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新教改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丁路德新教改革

宗教改革

中世纪,在西欧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教会常常滥用手中的权力压榨人民。到了16世纪,教会腐败至极,人民对它怨声载道。在这样的背景下,以马丁•路德、加尔文为代表的一批宗教人士极力主张对天主教进行改革,要求废除一些不合理的宗教礼法恢复信仰的纯洁性,终止教会的不正当行为,并限制其过高的权力。宗教改革催生了一些新教派,给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天主教造成了冲击。但改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矛盾,而且由于新教林立,各执一端,为以后旷日持久的宗教战争拉开了序幕。

清教徒

16世纪前期,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广泛展开,马丁•路德、加尔文等人成为新教的领袖。但在英国,由于天主教一手遮天,宗教改革的影响范围远不及欧洲大陆那么广,但英国教徒们还是受到了加尔文教教义的影响。1524年,丁道尔把《圣经·新约》翻译成英文,成为英国第一位信仰新教的人。此后,英国国内信奉加尔文教的人逐渐增多,历史上,将英国那些信奉加尔文教、不满英国国教的人称做清教徒。早期清教徒的生活准则就是《圣经》,听从《圣经》的教导就是他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后来由于新教遭到英国天主教的排挤,大量清教徒逃往美洲,并在那里建立起广大的殖民地。

伊丽莎白一世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1533~1603年)于1558年开始掌握政权,1559年1月15日在西敏寺加冕,任英格兰和爱尔兰女王。她是都铎王朝的最后一任君主,因决定纯洁地去见上帝而终生未嫁,被称做“童贞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刚刚即位时,英国正陷于宗教纷争的泥潭,她积极实施宗教宽容政策,使各教派之间的矛盾得到缓和。她在位期间,英国开始逐步形成自己的海上霸权,成为欧洲最强大、最富饶的国家之一,故英国人将她的统治时期称做“黄金时代”,也称作“伊丽莎白时期”。

克伦威尔

克伦威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克伦威尔1599年出生于没落的新贵族家庭,年轻时受过清教思想影响。1628年,克伦威尔进入议会,与坚决反对王党的议员为伍。英国内战爆发后,他身处国会革命阵营,率领自己组织的“铁骑军”屡屡获胜。1645年,经英国国会授权,他将这支军队改组为“新模范军”,并指挥它打败王党的军队。1649年,他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宣布英国为共和国,自己则成为军事独裁者。1653年,他解散议会,自封“护国主”,但此时英国国内经济政治状况恶化,克伦威尔始终未能稳定局势。1658年,克伦威尔病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都铎王朝时期的英国

英国著名的都铎王朝持续时间为1485至1603年,共经历了从亨利六世到伊丽莎白一世的5任君主。该王朝处于英国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对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都铎王朝执政时期,英国实行重商主义政策,这一政策给英国的民族工业注入了巨大活力,同时,这一时期内还确立了英国外向型的经济模式,封建农奴制度在英国逐渐走向瓦解。1603年,都铎王朝最后一位君主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因其生前未嫁,故无子嗣,都铎王朝遂被斯图亚特王朝取代。

圈地运动

圈地运动指15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手段抢夺农民土地的行为。这样的情形在英、德、法等国都出现过,而其中以英国的“圈地运动”最有代表性。英国剥削阶级圈地的方法就是以篱笆、栅栏、壕沟将农民的土地强行圈起来占为己有,然后将其改建为私有性质的牧场或农场。“圈地运动”使英国农村的封建生产关系进一步瓦解,大量丧失土地的农民成为无业劳动者流入城市,为城市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雇佣劳动力。“圈地运动”是除海外贸易与殖民掠夺之外,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另一个重要手段。

欧洲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生产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转变的历史阶段被史学界称为“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兴起于英国,随着18世纪瓦特对蒸汽机进行改良,一连串的技术革新促成了生产力的飞跃发展,从而形成了一场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代替个体工场生产的生产与技术革命。这一革命很快波及整个欧洲,欧洲各国的生产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工业革命同时也是一次影响深远的社会变革,它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改变了世界的格局,让东方从属于西方,同时形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而工业革命中所产生的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也传遍世界,冲击着世界各地的落后思想与制度。

来源:《世界历史常识》(刘永升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