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8月21日,康日新在山西大同出生了。

为了顺口,咱后面就叫他康掌门。

康掌门家里看着穷,实际上也确实不富。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祖上三代都是贫农。

贫困的家境让康掌门从小就刻苦学习,立志要考上大学,改变人生。

但也是贫困的家境,让他的梦想在高中毕业后就戛然而止。

之后康掌门干过食堂打饭的,也干过快递员。

直到19岁那年,他来到了县水利局杨庄电灌站,成为一名水电工人。

如果不出意外,他这一生就扎根在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就和所有爽文剧情一样,不出意外地,意外来了。

就这么干了三年之后,电灌站突然就分配到了一个考大学的名额。

在当时这名额相当于改命的金钥匙,给谁就成了个问题。

站长一寻思,给三四十岁的老同志不合适,给读书不在行的也没戏。

左右一看,就这小康又年轻脑子又活络,名额就给他吧。

22岁的康掌门,就这样接到了天上掉下的第一个馅饼。

而他也确实争气。

康掌门在同年就考上了上海交大,又因为水电与核电有但不多的关系,进入了反应堆工程专业。

一年时间,从水电工人到研究反应堆,小说都写不出这样的跨行。

但康掌门做到了,不光如此,他的人生还将持续开挂。

1978年,康掌门毕业了。

反应堆这个专业,就跟学医一样,本科毕业其实没啥含金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般来说得学五年,才算能出师。

康掌门只学了三年,却没有选择继续深造。

但就连他自己都没想到,居然毕业不到一个月,就找到了工作。

单位还不一般,居然是行业内天花板,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可能大伙不懂这名头有多牛。

你只要知道,它是中国第一个专门研究核科学的机构。

咱们国家第一个实验核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就是这儿造的。

历任院长不是两弹一星元勋,就是做出过重大科研突破的大佬。

一般专业毕业生,平时挤破头都进不去。

但偏偏康掌门毕业那一年,改革开放,各行业百废待兴急需新鲜人才。

练习时长仅仅三年的他,居然被破格录用,成了研究院内的一名工程师。

刚进研究所的康掌门,那叫一个诚惶诚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也知道自己少读了两年,别说平步青云了,能转正就算成功。

总之,先沉淀两年再说。

但老天爷似乎比这年轻人自己还急,连沉淀的机会都不给。

在研究院的日子里,机遇、贵人接踵而至,康掌门也抓住了每一个机会。

从副主任到党支部书记,他在40岁就干到了研究院副院长。

接着又先后担任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总经理助理和秦山第三核电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直到2003年,一路平步青云的康掌门,终于在50岁时达到了顶峰。

他成为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真正执掌全中国核产业的“掌门人”。

但刚上任,康掌门就遇见了一道历任掌门都没法解决的难题。

这个难题,说出来不光你不信,康掌门都看傻了。

那就是:中核集团,已经很久没有赚到过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确切地说,是13年。

包括前身在内,整整13年,中核集团都在亏损。

这可能是大部分人都没想到的。

一个前身是中国核工业部、核工业总公司,国家出资设立的军工集团,居然会缺钱?

不能够啊!

但事实还真是这样,那时的中核集团虽然已经改组成企业,但还是更像国家部门。

主要工作就是搞科研,完成上面派下的军工任务。

之前的掌门人学术研究可能是一把好手,但搞钱?根本就没这个意识。

国家给的经费都用在军工任务里,加上其他各种成本,想不亏都难。

就是这么个困扰历任掌门的难题,康掌门却用不到一年时间,就解决了。

他用的方法堪称一个简单粗暴。

集团下面资源枯竭的企业,直接关了。

负债亏损的项目,全部债转股。

那些杂七杂八的,和核能没关系的产业,干脆转交地方。

几刀下去,砍掉了之前老国企留下的所有累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句话:在保证完成军工任务的情况下,把搞钱放在第一位。

就这样,康掌门接手后,同年集团就盈利了1.45亿。

第二年,更是盈利了8亿。

力挽狂澜的康掌门,直接封了神。

他的身边,也多了不少慕名接近的“朋友”们。

拜托,堂堂中国“核掌门”,你说没有几双眼睛盯着,他自己都不信。

毕竟他这个位置能接触到的资源和核机密,重要性咱们想都不敢想。

但那段时间,康掌门却从来没出过岔子。

为啥?

因为他太坚定了,找不出一点软肋。

前面就说了,康掌门祖上三代都是贫农。

如今哪怕身居高位,他也没多出什么新爱好。

为数不多的两个爱好,就是在家打扑克“拱猪”和揉面蒸馒头。

哪怕詹姆斯邦德来搞情报,都得先学会和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刚上任的康掌门,堪称毫无软肋,无懈可击。

直到2005年,他的软肋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