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家之一。他出生于政治家族,琅琊王室,曾在东晋朝廷担任要职。

作为中国书法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王羲之集各家之所长,自创的一种书法风格,运笔自然平和,笔式求意且不失委婉含蓄,被世人称为书圣

传世之作,《兰亭集序》更是成为了书法史上最伟大的艺术瑰宝,王羲之的作品被后世诸多书法大家所效仿,也得到了历代帝王的喜爱和收藏。

王羲之因为政治上不得志,就向朝廷称病辞官,从此便杳无音信了。那么王羲之究竟终老于何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羲之

有一种观点是,王羲之在组织兰亭集会的两年后辞官,便迁徙到了云门山生活,也就是如今的浙江省绍兴市境内。这个观点主要有几个佐证。

首先,从王羲之以往的作品中能发现,他对绍兴地区有着特殊的感情。在东晋时期,绍兴农业水利工程相对发达,景色宜人,是隐居的绝佳去处。

王羲之曾在这里留下了“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的诗句。表达了自己对绍兴地区的喜爱之情。

其次,根据《绍兴县志》的描述,王羲之的后人高僧智永就曾在绍兴云门山为先祖扫墓。也从侧面证明了王羲之在辞官后来到绍兴,病终老在了这里。否则,他在隋朝时期的后人,为何会在绍兴对他进行祭拜呢?

也有人对上面的观点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不能因为王羲之向往绍兴的风土人情,就妄加猜测他终老于此。王羲之在诗文中的确表达过对绍兴的喜爱。但他也对附近的嵊州等地表达过赞赏。

而且,隋朝高僧智永所祭拜的先祖并没有具体提到是哪位先祖,也有可能是志永的祖父、曾祖父或以上的先辈。因此,王羲之终老于浙江绍兴,目前来看,只是人们的猜测并不能坐实这一说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羲之

还有一种观点是,王羲之终老之地,是嵊县金庭,这也是目前大多数学者所支持的观点,因为佐证是很多的。

其一,根据《浙江通志》的记载,王羲之有个好友,名叫许询。在得知王羲之搬到了嵊县金庭后,也搬了过来,和王羲之做了邻居。二人一起同游,一起讨论书法文学,度过了王羲之的余生,王羲之去世后,被葬在了孝嘉乡济庆寺内。

其二,对于王羲之隐居于嵊县,历代文学家的著作中都表达过认可。比如诗仙李白在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一诗中就写有诗句,“此中久延伫,入剡寻王许”。这里的“剡”是嵊县的古称,“王许”则是王羲之和许询。

宋代所编著的《剡录》中,则写有“金庭洞天,是近代王羲之的故居”。王羲之的墓就在县东孝嘉乡五十里处,这个描述与现实情况也是比较贴合的。

其三,王羲之的后人编修的《金庭王氏族谱》中,明确记载了王羲之病逝后,他的子孙考虑到王羲之喜欢嵊县金庭的风土人情,就把他埋在了当地。

金庭自古就有道家七十二洞天的美称,古代很多隐居的贤士都喜欢在金庭生活,王羲之辞官隐居在金庭,也存在着合理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兰亭集序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王羲之只是在嵊县金庭生活过,但他最终终老之地并不在此地,而是在诸暨苎罗山。

根据《晋书》的记载,王羲之去世后,他的好友孙绰为他和几个文友篆刻了碑文,并刻在墓碑上,矗立于诸暨苎罗山脚下。这个说法在《嘉泰会稽志》中也有类似的记载,说是孙绰做了王羲之的碑文,由另一位文士王子敬亲自书写。

不同意上面观点的人都认为,《晋书》的内容虽然可信性比较高,但里面没有直接提到王羲之的名字和官职代称,而只是以王、温等这些姓氏来指代的人物。这里面的“王”不一定指的是王羲之。

更何况,如今公认的说法是,王羲之墓位于金庭瀑布山,其五代孙王鉴的宅邸被命名为金廷观,至今古迹犹存。

王羲之终老于诸暨的观点还是有待考证的。王羲之的书法成就极高,且为官忧国忧民,一直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他辞官隐居后,人们对他终老之地的探寻热度较少,把注意力都放在了他优秀的书法作品上。这就让他终老之处,因为文献记载较少,被人们争论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