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从明清开始,盗贼宣称自己这行的“祖师爷”是盗跖(柳展雄)。有意思的是,网上的不少人都说儒家的“至圣先师”孔子曾经与“盗贼祖师爷”盗跖见过面,还被盗跖当面批判和羞辱。那么儒家的“至圣先师”孔子究竟有没有见过“盗贼祖师爷”盗跖呢?本鬼接下来说说一家之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现在已知的文献,“孔子见盗跖”最早出自于《庄子(南华经)》。然而《庄子》是战国时期的道家思想家庄子及其弟子所写的思想著作,而不是史书。再加上庄子与儒家的思想分歧和战国诸子不服输的特点,《庄子》很多有关孔子的内容都是虚构的段子,真实性很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庄子》的“孔子见盗跖”有两个不符合历史的硬伤:第一,《庄子》说孔子是柳下季(柳下惠)的朋友,盗跖是柳下惠的弟弟。但柳下惠去世于周襄王三十一年(前621年),孔子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前551年)。也就是说,柳下惠比孔子大了一百多岁,不可能有来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庄子》说孔子见盗跖时是“颜回为驭”,而盗跖批判孔子时提到了“子路欲杀卫君而事不成,身菹於卫东門之上”。但颜回去世于周敬王三十九年(481年),子路去世于周敬王四十年(前480年)。也就是说,“子路身菹於卫东門之上”与“颜回为驭”是不可能同时出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合来讲,《庄子》喜欢虚构段子的特点、《庄子》原文的两大历史硬伤都表明“孔子见盗跖”其实是庄子为了批判儒家而编造的段子。只不过有些人把《庄子》虚构的段子当作真实的历史大加宣扬,恐怕这是庄子本人也始料不及的。