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九十四回:徐晃坐下马收拾不住,直来到壕边,高叫曰:″反贼孟达,早早受降!″达大怒,急开弓射之,正中徐晃头额……(徐晃被)众军救到寨中,取了箭头,令医调治,当晚身死,时年五十九岁。

在《三国演义》中,孟达一箭射死了"五子良将"之一的徐晃,让人感到其战力不凡,大有庞德杀退关羽之感。但仔细一想,其实不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孟达射中徐晃)

孟达射杀徐晃主要原因是因为徐晃战马收不住,冲到了弓箭射程内,孟达居高临下偷袭得手。

而且,《三国演义》是小说,是演义,不是正史,据《三国志》记载徐晃是病死的,死于227年。

无论正史还是小说中,孟达确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这方面与"三姓家奴"吕布有一比。造成孟达反复叛主,也许还与诸葛亮有关。

一,自以为怀才不遇,不满现状

孟达原为益州刘璋手下大将,后来与同乡著名谋事法正一起归附刘备,在刘备入川的战争中功劳颇大。他反叛刘璋的原因,恰恰是因为怀才不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孟达剧照)

刘备定蜀后,拜法正为尚书令,护国将军,法正的地位一度超越诸葛亮

而同为拥刘备入川的孟达,被封为宜都太守,宜都太守职位很重要,张飞就曾做过,但终究不能与尚书令相比。孟达再次怀才不遇,对现状不满,但这时他仍在努力立功。

二,孟达在蜀不受待见,可能与他杀了一人有关

孟达受命率部攻取魏国的上庸郡。刘备不放心他,又派义子刘封率军助战。

上庸郡太守申仪投降。上庸平定后,刘封被封为副军将军,申仪受封为建信将军,另一降将申耽受封为征北将军。唯独孟达不见封赏,孟达的不满终于爆发。

一再立功不见升迁封赏,这有悖于常理,史家认为,立功而不得功,与攻上庸之前的一起事件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孟达剧照)

214年,孟达受命攻打房陵,击杀了房陵太守剻祺。而剻祺恰恰是诸葛亮的二姐夫。要知道诸葛亮从小丧父,与姐姐一起长大,姐弟情深……

三,降魏后,对现状不满,再度反水

襄樊大战中,关羽向刘封和孟达求援,孟达以当年关羽反对立刘封为世子一事唆使刘封,使刘封不发兵救援关羽,最后关羽兵败身亡。

樊城大战后,孟达与申仪,申耽兄弟密谋反水,将上庸郡献给了魏国。诸葛亮奏请刘备,要诛杀孟达在成都的妻儿,刘备不允。

孟达这一次降魏,终于得封将军并被拜候:魏文帝曹丕任命他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掌管房陵,上庸,西郡三郡之地。

孟达一时志得意满,但很快状况急转直下。

魏文帝死后,权臣司马懿对孟达十分不信任。孟达这个人为人是有问题的:早年和刘封共事,与刘封不和,后来又与申仪不睦,申仪常向朝廷打他小报告。

诸葛亮得知这一情报,开始给孟达写信劝降,如此双方往来书札多次,孟达再度反水,秘密起事。

而诸葛亮却事先派人,有意将孟达的来信泄露给了魏国。

司马懿率军征讨孟达,于是有了演义中箭射徐晃那一幕。这时孟达还指望诸葛亮派兵救援,他在给诸葛亮的信中写道:"一我这才起事八天,就被魏军团团围住,他们太快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申耽刺翻孟达)

司马懿攻破城池,孟达战死。

几度怀才不遇的孟达,其实不是死于司马懿,而是死于诸葛亮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