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作为中国古代最臭名昭著的大奸臣之一,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了抗金将领岳飞,就定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遗臭万年。

秦桧在民间的名声很差,可气的是,他生前却享尽了人间富贵。从南宋绍兴元年到绍兴二十五年,秦桧执掌南宋朝廷权柄,虽然中途被罢出了一段时间,总体来说也身居高位,超过了二十年。

其中两度作为宰相,累计时长达到了十九年。根据史书记载,宋高宗赵构并不是一个没有主见的皇帝,他为何对奸臣秦桧宠幸了这么长时间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桧(剧照)

对于秦桧,《宋史》用简洁的语言对他进行了评价:“节制君父,包藏祸心,倡和误国,诛除忠臣”。而秦桧的上位史也是比较精彩的,史书中描述,建炎四年秋天,秦桧从海上逃亡回到越州。

不久后,南宋小朝廷进入紧张状态。金人亡宋之心不死,在同年九月扶持了傀儡皇帝刘豫。对南宋发动攻势,面对金军来犯,南宋朝廷并无御敌良策,导致东西两线防御全面崩盘。

宋高宗赵构接连收到外报,每天都处于惊恐的状态。这时,秦桧这个前御史中丞回到南宋国都,拜见宋高宗。称自己冒死斩杀了看守,回归大宋,这让宋高宗非常高兴,觉得秦桧是个忠臣,对他委以重任,此时秦桧就开始了他风光的掌权生涯。

一些学者认为,秦桧很可能是金人放回的奸细,这个猜想也能解释他后期为何总是向皇帝提出对金人有利的建议。

有人说,能在史书上留下名字,无论忠奸,这个人肯定是有过人之处的。对于大奸臣秦桧能执掌大权二十余年的原因,史学家提出了以下几个观点:

其一,从秦桧为官特点来看,他对封建专制社会中如何生存的研究是相当透彻的。可以归纳为阴险狡诈,不骄不躁。

一方面,秦桧非常尊重皇帝的想法,他在向宋高宗提议与金人求和时,并没有急于付诸实施,而是充分给了宋高宗思考的时间,让宋高宗感受到了作为决策者的地位。

另一方面,秦桧在提出求和建议后,在反对者的激烈指责声中,他能时刻保持风度,并没有像主战派大臣那样大声争吵,展现了强大的心理素质,这在皇帝看来是非常有涵养的。在古代封建专制社会,这种官员一般不会混得太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高宗(剧照)

其二,秦桧善于隐藏自己的内心想法,心思不会挂在脸上,在背地里展现自己强大的政治手腕。秦桧想要整治一个人,会让受害者至死都不会怀疑到自己身上,这也给秦桧自己留了后路。

他背地里挑拨离间,搬弄是非。《宋史》里就曾讲过一件事,大臣李光曾在朝上与秦桧争论与金人是战是合的问题。

面对李光慷慨激昂的陈词,秦桧马上就不说话了,等李光说完,秦桧才缓缓的开口道,“李光毫无身为大臣的礼法”,秦桧转移话题将矛头直指李光的素质问题。

在宋高宗看来,秦桧说的并没有错,就对李光产生了不满。秦桧这个方法屡试不爽,让宋高宗逐渐疏远了反对议和的大臣。

其三,秦桧表面上看是个文弱书生,实际上是个睚眦必报、心狠手辣的人。也正是这一点,让他铲除异己时,会斩草除根,不会给对方报复的机会。他在杀害政敌的时候,会株连到对方的家人、朋友、同学,想要灭掉一个人,就会灭掉他整个朋友圈,不留后患。

比如岳飞被害时,秦桧不但株连了他的儿子和对他忠心的诸多将领,就连审讯岳飞时,提出岳飞无罪的大理寺官员,也遭到了秦桧的罢黜。朝中大臣上书为岳飞打抱不平的官员,也被秦桧以各种罪名捕杀在狱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见秦桧斩草除根的行为让他得以善终,不给政敌报复他的机会。

其四,秦桧在巩固自己权力方面也是有一手的。人以类聚,围绕在他身边的大部分都是小人,这些人被秦桧提拔重用,视秦桧为伯乐,对他唯命是从,秦桧在这些人的支持下,得到了与岳飞等忠臣对抗的实力,最终取得了政治上的胜利。君子被害,小人得志,实在是令人痛心。

对于秦桧一党,他们活着的时候风光无限,死后虽然被口诛笔伐,但对于小人来说,身后之名,大概率不会在乎。有人向敌人屈膝求饶,有人慨然赴死以明智,这就是忠臣与奸臣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