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周珍珍,现年66岁。家中兄弟姐妹共有五人,分别为大哥、大姐、二哥、我和老妹。

我的出生地是一个小山村,在那个年代,大家都在大集体里共同劳作。家家户户生活水平差不多,缺衣少食是常事。连细粮都难以得到,我们平时只能靠野菜、苞米面和高粱米度日。

大哥擅长书法,后来参军服役。当时复员回家的士兵们大多能找到不错的工作,大哥也不例外,回来后进了乡里机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哥的妻子是当地有名的美女,也是个强势的女性。

二哥高中毕业,虽然差一点没考上大学,但在那个年代已经算是很不错的学历了。他聪明过人,后来也在乡里的工厂做了管理工作。二嫂是隔壁村的姑娘,勤劳善良,备受称赞。

两个哥哥都结了婚,一家两个人有收入,生活自然好过了许多。然而,这时大哥的妻子却开始闹着要分家。她心眼多,不想让大哥把钱都花在家人身上,拖累了他们。

在分家的时候,大哥和大嫂把家里稍微好一点的家具都带走了,连大缸小缸以及两个红漆柜都不放过,而把破旧的东西留给了二哥和二嫂。他们悄悄搬出去独自生活。

那时,我和老妹还未婚。我们和父母一起跟着二哥和二嫂过日子,一家人生活艰辛。父亲会编织筐篓,做扫帚换取一些零花钱,而二哥的工资则大部分用来给母亲买药。

母亲病情严重,二嫂常常跑到附近的药铺给母亲买药,但二哥的工资总是不够。在那艰难的岁月里,二嫂辛苦养家,还养了很多家禽。

后来,我和老妹相继出嫁,离家20多里。母亲病情很重。二嫂在那样艰难的情况下,仍为我们准备了被褥和新衣服。至今,我心怀感激,记忆犹新。每当二哥家有事,我们总是第一时间赶去。

结婚三年后,母亲去世。那天,大嫂难得请父母去她家吃饭,准备了炸油炸糕。但不到两个小时,就听到大嫂家传来哭声。等二哥和二嫂赶去时,母亲已经气绝。据说是吃完饭后下炕时摔倒了。

母亲去世后,父亲一直未再婚。他和二哥二嫂一起生活,直到85岁离世。二嫂照顾父亲长达30年。

父亲脾气古怪,但对我们几姐妹总是不听不闻,却对二嫂百依百顺,简直就像对待自己的女儿一样。二嫂对父亲的照顾,受到周围邻居的赞扬。即便年过七旬,父亲仍然精力充沛,偶尔还会去山上寻药采蘑菇,虽然二嫂不放心,但他偶尔还是会偷偷溜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次上山,父亲在山坡上摔倒受伤,头部被撞破,不得不住院好一阵子。幸好有二嫂一直在身边悉心照料。伤愈之后,父亲仍然顽固,执意上山。

二嫂是一位极具耐心的人。在父亲晚年罹患胃癌,身体日渐虚弱时,她依然细心呵护,精心为他准备各种美食。

父亲年事已高,不宜再进行手术,但仍需经常输液。他不愿总躺在医院,于是在家中接受治疗。每次输液,都是由二嫂亲自给他打针。二嫂的医术是从年轻时照顾父母练就的,技艺娴熟,一针见血。左邻右舍有人生病需要输液时,都会第一时间找她。

在父亲临终之际,他将两只金戒指和母亲当年的一对耳环留给了二嫂,并嘱咐我们要好好照顾她,不要让大嫂欺负她。

虽然父母已经不在,但我们依然会向二哥二嫂请教大事小情。

大哥家自从我出嫁后,我们从未在他家吃过饭。大嫂话虽说得很客气,每次都留我们吃饭,但从未兑现。渐渐地,我们也明白了她的心思。

而每次去二哥二嫂家,二嫂总是早早准备好了饭菜。她常说,不论吃得好坏,回娘家必须吃过饭再走。

前几年,二哥二嫂去侄子家照顾孩子了,我们姐妹回家上坟时,直接去坟地,完成了任务就回家了。

去年二哥二嫂回来后,我们给父母上坟或有事时,二嫂总是让二哥骑着三轮车去集市买好菜,准备晚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清明,我和老妹与大姐一起回去给父母上坟。大姐的儿子一家也回来了,所以我们商量好一起去饭店吃饭,不让二嫂再费心准备。尽管每年我们都一起动手,但主要还是由二哥二嫂负责。现在他们都快70岁了,而且二嫂还做过大手术,身体状况不太好,我们都心疼她。我提前给她打了电话,告诉她我们有别的安排,让她不必准备饭菜。但当我们回到家,看到二嫂早已在厨房忙碌,二哥则骑车去给父亲上坟了。

大姐、我和老妹一起走进屋子,拿出事先准备好的2000块钱,对二哥和二嫂说:“今年我们一起去饭店吃饭,不要再做菜了。”

没想到,二哥接着说出了让我们感动得泪流满面的话:“你们回到这里就是回娘家,不管父母在不在,这里永远都是你们的家。你们怎么能空着肚子走呢?”

二嫂也说:“赶紧洗手来帮忙吧,这些菜都准备差不多了。只要我还能动,就不让你们去外面吃。”

听了二哥和二嫂的话,我感到鼻子一阵酸楚,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依然让我们在心底找到了一个温暖的家。

这就是我们敬爱可爱的二嫂。她在父母健在时候呵护着他们,如今在他们离世之后,她依然让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