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宗李适,是唐朝的第九位皇帝,号为神武孝文皇帝,这庙号和谥号乍听起来,给人的感觉就是有道的明君。然而事实却不是令人大跌眼镜。

话说唐德宗在位期间,推行两税法,削弱藩镇,联合回纥,南诏、大食,打击吐蕃,促成古文运动,为元和中兴创造了有利条件。

然而,他也因为在位期间的种种行为,被一些史学家称为史上最缺德的皇帝。这种评价对于他来说是否公正呢?

要说这唐德宗之所以被称为缺德皇帝,具体来说是以下几点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是唐德宗出逃之辱。唐德宗在位期间,曾经出逃京城长安,引起了人们的鄙视。建中四年,公元七八三年,泾原兵变爆发,叛军占领了长安,拥立太尉朱泚为帝。

此刻,这位唐德宗就仓皇出逃,到了现在的陕西的汉中。这次出逃,被认为是唐德宗对自己的臣民和国家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也被认为是唐朝中后期衰落的一个标志。

第二点,就是委任之务了,唐德宗在位期间,曾经委任过一些有才能但也有弊端的人物为相,导致了一些政治上的动荡。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杨炎和卢杞。

杨炎是推行“两税法”的主要倡导者和执行者。“两税法”虽然改善了财政状况,但是也因操作不当引起了地方官吏和百姓的反对和抵制。杨炎还因为个人恩怨陷害了一些忠良之士,比如段秀石、刘晏等等。

而卢杞是一个阿谀奉承,忌贤妒能、党同伐异的人物。他曾经为了迎合圣意,威逼利诱地方官员进奉财物,还曾经陷害了颜真卿等一众名臣。他还曾经挑拨离间朝廷与藩镇之间的关系,导致了节度使李怀光的叛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德宗失德的第三点就是敛财之久。唐德宗在位期间,要说作为皇帝,富有四海,按说对钱财之物应该是不计较的,可唐德宗却是一个另类。

他不仅把赋税收入据为己有,还时常要求地方官员缴纳贡品,并在全国范围内征收茶叶税等杂税,使得百姓是苦不堪言。

他在位期间推出的“两税法”,指的是每年向百姓征收两次赋税,分别在春秋两季。这个法令的本来目的是为了简化税制,减轻农民负担的。

但是,在唐德宗的执行之下,“两税法”却变成了一种剥削和压迫百姓的手段。唐德宗不仅没有按照建议,根据地区、年龄、人口等情况,灵活调整税额和税率,而且还频繁增加额外的杂税。

这样一来,百姓不仅每年要缴纳两次固定的税赋,还要随时应付各种无理由的征收和勒索。这就使得百姓生活困顿,无力耕种,甚至饿死逃亡了。

除了实行“两税法”之外,唐德宗还对百姓苛刻无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他曾经为了筹措军费,强行征收百姓家中的铜器,并且以极低的价格收购;他曾经为了补充兵员,强行征召百姓参军,并且以极差的条件供给他们食物和装备;他为了满足自己的奢侈和享乐,强行从百姓当中选取美人进入宫廷。

所以,唐德宗被一些史学家认为他是史上最缺德的皇帝。因为他在处理国家大事的时候,表现出了极端的自私、狭隘、软弱和无能。

唐德宗对待百姓苛刻无情,不顾民生和安危,他对待外敌却懦弱无能,不顾国家和尊严。他的统治使得唐朝的国力大衰,民心大失,也为后来的黄巢之乱和唐朝灭亡埋下了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