湖,以泻西野,去县三十五里。”

黄城 —— 元王仁辅《无锡县志·古迹三之六》:“《寰宇记》云:‘黄城,去无锡县十二里。’《舆地记》云:‘楚考烈王赐黄歇淮北地十二县,以边齐故,更以江东故吴邑封之。’今历山下有春申君祠,去城三里,故道自此通黄城。其城与斗城相近,俗呼黄斗城是也。”

龙尾陵道 ——《越绝书·吴地传》:“无锡西龙尾陵道者,春申君封吴时所造也,属于无锡县,以奏吴北野胥主疁。”

黄埠墩 —— 清康熙《无锡县志·山水》:“黄埠墩在运河中流,而当寺塘泾口。其始得名亦当以春申君故。”

黄公涧 —— 明王永积《锡山景物略》卷二:“黄公涧,一名春申涧,楚考烈王徙封春申君黄歇于江东,故吴墟为都邑,涧为其饮马窟也。”

白水荡 —— 明王永积《锡山景物略》卷十:“白水荡,在盛巷西,旧三十余亩,为春申君行宫。”

如此众多遗迹中,可以想象,春申君应该有一祭祀之处。这祭祀之处之神,就地理、风水、形胜而言,非历山祠神莫属。

8、王宗礼《楚国土木工程研究》:“历山祠 …… 此祠应是祭供山神的。”

吕锡生《论春申君的功过及其成败之因》:引《汉书》有关文后说:“说明春申君每年要在其封地的名山大川举行祭祀大典。这一方面看到无锡在其封地的地位重要,另一方面也知道在这里以牛为祀品,足见其祭祀规模的隆重。”

沈虹太《惠山古祠庙——春申君祠》:“(春申君)治吴时,把无锡的历山当作主山,用隆重的仪式来祭祀历山,还动用了整只牛作牺牲(色纯为牺,体全为牲)祭品。用如此隆重的仪式祭山川社稷之神,是符合秦汉的礼仪的;如果说成每年用牛祭春申君,似乎就不合当时的礼仪了。”

于芷《春申君祠与无锡》:“春申君在惠山举办盛大祭典,遥谢考烈王封土,祈求上天保佑福祉,情景和召伯虎凯旋受赏相似。”

上述四则,都认为春申君祀的是历山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楚相春申君,“宏才伟略,大度深思。三千珠履,百万雄师。名列四杰,声振华夏。”(苏轼赞语)。他封君江东,驻地无锡,从卿相地位、楚地风俗、开发规模、无锡地理来说,立历山祠以祀山神,为国君、为江东、为锡邑、为自己祈福,不是应有之举吗?

上述三方面九个点,是否可证惠山第一古祠是历山祠?标题中笔者用了“ ?”作标点符号,意在:春申君祀历山,虽楚文化学者全都明确为“祠”,但就目前的资料而言,也有可能是“坛”。如何定夺,最好由诸位无锡文史专家研判后确定为好。至于春申君祠,当另文研究。

如此,惠山第一古祠,是否可以大体认为:公元前238年前的无锡历山祠,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期间的战国无锡历山祠,距今至少2253年的春申君奉祀的战国楚地无锡历山神祠?

或惠山第一古祭坛,是否可以大体认为:公元前238年前的无锡历山祭坛,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期间的战国无锡历山祭坛,距今至少2253年的春申君奉祀的战国楚地无锡历山祭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所有图片取材于惠山景观

作者简介

李文扬,八秩老人,退休教师,无锡名人文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无锡太湖文化研究会特约研究员。

关于江南文化播报

江南文化播报是一个关注江南,讲述江南,播报江南的公众号,文章部分来自江南文化研究会主办的《江南文化》杂志。欢迎广大作者惠赐大作,以文会友,欢迎关注传播。投稿信箱:jiangnanwenhua001@163.com

点击公众号名片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