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如何文化?香港艺术学院院长、香港演艺学院名誉院士茹国烈于12月18日晚,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校区开展以此为题的专题讲座,早在今年,他的首本著作《城市如何文化》也荣获香港出版双年奖。而这一次讲座,是他同题讲座的第101场。讲座由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主办,广州美术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协办,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助理、工艺美术学院非遗研究中心主任方昕担任学术主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讲座上,茹国烈以生动、通俗的语言,讲述了自己对文化的见解。他从文化定义、文化形成、构成城市文化的要素以及城市文化的时代发展与变迁等方面深入浅出地分析。更关键的是,他从中引导艺术专业的学生应该如何在大的文化中产生自我的价值。

茹国烈归纳总结了文化的含义,他认为,“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意义,并有象征性的意义。”他用“信念和价值观——种族、宗教、教育”“日常生活风格——衣食住行、工作、娱乐、沟通”“艺术与创造——创意活动和产物”“记忆和传统——物质与非物质遗产”四方面诠释文化的总体,并形容为“文化光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很多人用高深的理论与表达方式来诠释文化概念不同,在讲座上,茹国烈习惯用食物来比喻文化的交融与变化,这一点十分直观、通俗而且深刻,例如他用面包发酵的图片来形容文化的相互作用,例如他用一锅汤的汤料来表示文化几个构成要素。所谓大道至简,他认为要深刻理解文化,所运用的图像比喻越是通俗、越是易懂,受众则越是深刻和认同。

在谈及艺术专业的学生或者青年艺术家在未来应该如何思考自己的艺术与大文化关系时,茹国烈认为,“应多思考艺术以外的文化,艺术才更好地影响社会,否则为艺术而艺术,影响面只会越来越窄。”由此可见,创作以外的文化要素比技艺本身更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院长齐喆表示,“茹国烈教授在短短的一小时讲座中,把如此繁杂的城市文化,简化成几个主要的方面,并搭建出系统的理解框架,用通俗易懂而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述,这是他多年来思考总结与归纳的深厚功底,而这一场讲座,也必将是在场学生在求学过程中的一次重要的经历。”这样的讲座,将是大学阶段的、尤其学习艺术的学生需要思考与慢慢自我构建的内容。齐喆认为,“通常文化的讲座容易深奥难懂,而茹国烈教授扼要而精炼的语言,或许对一些学生未来一生中都将产生持续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