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9年,汪精卫公开投敌,国民政府的二把手,就这样投敌叛国。

早期国名党高级将领——汪精卫,是孙中山先生最信任的追随者,是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的领导者,是舍义取利的叛国者。

汪精卫原祖籍浙江绍兴,祖辈中祖父曾中举人,父亲曾做幕僚,故受儒家文化理念熏陶成长,18岁时参加府试得秀才。

也是这样一个聪明俊逸的少年郎在“仁义礼智信”的教条影响下,行差踏错入了日本人的营帐,成为了被历史钉钉、千古唾骂的罪人。

他拥有传奇复杂又曲折的一生,走近他的早期生活,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怎样的汪精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少有为

1902年,20岁的汪精卫赴日本留学学习其“富国强兵”政策,1905年,汪精卫加入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学习革命思想,随后很快便成为了同盟会的中坚力量。

之后他以“精卫”、“守约”等为笔名在《民报》上发表了多篇文章,一方面宣传三民主义,一方面抨击改良派的思想,刀笔犀利针针见血,他身为革命派的论战极为成功,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强烈好评。

1910年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革命纲领领导下,汪精卫与其党羽在北京刺杀摄政王载沣,却中了政府的圈套以失败告终,汪精卫在狱中写下:“慷慨歌燕市,从容做楚囚”的诗句,他不惧死生,可见其胆魄非常,一时名声大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2年汪精卫与妻子陈璧君结婚,后留法学习,置身于政治事务之外直到1917年回国,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汪精卫担任中央执行委员兼中央宣传部长。

1925年国民政府成立,汪精卫为首任国民政府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身肩军事和政治大权,协理国民党队伍,其地位权势非同小可。

这一年3月孙中山先生去世,汪精卫负责整个葬礼事宜,6月他手持大权,召开了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年,仅低于汪精卫一级的蒋介石与他为国民党的“宝座”展开了斗争,汪精卫起初占据上风,但随着形势的变化,蒋介石长袖善舞,利用“中山舰”事件迫使汪精卫辞职。

以后的两年时间中,汪精卫游走于各大宣讲场所,大肆宣扬“世界革命”等,而他此刻目的是调动群众以维护自己在国民党中的利益权益。

1931年“九 一八”事变,随着日本大举进攻华北地区,中国的历史进展被迫完全改变了,但与此同时蒋介石和汪精卫终于找到了合作的契机,并在年底形成了“蒋主军汪主政”的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1932年日本完全占领东三省后,又向上海发起了进攻,史称“一 二八”事变,汪精卫一向“恐日”,所以毫无疑问,这场事件也成为了彻底改变汪精卫一生的转折点。

与此同时,善于玩弄政治权术的蒋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内”与汪精卫达成一致,一方面开始亲日一方面向共产党发起了第四次、第五次围剿,蒋介石不断发动内战,不顾民族的安危,引起了人民的不满。

1935年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召开,照相前蒋介石对汪精卫说“今天情况不好,最好不要去参加照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汪精卫依旧坚持出席,后遭到记者刺杀,身中三枪送入医院,为保生命安全头中留有一颗子弹未取,医生断言他活不过十年。

随着战争形势的不断变化,汪精卫在国民党内的权力和势力早已衰弱,手无实权,外加他一直采取懦弱妥协态度,极力主和,与蒋分歧更甚。

1938年底他逃离川渝走上了自己的叛国路,并于一年后年赴日签订了一系列卖国条约,用以换取日本对自己伪政府的支持。

汪精卫就以这样饮鸠止渴的方式开启了他自以为的“曲线救国”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为大汉奸

上世纪,汪精卫曾因革命入狱,顽强不屈,但后来却向日本投降。

汪精卫从历史的高点跌入叛国的灰渍中,这与他的性格有着极大的关系,那么影响他的因素又有哪些?

回到他的少年时期,他十三四岁时便失去了父母双亲,被迫寄人篱下于舅父舅母家中,生活拘束且一直陷于丧亲的忧伤痛苦之中。

而他的祖辈多为封建思想下成长出的读书人,汪精卫亦是如此,他自小学习传统儒学,受“恭”、“顺”教义影响过大,被三纲五常所束缚,于是在封建文化和家庭变故的影响下,他变得自卑懦弱,优柔寡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他留学之际,接触了民主思想,由传统的封建知识分子转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看待问题形势不准确又难免浮躁易走极端,这也是他为什么会在蒋介石面下败下阵来的关键因素,于是便有了后面刺杀载沣未遂一事。

虽然他曾在狱中写下令他名声大噪的诗词,但饱受牢狱之苦的汪精卫在肃亲王帮助下侥幸逃脱,之后对清政府有了矛盾心理,进一步加强了他以往个性,更逐渐产生了妥协心理。

上一部分曾提到汪精卫于1912年赴法留学,1917年受孙中山先生之召回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五年的时间里他置身于政治之外,辗转于欧美,只专心从事文学工作,使他怯懦自卑消极逃避的个性更甚。

在这期间汪精卫陷入了困顿挣扎之中,他既怀揣着救国为民的热忱,却又缺乏政治能力,只能将一腔热血投入到“教育救国”的理念中,没有意识到建立一个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的革命党对于现实斗争的意义。

20世纪20年代随着中国革命形势的变化汪精卫不再信奉“无政府主义”,而是全身心投入到实际行动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孙中山先生的引导下他逐渐主张“联共”,只是他的“联共”是结合多方面因素为保证自己在革命斗争中的合法性而展开进行的。

“广州事变”后,汪精卫遭到了国民党内部的讨伐,他被迫再次转到法国,1928年回国后创办《革命评论》,而此时的汪精卫对于“革命”不再是拳拳发自精神上的支持了,而是为了自身利益篡取权力才高举的旗帜。

