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虐猫,还在网上发视频,他报考南京大学的研究生,专业课第一,但是却没能录取,现在申请调剂到兰州大学,网友继续在兰州大学的微博上揭发他,估计兰大也会放弃录取。

这个惩罚是应该的。他必须付出更多努力,才能获得“社会”的认可,而且这种“网络惩罚”,对那些虐猫者也是一种警示。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多起,大多不了了之,因为中国还没有动物权利的法律。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宠物猫、宠物狗的泛滥,也是一个问题。现在,各地咖啡馆、书店猫都很常见,这是作为店铺的卖点,感觉猫也在上班。在大学校园,流浪猫很常见,有的猫出入教室,还能成为网红。

在纽约,去过很多咖啡馆和书店,一只猫都没看到。这里的猫不当网红,也不上班。在哥伦比亚大学,也没有见过一只流浪猫

我只见过一只猫,是朋友Vivian养的,在她家看到的。这只猫很漂亮,但是脾气不好,老是想过来打我,它是这个家的掌权者。

在纽约很难见到流浪猫,这是因为一旦猫走失,很快就会被送到宠物中心,进入收养程序。排队等着认养的人很多,Vivian想养只猫,在宠物中心登记后排队,等了很久。

她的耐心打动了老天,有一次一个人告诉她,自己家的猫生了,经过悄悄考察,认为她是一个负责任的人,可以送给她一只,双方到“猫政局”登记,她终于成功领养了一只猫。

纽约的狗很多,到处都能看到,在地铁里也可以看到。而且,考虑到纽约几乎是美国城市中最脏乱差的(和我去过的波士顿、旧金山、亚特兰大比),有遛狗者没捡狗粪的事也是有的。

但是,所有狗都由人牵着绳,我每天光顾的咖啡馆门口贴着“宠物禁入”的提示,狗主人都会遵守,经常看到人牵着狗在门口等着,由朋友帮忙买咖啡。

中央公园可以进去遛狗,有一些专门的草坪区域,是专门给狗奔跑的,在那里狗可以获得自由。

哥大校园内也有一个草坪是狗玩儿的,去年冬天的一天,看到好几只狗在那里奔跑玩游戏,过了一会儿,狗走了,一个幼儿园老师带了几个孩子过来,让他们脱掉外套,在草地上奔跑、打滚儿。

在这个常春藤大学,宠物和幼儿真的做到了平等。

麦克法兰在那本《现代世界的诞生》中写过,英国的动物保护法,比儿童权利法案还早,看来这种传统也影响了美国。

猫和狗是最常见的宠物,在纽约有严格而完善的登记、救助和管理制度。如何对待宠物,体现了一个社会的文明水准。

当然,一个触目惊心的事实是,在纽约没有流浪猫和流浪狗,却有很多流浪汉。看到这里,很多爱国青年一定感到某种心理安慰:人都管不好还管宠物,正体现了美国文明的虚伪……

我的看法和你们不同。我认为“有流浪汉没有流浪猫”,正是纽约文明的精髓所在。

纽约是天堂也是地狱,这是常见的感叹。美国社会最重视个体自由,尊重个人选择。它有残酷的一面,就是每个人都要为自己负责,抽大麻是自由,但是沉迷于此最终无家可归,这就是你应该承受的代价。

不过,如果沦落到无家可归的境地,在纽约也会享受到“福利”:最低生活保障,食物券以及免费医疗……但是这个社会的主流,不会认为这是值得追求的“待遇”。

一个人应该努力避免这样的境地,应该成为纳税人,获得充分的“信用”,并且去帮助他人。如果在最大程度低鼓励竞争和自由,就总有人跌落,甚至无家可归。这时候“社会”会进行兜底。

但是,猫和狗作为宠物或者“陪伴动物”,是人的“延伸”。它们提供情绪价值,治愈孤独的都市人,却没有政治权利,并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因此立法对其进行保护,恰恰是一个社会文明的应有之义。

纽约这个城市问题多多,我尊敬的张彦老师非常热爱纽约,但是他也严厉地批评这个城市“Stupid”。不过,从保护宠物和动物友好的角度,这个城市是非常了不起的。百老汇大街上随处可见的鸽子,会同意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