汪精卫虽然一直得孙中山先生看重,但他不会操纵政治权术,为人自负且易走极端,故在军中树立不起威望,于是出现了恶性循环:“不讨喜—威望低—更不讨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在与蒋介石内斗的过程中他节节败退,遂东施效颦的学起鲁迅先生的“不干了”,继续无为逃避,几乎丧失了所有的军政力量。

1938年,随着战争局势的变化,汪、蒋二人的分歧越来越大,汪精卫的投降意从幕后走向了台前,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本就恐日的汪精卫在“九 一八”事变后更加悲观,对中国落后的军备力量和物质力量愈加失望,事实上他又十分主张“大亚洲”论:“日本是东亚的一个强国,军事、文化、经济皆为先进,最近几十年可以称无日本则无东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国民党多次给予汪精卫出洋赎罪的机会,他都迟迟不敢进入“日战区”,又不断彷徨于是否降日。

最后汪精卫逃离重庆,跳出了蒋介石的控制,这一跳不要紧,直接成了跳梁小丑,同时汪精卫的妻子陈壁君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当上“总统夫人”,便怂恿他与日本人合作,周佛海为了自己的政治野心煽动投降。

优柔寡断的汪精卫被他们左右成功,于是一场“璧君不君,佛海不佛,精卫不精”的戏剧拉开了汪精卫叛国的帷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汪精卫的身世浮沉中可以看到性格个性对人的影响之大,懦弱胆小、小资产思想、脆弱的意志使他遇事不决、无为难当。

以至于没有坚定的革命意识,始终是摇摆不定,外加身边人的怂恿,以及他为了自身利益而弃家国于不顾,汪精卫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卖国贼。

他甚至称不上是一个政治家,而是一个政客,野心极强但能力不足的政客,在国民党的内部斗争中自负自大,为人极易妥协且始终认为中国为“弱国”,强力“主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汪精卫前进的路上每一个节点都促成了他日后的背叛,在反清革命中,他最初一腔热血却行动失败入狱,在清人帮助下获救于是产生了“感恩”心理。

在联共合作上,由最初的纯纯革命意识转为自己谋权手段;在国民党内斗中,他争不过蒋介石便成立伪政府投诚日方,者优柔寡断的个性不断攀升最终将自己吞噬殆尽。

结局凄惨

1939年,汪精卫背叛祖国,成为日本人的傀儡,下场令人拍手称快。

可是,领导力并不强大的他是如何扩大其伪政府队伍的呢?与此同时,他会遭到怎样的讨伐又会是什么样的结局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8年底在汪精卫公开投降日本后,需要建立自己的汉奸政权,于是他先从家族亲缘关系出手,联合自己的妻子陈璧君和儿子,陈璧君又大肆联动自己的家庭成员。

随后,汪精卫又通过同事关系、朋友关系和地域关系,召集了周佛海、陶希圣、梅思平、陈公博等人,这些人又“关照”到自己的下级,环环相扣一步步壮大了队伍。

可是汪伪集团却十分缺乏“人才”,很多身处高位的人员不懂科学技术更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其实这也反映出了汪伪政权群众基础的薄弱,国人不齿与之为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汪精卫的行径,各地的讨伐声比比皆是,《新中华报》发表一些列文章社论,甚至以漫画的形式揭露汪精卫的卖国行为,发动媒介舆论的力量唤起社会群众和团体组织抗战意识的觉醒。

汪精卫破坏抗战、“防共反共”、曲解三民主义,严重危害到了抗战同一民族线的建设,《新中华报》在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下达成了“人人敌忾、步步设防、军民合作战胜日寇”的力量。

在汪精卫公开投降日本之前,蒋介石在抱着最后一丝希望认为汪精卫不会投降日本的心理下密令戴笠暗杀汪精卫,最终以失败告终,汪精卫在日本人的保护下前往上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戴笠之后又进行过三次刺杀,因泄密、准备周期长途中出现变故和汪精卫防备甚密等原因而失败,虽未除掉汪精卫,但也暗杀了数百名汉奸。

终于在1943年8月,汪精卫迎来了他的报应,由于劳累过度留在他身体内的子弹头引发了疾病,他认为自己命不久矣便写下了《六十自述》:

“六十年无一事成,不须悲慨不须惊,尚有一息人世问,种种还如今日生。”

紧接着又写下了《最后之心情》,满纸荒唐言美化了自己的行为并为自己开脱,显然并不被当时和后世之人接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日军的医疗救助下,汪精卫的身体有了明显好转,他大喜认为自己命不该绝继续做起了自己有朝一日“入主南京”的黄粱美梦。

然而半个月后他的病情瞬间加重,医生也无力回天,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仍在为日本人做事,将“汉奸”一职进行到底。

1944年底日本陷入了危机之中,当时煤炭都供应不全,对汪精卫这个已经没有扶植价值的人自然更是置之不理,在身体和心理等多重因素的折磨下他患上肺炎病死于名古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人和汪伪政府为示他是孙中山先生的坚实信徒,将他葬在了紫金山的中山陵旁,但这引起了全国民众的不满和愤恨,于是在1946年1月21日,国民党七十四军工兵部队奉命炸墓。

在取出汪精卫的尸身准备焚毁时,发现他的衣着口袋里有一张由陈璧君写的“魂兮归来”,实在可笑,中国九百流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没有一处可以容下他这般的贼人,焚尸后留下的骨灰被鼓风机吹走。

自此,从革命者到卖国贼,汪精卫终其一生落得个灰飞烟灭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